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返回
钟亚平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社会分论坛数字体育专场上的发言
武汉体育学院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
发布时间:2025-03-11 15:06 文章来源:峰会组委会秘书处

数字体育地方建设成果报告

武汉体育学院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

钟亚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参会代表,上午好!为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有关数字体育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武汉课题组在总局办公厅信息中心及各省(市、自治区)体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跟踪监测各地区数字企业的建设情况,持续开展落实《“十四五”数字体育发展规划》,实施动态评估的相关研究。下面我就数字体育地方建设成果做一个汇报交流。

  我的报告主要是从建设成果、典型案例、路径分析、政策建议四个方面展开。

  一、建设成果

  (一)数字赋能全民健身

  智慧健身成效显著。全国超过八成省份在建或已完成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重庆、上海等地的全民健身电子地图覆盖率大幅提升,21个省份全民健身运动码正在建设,线上运动、线上赛事的举办丰富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内容,群众赛事活动管理系统、社区科学健身服务系统、慢病干预系统建设功能正在逐步完善。

  (二)数字赋能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数字化转型多点突破。接近半数省份已经建立或正在建设竞技体育综合管理平台,备战决赛指挥系统、运动员等级管理系统、后备人才培养管理系统功能逐步丰富。全国10省份已经启动了智能化科学训练基地建设。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尝试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把脉运动员的营养、疲劳、损伤、恢复细节,实现经济训练精准化、个性化、智能化发展。

  (三)数字赋能体育产业

  产业平台稳步发展。各省体育产业服务平台逐步建立,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进一步激发。全国超过六成省份已建成或正在建设体育产业名录数据库。智慧健身步道、智慧体育公园、智能健身路径、智能健身中心的建设全面铺开,传统场馆的数字化升级改造,新型智慧化场馆建设稳步推进。

  (四)数字运动蓬勃开展

  北京、上海等5省市已经开展了虚拟赛车、虚拟滑雪等项目的数字运动赛事。天津、湖北等15个省份开展了线上体育赛事的活动。云赛事、云活动、虚拟运动独立赛事IP逐步形成,体育数字政务服务更加便捷。上海、山西等15个省份已完成体育政务服务平台的搭建,联动了各地区、各部门的体育政务服务“一张网”初步建成,“掌上办”“一网通办”的建设效果明显。各地体育政务在统一事项标准、统一系统对接、统一数据共享、统一服务体验、统一效能监管上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五)数字体育基础环境在不断优化。

  江苏、四川等8个省份已经建成体育数据资源目录,福建、吉林等7个省份已建成独立的体育数据标准体系。体育业务数据开放共享效果不断提升。数据管理不断规范,数据分级分类、敏感数据管理、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安全管理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

  (六)数字体育保障措施逐步完善。

  全国28个省份设立了数字体育领导小组,数字体育管理专职机构逐步建立。数字体育目标任务清晰完善,数字体育的阶段检查、中期评估、专家咨询、动态调整等制度建设成效显著。各省在数字基础设施、业务应用、网络安全等项目的建设投入上显著得到提升。浙江、江苏等省份在动员民间资本、社会企业参与数字体育建设配套政策方面表现突出。

  二、典型案例

  这是在前期调研基础之上,全国在数据体系的应用方面涌现了非常多的鲜活的案例,我们挑选了5个案例。

  (一)数字赋能全民健身

  深圳室外智慧健身房,提出“测试—训练—测试—提高”的训练模式,创造性地把有氧训练器材、力量训练器材,体质测试器材融为一体,将身体全功能练习与国民体质监测相结合,基于产品本身与云平台,健身者可自我管理个人运动数据,打造个性化、多元化、共享化、科学化的室外全民健身新型的智慧场地。

  (二)数字赋能竞技体育

  湖北省竞技体育数字化管理平台。该平台提供“科、训、医、教、管”一体化服务。其中,运动项目管理系统面向湖北省优势重点项目,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竞技训练、后备人才选拔提供数字化支持。对日常反兴奋剂管理需要,建立反兴奋剂全流程数字化系统。为强化监管化服务,体育竞赛综合管理系统涵盖了赛事报名、赛事播报、成绩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运动员技术等级信息管理系统,完善了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体系。

