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璐:AI种菜 智能电力赋能智慧农业
发布时间:2025-07-25 18:50 文章来源:峰会组委会秘书处

  访谈人物:刘璐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主任 

  在“双碳”目标与粮食安全的时代命题下,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以下简称“国网福建信通公司”)主任刘璐以“数字技术+能源革命”为双翼,开辟出一条新型电力系统与智慧农业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她带领团队打造的“清洁能源智能调度、生产流程精益管控、种植技术革新突破”三位一体解决方案,不仅破解了农业生产的能耗困局,更以“能源——生产——用户”全链条共赢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数智能量”,成为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转型的标杆实践。

  数字赋能,重新定义农业生产力

  刘璐的职业生涯始于电网核心业务,却在数字化浪潮中开启了一场“技术迁徙”。

  “我们的研究方向是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引领,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智慧农业生产深度融合,解决农业在生产中遇到的能耗、生产效率、种植技术等问题。‘智电光合’是我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它开创了‘能源——生产——用户’一体化运营新模式,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重塑绿色农业发展范式。”刘璐自豪地说,项目聚焦现代农业生产场景,以节能绿色、智慧控制、适生高产为目标,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植物生产管控技术等,构建“清洁能源智能调度、生产流程精益管控、种植技术革新突破”三大核心要素多维协同的智慧绿色植物工厂一体化方案。

  刘璐介绍说,作为电网企业、科研单位服务植物工厂的一次深度合作,项目以央企为链长,依托创新技术驱动上下游产业链革新,实现商业模式“多方共赢”。例如,在项目中,智绿植物工厂通过节约生产成本提升作物产量获得利润;电网企业提升能源利用率;工厂负荷聚合方获得负荷响应补贴;中国科学院获得解决方案服务费、销售平台打造低碳农产品品牌开展盈利。同时,该模式可复制到茶叶、花卉、畜牧等多种领域,形成从能源供给到农业生产再到市场销售的全链条解决方案。未来,国网公司将依托完善的线下阵地与统一的线上入口持续深化能效服务生态圈建设,为上下游用户提供供电、用能、助农、用检等各类服务,实现商业模式共赢。

  三方协作,破解农业生产瓶颈

  当谈及项目缘起何处时,刘璐表示,技术的生命力在于跨越边界,解决真问题。面对农业领域能耗高、效率低、调控粗放等痛点问题,团队敏锐捕捉到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的融合机遇,借助“三方力量”构建“智慧能源大脑”,将电力系统的精准调控能力延伸至田间地头。

  刘璐介绍说,国网宁德供电公司是全球生态海湾城市新型电力系统标杆建设单位,具备丰富的全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经验。国网福建信通公司是福建电力数字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在电力信息系统建设运维、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储备了大量人才及成功的经验。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春光机所”)则在AI大模型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积累,为项目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三方深刻分析各领域客户的用能痛点,结合领先的数字化手段,建设了智慧能源调控平台,实现园区绿色微电网源、网、荷、储及碳足迹全景动态实时监测调控,发挥新型电力系统最大价值。同时,依托智能化生产控制平台,构建植物工厂AI智能数据大模型,实现植物生长全流程精准调控与资源高效利用。此外,团队还有机融合光波导技术与高效立体种植模式,赋能植物适生高产。

  可以说,国网宁德供电公司作为“新电先锋”,提供丰富的示范经验和电网支撑能力;国网福建信通公司扮演“能源大脑”,为项目注入强大的数字化基因;而长春光机所则作为“技术智库”,在智慧农业领域的前沿研究为项目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技术引领,寻找农业应用新场景

  当被问及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对当代青年创业者的建议时,刘璐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一句话:“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

  她说,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革新突破,值得所有行业重新思考如何应用新技术实现业务提质增效。建议青年创业者坚持以“引领观念”冲破桎梏,加强数字技术与行业前沿动态的学习研究,不断解放思想、拓展视野、提升认知;要坚持为“创新”找应用需求,积极为新技术、新产品、新工具寻找应用场景。只有技术与需求“双向奔赴”才能真正创造价值。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