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平:“云+AI”云智双擎,激活新算力时代核动力
发布时间:2025-07-15 15:14 文章来源:数字峰会组委会

  访谈人物:李嘉平

  阿里云战略发展副总裁

  2025年4月29日,阿里巴巴开源了备受期待的新一代通义千问模型Qwen3(简称千问3),在GPQA、AIME24/25、LiveCodeBench等多个权威基准测试中全面超越R1、OpenAI-o1等全球顶尖模型,表现出极具竞争力的结果,登顶全球开源模型。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大模型研发的科技企业,阿里用这场技术突破印证了其核心战略:开源与商业化并行的双轨制,正在重塑全球AI竞争格局。

  开源与商业并进,定义模型生态新范式

  当全球科技巨头紧握闭源模型作为商业筹码时,阿里选择了一条更具挑战的道路。2023年至今,阿里已开源200余个全模态模型,覆盖文本、视觉、语音等多领域,全球下载量突破3亿次。千问系列衍生的社区模型数量超10万个,超越美国Meta的Llama成为全球第一开源生态。

  “阿里是国内最早布局大模型研发的企业之一,特别是千问3.0模型发布后,被媒体评论为全球最先进的开源模型,这也反映了阿里在全球大模型竞争中的领先地位,同时也反映出阿里坚持大模型商业化和开源模型齐头并进的策略。”阿里云战略发展副总裁李嘉平表示,大模型的发展主要分为几个阶段,先是基础大模型或者是大语言基础模型,后发展为推理模型,而千问3.0模型是一个混合模型,它既包含了基础模型,也包括了推理模型。

  据称,此前业内对于开源模型和商业模型各持己见,但自从DeepSeek出来以后,全球都认可开源是一个非常好的系统。事实上,阿里从2023年起就开始布局开源模型,一方面,阿里在闭源商业化版本上参与全球化竞争;另一方面,阿里也在开源路线上进行全球竞争,而且是处于最优的竞争位置。

  五大支柱筑基,全栈技术领跑AI赛道

  在阿里的人工智能战略版图中,“算力、云计算、模型能力、开源体系、社区生态”构成五大核心支柱,这种全栈布局使其成为中国屈指可数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

  李嘉平进一步解释道,在人工智能竞争赛道中存在五大要素:第一,算力,包括芯片、服务器等,它是人工智能的基础;第二,云计算,GPU的应用并不是一张卡、一张卡的叠加,而是集合10万张卡、20万张卡的综合调度能力;第三,模型能力,它代表了企业在人工智能上的基础能力;第四,开源体系,阿里认为开源模型可以有效助力中小企业,或者是研发者构建更好的人工智能生态。第五,社区生态,让大家能够更好地在开源社区里运用模型数据,助力创新。

  阿里在以上五大方面均有良好布局,这也让阿里云在人工智能领域处于先觉位置。在基础设施方面,阿里是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大的云基础设施企业;阿里的云计算排名全球第三,包括通用计算能力,以及GPU大规模集群能力都十分强大;在开源模型和闭源模型方面,阿里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同时阿里在很早之前就积极布局开源社区,阿里旗下的摩哒社区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社区,拥有将近1500万的开发者在这个社区里不断进行创新。

  基础模型赋能,激活数字中国万千气象

  人工智能通过技术赋能推动产业升级、释放生产力潜能,并重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已然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关键战场,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一直以来,阿里都致力于人工智能在千行百业中的落地应用,为数字中国高质量建设贡献阿里力量。

  李嘉平表示,数字中国的建设离不开软件、硬件和数据,而这一切都需要依赖人工智能的发展。他坦言,一切的软件都会被人工智能重构;一切的硬件都会被人工智能驱动;一切的数据都会被人工智能激活。

  他强调,在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基础模型的能力至关重要,将对产业变革起到决定性作用。打个简单的比方,基础模型就像是给小朋友上课一样,他能够学到怎样的程度就具备怎样的能力,如果基础模型的能力较低,未来大概率很难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通过提升基础模型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垂直模型的发展。

  然而,从目前国内市场来看,具备强基础模型,并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屈指可数。因此,建议缺乏强基础模型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可以基于开源基座开发垂直应用。这种分层赋能策略,正通过阿里云“模型即服务”生态,驱动千行百业的智能化跃迁。

  从技术开源到生态共建,从基础模型到产业落地,阿里始终以“技术向实”的初心,推动人工智能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核心引擎。这场由基础模型驱动的智能革命,正以开源之光照亮千行百业的未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