  (三)数字赋能体系产业

  山东省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山东省体育局与山东产权交易中心合作搭建“山东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整合专业投资、体育赞助、体育传媒、赛事运营、策划咨询等服务机构,针对赛事市场开发、策划方案升级、体育场馆运营、职业俱乐部教练员运动员转会等提供专业服务。该平台建立推动了体育资源市场化配置,促进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四)数字运动创新发展

  湖南省线上云运动会。2023年,湖南省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利用数字技术打破了体育比赛的时间、空间限制,全年累计开赛220天,完赛33个云竞赛、云活动的项目。该平台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线上运动会包括了教、学、练、赛四个模块,可以探索科学健身云课堂,科学健身知识竞赛、科学健身云竞赛、科学健身打卡等竞赛的内容。来自全国31个省份,近350个县市共70多万人次参赛,全网关注人数超过了1亿。

  (五)体育数字政务、基础及保障措施

  浙江给出了一个例子,浙江省实施《2023年体育数字化改革工作要点和重点项目建设总体方案》,围绕国家体育数字化改革先行区建设的总目标,奋力打造“数字体育2.0版”金名片。在“城市大脑”战略部署下,初步实现了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的数据融通,将体育公共服务平台接入“浙里办”省级政务数据中心,形成“浙里健身”“浙里体培”等典型的运用成果。

  三、路径分析

  关于全国各地市数字体育建设的路径。为了探究不同要素对数字体育发展的影响,课题组基于31个省份数字体育建设数据,综合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和必要条件分析方法,引入TOE框架来解释数字体育建设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差异,发现不同地区数字体育发展路径。

  通过审查结果显示,全国数字体育发展呈现四大类型:政府能动型、环境推动型、技术驱动型、综合联动型。

  第一,政府能动型。发展模式表明只要有足够的组织重视和外部共建资源,即使不具备良好的技术条件,借助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完善的制度体系,也能够实现高水平数字体育建设。符合该路径的典型代表是海南省和陕西省。

  第二,环境推动型。环境推动型发展模式表明,在有较好经济建设环境的条件下,即使缺乏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等技术条件支撑,同样可以实现较高水平的数字体育建设。如,湖南省鼓励多家社会资本进入数字体育领域,支持体育智能制造发展,提升体育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水平。

  第三,技术驱动型。技术驱动型发展模式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地区,拥有较强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同样可以形成高水平的数字体育建设。如,贵州省以较高的智能化终端应用水平及完善的技术治理结构,有效弥补了数字体育发展短板。

  第四,综合联动型。综合联动型发展模式表明,多种影响因素的平衡发展和联合作用可以搭建良好的数字生态环境,助推高水平数字体育建设。代表性省份有北京市、上海市、湖北省、浙江省、山东省。

  四、政策建议

  针对这个结果或者四条路径分析,我们提出四条政策建议:

  (一)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组态协同。高水平数字体育建设思维应从“局部优化”转向“组态协同”。针对不同资源禀赋的省份采用差异化策略。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欠佳的地区,可以通过加强政府引导,引入市场资源,实现发展突围。组织能力较弱的地区,可实施“筑巢引凤”战略,以整体数字化水平反哺数字体育发展。制度优势突出、技术环境优越的地区,可把握多条件组合的先发优势,领跑全国数字体育建设。

  (二)搭建合作平台,形成多元合力。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体育政务平台、赛事合作平台、产业交易平台等各类数字体育平台,形成多元主体嵌入数字体育建设机制。探索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数字体育建设模式,增强政府机构、科研院所、产业联盟、行业企业的资源互补、分工协作与协同联动。

  (三)注重组织引领,强化制度支撑。加强组织领导,以组织权威释放制度优势。经济发展水平薄弱,技术带动能力有限的地区,应加强组织注意再分配,提高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创新组织机制,可借鉴数字体育工作专班机制、首席数据官制度等创新做法,推动组织协同,强化资源共享。

  (四)夯实基础建设,释放技术动能。

  第一,依托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新型技术助力智慧健身、智能场馆等项目实施,为数字体育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第二,共享技术资源,实施区域联动战略,建设省级数字体育大数据中心,形成算力、算法、数据、体育资源一体化的数字体育云生态环境。

  第三,建立数字体育标准规范知识库,健全数据开放共享接口技术规范,推动数字体育融合发展。

  我的报告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根据嘉宾发言速记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