在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上,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一亿名网友组成的“数字火炬人”逐波踏浪、执炬而行,虚拟与现实跨界融合惊艳全世界。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前沿,虚拟现实被业界认为是下一代通用性技术平台和互联网的关键入口,是数字经济的重大前瞻领域,其引发的虚实融合浪潮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10月19日举行的2023世界VR产业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表示,近年来,我国虚拟现实产业迅速发展,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今年是《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施行的第二年,其中提出的技术融合创新、提升产业链供给能力、应用多场景落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融合应用标准体系五大任务有序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稳步向前。
看终端市场供需稳健——随着传感、交互、建模等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产品显示、体积、重量、续航等能力得以提升,虚拟现实终端产品呈现快速提升、多点开花的良好增长态势。第三方机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我国消费级VR产品销量达15.5万台。Pico、奇遇、大朋、HTC、NOLO等品牌总体保持增长,以游戏和健身等领域需求为主,工业、文旅等垂直领域需求为辅的虚拟终端良好市场生态初步形成。
看产业活力持续迸发——大会期间发布了“2023中国VR50强企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VR50强企业”营收超1亿元的数量增长到34家,硬件和软件企业占比领先,五年来平均研发投入比基本保持在50%。在近眼显示、整机设备、开发工具软件等环节,歌尔、京东方、HTC、创维数字、咪咕文化、科大讯飞等企业大力投入研发,推动VR技术、设备迭代创新。可以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在硬件、软件、内容应用等各环节日益完善,初步构建了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生态体系,正迈入以产品升级和融合应用为主线的战略窗口期,彰显出强大的活力与吸引力。
看赋能作用日益突显——钢铁生产基地利用AR技术辅助巡检、诊断设备故障,有效提高运维效率;博物馆利用现代球幕技术打造沉浸式剧院,让人们身临其境体验历史文化名城的风土人情;驾校通过引入VR虚拟驾驶舱等设备,大幅提高学员实车训练效率,强化学员安全驾驶意识……虚实融合步履不停,虚拟现实在工业生产、文化旅游、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加快应用。
在当前全球消费电子发展步伐趋缓的大背景下,促进虚拟现实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虚拟现实更好赋能行业仍面临一些挑战,这需要产业链各方携手并进,加快核心技术突破,提升产品供给能力,加快虚拟现实赋能千行百业。
记者从会上获悉,工信部将从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深化行业应用示范、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四方面着力,持续推动虚拟现实产业高质量发展。徐晓兰指出,要“发挥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作用,解决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加快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虚拟现实标准体系”。
“持续推进《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落地实施,打造可复制、易推广的虚拟现实应用案例。”徐晓兰同时表示,推动虚拟现实供需对接、产品迭代、产业发展走深走实。
针对虚拟现实产业未来发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建议,首先,加强试点引领产业创新应用。在工业生产、文化旅游、教育培训等重点应用领域持续开展试点示范,打造“虚拟现实+”融合应用领航示范城市及园区。其次,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底座。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再次,加快构建完善虚拟现实标准体系。推动虚拟现实标准国际化工作。最后,培育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培育一批产业生态主导能力强、创新水平高、核心竞争力突出的龙头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我国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越来越多行业对于数字化应用的需求越发旺盛,虚拟现实产业高质量发展正当其时。随着更多垂直领域试点应用的出现以及感知、通信、计算、存储、显示等技术底座的进一步夯实,虚拟现实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虚实持续融合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