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返回
刘波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社会分论坛数字体育专场上的发言
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发布时间:2025-03-04 10:07 文章来源:峰会组委会秘书处

新质生产力赋能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意义、内在机理和实践路径

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波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新质生产力赋能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意义、内在机理和实践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总体要求下,我国体育事业面朝高质量发展,展开了全面探索与系统实践。值此重要的发展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概念并形成了系列论述,对于体育领域如何通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引领与理论支撑。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影响。通过大学体育在新质生产者的培养、新质生产资料的积累、新质生产对象的创造,能够辐射到体育的各个领域,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提供理念与技术支撑。与此同时,大学体育所面临的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基于此,有必要在当下对新质生产力赋能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形成深入分析与针对性讨论。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展开对新质生产力赋能大学体育的高质量发展讨论,分别是内涵意义、内在机理和实施路径。

  第一个方面是新质生产力赋能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意义。首先看一下新质生产力赋能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题中应有之义。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大学体育作为体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实践对象与场域,应当在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下,构建起符合中国国情,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模式。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内外相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对新质生产力赋予了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的着力点。

  具体来看,面对体育科技创新,不断融入新技术,比如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所形成的新质生产资料,比如智能运动装备、体育数据分析算法、智能教练模型等等。 

  大学体育领域需要更高素质和更高技能的新质生产者,才能匹配体育的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另外新质生产力强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和内生动力,推动生产力质态发生跃迁,而科技创新只有通过教育信息转化才能凸显作用。新质生产力将能促进体育科技创新集群式演化,通过重塑大学体育事业及现代化体育创新的底层逻辑及构架,促使大学体育事业与现代化体育产业重塑,从而处于持续的动态演进过程中,极大拓展了大学体育事业的外延。由此可知,新质生产力在对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在体育科技创新方面的变革。

  下面大家看一下新质生产力赋能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对上述内涵深层次的系统梳理,可以得出新质生产力赋能大学体育两个方面:一个是理论方面的意义,一个是实践层面的意义。

  首先我们看一下理论方面的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革新大学体育教育方针与方案,塑造新质生产者。当然新质生产者的概念是我们研究当中提出来的,是否合适,还需要后续进行深入讨论。我们现在通常的说法叫新型劳动者,作为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主体要素,生产者是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新质生产力的引入意味着要从过去大学体育生产者的生产潜力转向激发大学体育生产者的生产活力,形成最根本的理论意义。

  第二,创新大学体育物质与精神,丰富新质生产资料。同时新质生产资料最通俗地表达是新型劳动资料。作为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性要素,生产资料是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载体,新质生产力对于大学体育生产资料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对数字化科学技术手段的引入。

  第三,更新大学体育多维度实践格局,落实新质生产对象。同样新质生产对象通常的表达方法是新型劳动对象,作为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结果性要素,生产对象是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最终成果,新质生产力在大学体育生产对象的理论意义体现在创新性成果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应用效果更加坚实。

  在实践意义上的意义也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以新质生产者为出发点,教育新时代的体育人才。大学体育作为我国培育各方面的人才的体育事业之一,承载着向各个领域输送新时代体育人才的重要任务。

  第二,以新质生产资料为立足点,推动大学体育事业全面数智化。通过全面引入智能化手段,可以释放出各个生产主体的能动性,解决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难点问题。

  第三,以新质生产对象为突破点,打造体育产教融合的主阵地。大学体育作为连接学校与社会、人才与市场、科研与产品的综合性社会场所,是最具生产潜力的平台。

  第二个方面新质生产力赋能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还是从新质生产者、新质生产资料和新质生产对象所起到的作用来分析内在机理。

  第一,新质生产者作为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引擎。当前我国大学体育部门的普遍的工作框架,主要涉及四类生产角色:包括向广大学生提供体育教育服务的公共课体育教师,向体育代表队提供教练员,统筹规划校园各项体育工作的管理人员和生产学术知识的体育科研人员。这四类生产角色作为推动大学体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需要完成向新质生产者的转型,在技术运用、数据运用、方法革新等三个方面,形成新的能力,对他们提出具体的要求:一是形成素质素养较高的公共课体育教师。能够熟练部署和使用数字化的辅助工具,具备解读学生运动和生理表现中基础数据的指标的能力,积极思考体育课程中数智化技术的创新应用。二是掌握科技助力运动员竞训的教练员。需要了解使用竞训辅助装备、设施及系统,具有较强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意识,总结融入数字化技术的新型训练方法。三是具备大数据应用意识的管理人员。要求他们具有体系化设计智慧体育校园的思路,要注重长期标准化的积累,积累校园体育各方面的数据,形成数智化的校园体育管理办法和工作体系。四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专家学者,要以理论视角研究大学体育教育的数字化转型,研究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研究促进体育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制定与环境构建,研发具有原创性、颠覆性的体育科技创新成果。

