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栋梁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企业数字化转型分论坛上的发言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发布时间:2025-04-22 10:26 文章来源:峰会组委会秘书处

数字赋能国企 创新引领未来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赵栋梁

  各位领导、来宾,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在这个场合和大家围绕“数字赋能国企,创新引领未来”这个主题分享一些体会和做法。中国钢研的核心业务是研发,所以我们今天更多从研发角度、研发模式、研发范式方面向大家做汇报。

  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思想、生产方式、体制机制、工作模式等各个方面的革命性变革。我们从战略、行业、生态技术等各方面对数字化建设进行深刻剖析,制定了“十四五”期间的“1445”信息化和数字化规划,主要从管控应用云的数字化、研发的数字化、产业的数字化以及数字产业化四个方面发力。今天主要就数字化研发方面跟大家来分享。

  一是提出了实现数智研发,共创提高材料、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目标。我们先从共同推动数字研发范式变革,探索协同创新模式等方面说起。近年来,中国钢研建立了多个由集团发起设立并直接管理,专门从事数字化技术与材料研发、冶金流程相融合的研发平台,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生态。比如说,数字化研发中心,是一个以材料设计计算、算法为核心的研究平台。当然,其中还有一块业务是大数据。另外,智能化研发中心,主要定位是钢铁的绿色化、智能化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实现钢铁流程的横向贯通、管控纵向协同和信息侧与物理侧系统的一体化。

  去年,我们在深圳完成了国际新材料创新中心的注册,在数字化研发的基础上,先期布局了材料智能设计平台。在这个基础上,经过几年的努力,在行业内,在兄弟央企的共同关心跟支持下,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二是构建了具有钢研特色的数字化研发能力。我们基于国产芯片和训练框架、人工智能模型开发平台,特别是冶金行业的机理模型平台和钢铁智能制造平台,已经积累了2000多个行业机理模型,正在推动面向冶金行业场景的数字孪生技术、智能感知技术。另外,建立了行业首个材料全尺度计算平台,开发出最大的材料计算APP,包含场景模型100多个,有效解决了材料、工艺和计算工程师的知识衔接、知识沉淀的难题。另外,在钢铁流程、数字孪生等虚拟调控方面已经开发了一系列产品,在智能冶金行业智能化方面实现了引领。

  三是开发一系列行业模型。中国钢研在材料基因组、材料数据工厂、材料微观组织智能等多项任务上,与国内外AI头部企业合作,布局冶金大模型底座,比如L0、L1、L2等,并以期在行业落地。先期工作已经发挥作用,该项目在工信部开展的智能制造大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另外,一方面在集团内部形成生态,以计算中心为平台,以材料计算等为纽带,在全集团开展数字化研发。另一方面行业形成生态,以多年积累的研发中式制造以及服务数据,建立了钢铁材料、生产制造及材料运用数据库,同时具有一个国际金属材料标准数据库进行对比。后续要跟兄弟企业协同推进数据库的完善和充实。目前,在行业内部推出的这种模式,目前已经做了50多个任务,吸引了国内外500多个团队的参与。

  四是探索数字研发模式和范式变革。通过布局数字化、智能化研发能力,建立了以算法、算力、数据场景为基础的行业及材料智能化数据平台,推出了以材料基因工程区块链为特征的材料装备产业链数据共享平台,筹建材料、部件、装备,材料数据协同国家材料大数据中心,以及推进国内材料研发范式走向智能化模式,改变研发范式,提升科技效能。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数字化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科研及研发领域的面貌,它打破了传统的研发流程,特别是在研发流程中的一些壁垒,为创新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希望钢研在未来能跟大家一道共谋、共建、共享数字化研发范式和生态。谢谢!

  (以上内容根据嘉宾发言速记整理)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