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返回
“数”“智”发力促物流降本增效
发布时间:2024-11-07 10:26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3.4万亿元,同比增长2.3%;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1%,较上半年下降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说明,我国社会物流成本稳步下降,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降低物流成本仍面临多式联运发展水平不高、现代供应链体系不健全等堵点卡点问题,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优化物流管理,则能够高效进行资源配置和生产调度,进而降低物流成本。

各地多举措降物流成本

记者了解到,通过多方面努力,我国社会物流成本实现稳步下降,而这离不开近些年各地推出的多种降低物流成本的举措。

浙江省通过推动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联动,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有效优化了运输结构、提升了综合运输效率。浙江省嘉兴市通过海河联运,推出内河定港口、定航线、定船舶、定班期、定运价的“五定”班轮运作模式,为杭嘉湖地区的出口集装箱运输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物流服务。相较于传统公路运输,嘉兴港海河联运模式平均可降低企业物流成本1000元/标箱,显著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有力推动了外贸的稳定增长与提质增效。

河北省拥有丰富的工矿资源和发达的工业基础,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和物流中心。近年来,河北省积极推动铁路专用线“进码头、进园区、进厂矿”,加快建立大宗货物绿色集疏港体系、“港口+内陆港”多式联运体系、企业园区绿色集疏运体系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河北省的货物运输结构持续优化,综合运输效率明显提升。2023年河北全省铁路货运量为3.01亿吨,铁路货运量占全社会货运量比重由2017年的7.5%提高至2023年的11.9%,公路货运量占比由2017年的90.7%下降到2023年的85.9%。

物流成本关联经济运行

现代物流贯通一二三产业,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运输与物流分会会长、国际物流与运输学会中国分会会长王恩森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物流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全社会物流成本的降低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多方面重要作用。它不仅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畅通经济循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还能扩大交易范围、推动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并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王恩森说。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经济安全研究院院长、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库研究员李孟刚认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有利于保障供应链韧性。

“物流成本的降低使我们能够灵活调整供应链布局,选择多元化的供应商和运输方式,从而减少对单一渠道的依赖。企业可以更快地调整生产和配送策略,缩短响应时间,从而提高市场适应能力。”李孟刚说。

李孟刚认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能够提振内需。“随着物流成本的减少,企业能够降低产品售价,同时提高配送速度和服务质量。这使得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得到显著提升,会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此外,一些偏远落后地区的经济活力也会被释放,有利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更加均衡的经济发展。”

智能化数字化直击痛点

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成本实现稳步下降,但业内专家提醒,我国仍存在制约降低物流成本的关键堵点卡点问题,包括基础设施网络不完善、技术装备水平较低、多式联运发展水平不高、现代供应链体系不健全等。

“我国仍处于传统物流管理阶段,缺乏从货源到流通中介再到消费者的全链条管理系统。这就导致物流环节相对繁琐,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减少了企业的盈利空间。”李孟刚说,例如,山东的蔬菜销售到北京,通常需要经过至少五次转运,从“大集散中心”到“中型批发市场”,再到“小型批发市场”,层层集散的物流链条,不仅增加了搬运和存储成本,还造成了25%左右的损耗。

相较而言,美国农产品的物流主要采用直销模式,80%的农产品直接从产地送到超市等销售部门,批发市场的销量仅占20%,由于采用全冷链运输,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为1%至2%。因此,物流成本高企最终增加了我国餐饮企业的成本压力。

“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高效衔接是降低成本的关键。应通过加强物流网络建设,整合供应链资源,提升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减少重复生产和浪费,进而显著降低整体物流成本。”王恩森说。

李孟刚认为,物流成本的降低通常伴随着对智能化和数字化物流技术的投资和对传统运输方式的替换。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优化物流管理,能够实现高效的资源配置和生产调度,进而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记者 余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