  第二,新质生产资料要作为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数智化技术和数据资产成为重要的新质生产资料。大学体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需要特别关注如下三类能够赋能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资料。一是助力体育运动参与的数智化技术。主要包括数字化加持的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分析技术和不断更新的人机交互技术。二是流通共享的大学体育数字化资源,主要包括具有示范性的智能、互动、慕课体育课程,大学体育的垂直大模型,承载和传播大学体育文化的数字载体等。三是优化大学体育管理的数据平台,打通并整合零散的信息管理系统,形成统筹校园体育的决策系统,贯穿工作开展的全过程。

  第三,新质生产对象作为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符合新质生产者要求的大学体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新质生产资料,为高校学生生产更优质的体育教育、产品和服务。与此同时,开设体育学科的高校,还能将大学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数据作为新质生产对象进行加工与处理,促进体育知识生产。具体而言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数智化技术促成公共体育课程的育人效果提升,将数智化技术融入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革新,综合数智化手段,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建设汇总学生校园运动锻炼信息和数据平台,使用智能算法生成定制化的学习方案,借助智能化设施和器械,实现差异化的课堂教学。二是以数智化技术赋能校内校际体育竞赛的高质量开展。以数字化平台优化赛事管理,以智能设施的建设提升赛事的宣传,以线上赛事来促成全员参与。三是充分挖掘大学生运动锻炼与体质测试的数据的价值,在微观层面,以数据驱动决策化校园体育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在中观层面可以支撑广泛体育事业和产业的发展,而在宏观层面,能够支撑体育科学研究,作为提升群众体质健康,竞技体育水平的重要支持来源。

  第三方面新质生产力赋能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主要有三个方面需要今后重点加强。

  第一,提升体育教师数智素养,创造培育数智体育的环境。教师的知识体系,智能软硬件的设施与相关政策,是大学体育以数智技术赋能体育的必要条件,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的举措来提升大学体育教师的数智素养。同时创造能够统筹数智化体育教育政策环境和软硬件条件。具体包括:1.提升大学体育教学团队的数智素养。一方面对大学体育教师传统的培养途径与聘用过程针对性地改进,强调人工智能的应用、理论与实践结合,另一方面引入信息技术和理工科背景的体育人才,带动整体教师团队的数智素养的提升。2.创造培育数智体育课程的政策环境。从学校管理部门和政府部门提供政策支持,提升大学体育部门和体育教师摆脱固有思路,研发数智体育,提高发展数智体育课程的积极性。3.有序提升数智体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沿着信息化、数智化、智能化的基本路径,先搭建底层支撑,后引入应用终端,循序渐进进行技术引入,设备补充以及服务购买,逐步完善和丰富校园体育数智基础设施的功能。

  第二,形成大学体育创新场域,引领体育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高校作为引领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应在人才培养、知识创造、成果转化,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扮演关键的角色。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掘数智化体育人才。通过数智化的体育课程、训练竞赛,发掘有运动技能化体育志趣的理工科学生、有理工科基础并对体育科技感兴趣的学生运动员。尝试跨院系合办数字体育课程,将数字体育产品的使用和研发作为主题授课内容。二是加强跨学科合作研究。大学体育部门发挥综合性院校的跨学科优势,构建紧密相连的跨学科研究体系。促成符合双方需求的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形成校内学术研究、应用开发、落地试验、技术优化、科学研究的产品化闭环,提升体育领域的产学研结合与科技成果转化。

  第三,明确大学体育数据需求,构建标准合法的数据资源积累。数据是新质生产力赋能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语境下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我国大学体育亟待借助智能化手段,实现数据积累与支撑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同时,不仅要明确其数据采集与存储的需求,制定完善的数据采集标准,还要谨慎考量数据权益与数据安全保障。具体包括:一是制定完善的数据采集标准,梳理大学体育蕴含的丰富数据类型,明确其中有价值的数据维度,进行业务价值评估与使用场景设计。根据各个场景实际需要,制定数据维度、精度的细化标准,根据不同使用者角色的需求,确定数据的可见权限和汇聚力度。二是保障数据权益与数据安全。从法律的视角,要对校园的体育环境中智能可穿戴设备、摄像头系统、健身器械、移动应用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隐私数据和非隐私数据的区分。在法律视角之外,还应当充分借助数据手段保障数据安全与数据权益的执行。

  最后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新质生产力作为传统生产力的跃迁,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各个领域形成系统的探索与集群式的应用。在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维度,要从新质生产者的培养、新质生产资料的积累和新质生产资料创造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辐射到体育的各个方面,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全面发展提供理念和基础支撑。大学体育围绕新质生产力所开展的前瞻性的研判与系统讨论,体现了本领域关切体育强国建设的使命自觉。作为中国特色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大学体育面朝“新质生产力”的着力深耕将会有力推动“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的宏伟进程。以上就是我对新质生产力赋能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所做的研究和思考,在此,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根据嘉宾发言速记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