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2025数字中国创新大赛·青少年AI机器人赛道虚拟仿真机器人比赛总决赛在福建省福州第七中学举行。从地市选拔赛中脱颖而出晋级总决赛的501支队伍,在虚拟世界中展开“代码与算法”的智慧对决,共同谱写激发创新火花、追逐科技梦想的的青春华章。
青少年AI机器人赛道虚拟仿真机器人比赛总决赛现场(主办方供图)
2025数字中国创新大赛·青少年AI机器人赛道虚拟仿真机器人比赛由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组委会主办,福建省数据管理局、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福州市教育局协办。本届赛事共吸引了来自福建省的4513支队伍报名参赛,经过层层筛选,最终623支队伍晋级决赛,其中虚拟仿真机器人比赛501队、机器人任务赛77队、机器人对抗赛45队。
虚拟仿真机器人比赛设置了“未来工厂”和“智慧图书馆”两个赛题,赛项覆盖了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比赛要求选手通过编程设计虚拟机器人,在虚拟的环境中完成路径规划、目标识别、协同操作等高难度挑战,全面考察检验选手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工程实践能力。
虚拟仿真机器人比赛场景(主办方供图)
青少年AI机器人赛道虚拟仿真机器人比赛现场(主办方供图)
操作虚拟机器人“搬运物资”、自主适应复杂地形……比赛现场,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选手们紧盯屏幕,专注思考,通过虚拟仿真平台展现着运用算法和编程完成任务、解决难题、突破挑战的能力,激荡着创新的青春火花。
“比赛中,我们完成了虚拟机器人的设计、编程与调试,学习接触到了前沿技术,感受到科技的乐趣,提升了编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独立决策能力,在与其他选手的交流中拓宽了视野,也为未来探索人工智能领域积累了宝贵经验。”参赛选手、宁德市寿宁县大同小学学生叶颖晨和范皓轩表示。
“比赛为学生打开了接触前沿科技的窗口,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机器人搭建技术和编程逻辑,浓厚的学习氛围也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学校以比赛为契机,将机器人编程、人工智能基础等内容融入课后服务,开展虚拟机器人社团活动,推动了‘人工智能 + 教育’的深度融合。” 第三次带队参加比赛的晋江市罗山中心小学副校长吴小兰表示。
作为数字中国创新大赛的常设赛道之一,青少年AI机器人赛道举办5年来,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等,不断激发青少年创新热情,推动“人工智能+教育”模式深入发展,吸引青少年踊跃参赛,参赛队伍从初期的500多支队伍到如今超过4500支,成为广大青少年提升科技水平、展示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和窗口,为“人工智能+”深入发展和科技强国建设不断筑牢青少年根基。
按照赛程安排
青少年AI机器人赛道的机器人任务赛和机器人对抗赛总决赛,将于4月30日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