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返回
聂庭芳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教育分论坛上的发言
湖南长沙市教育局副局长
发布时间:2025-02-11 09:58 文章来源:峰会组委会秘书处

数据赋能 打造有“智慧”的长沙品质教育

湖南长沙市教育局副局长

聂庭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长沙自从2019年入选“智慧教育国家级示范区”创新区域以来,始终坚持把智慧教育作为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也把智慧教育作为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各位汇报我们初步探索的一些做法。

  一、构建智慧五育新场景,引领育人方式变革

  我市创设智慧五育新场景,构建了线上线下结合、虚拟现实融合、校内校外协同的育人新方式,打造有“智慧”的教育。

  1.推进智慧德育。开展“云思政”网络创新,遴选思政精品课355节,组织120多所大中小学进行“手拉手”思政一体化备课,形成了“有风景的思政课”品牌。开办“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参与学习达18亿人次,总班主任郭晓芳老师作为全国唯一小学代表在今年5月召开的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成立在线家长学校,提供家长课程、家长沙龙、育儿百科、专家直播等功能服务,构建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2.推进智慧教学。推动建设交互式多媒体教室覆盖率达99.72%,实施平板进课堂,常态化开展智慧教学,探索规模化因材施教。普及人工智能、编程教育,广泛开展创客教育、STEAM教育等,提高学生探究精神和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建成长沙智慧学堂,让学生随时开展在线学习;打造中小学周末“名师云课堂”,已开课509节课,总浏览点击量达953.9万次。

  3.推进智慧体育。构建智能化、趣味化、全场景的校园体育新模式,智能分析学生状况,形成个性化AI体能运动作业,2023年57.3万余名学生参与日常体育运动锻炼。我市以智慧跳绳为切入点,全面开展智慧游泳、智慧足球、智慧武术等活动,形成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的智慧体育教育格局。2023年长沙市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优良率分别为96.91%、52.83%。

  4.推进智慧美育。打造数字美育教室,联通名师课堂,推送个性化资源,开展自主互动学习;联通省市博物馆、美术馆、剧院、非遗馆等场馆的数字资源,支撑线上线下沉浸式教学;开发《博物馆里的美育课》《戏画西游——传统文化进校园》等网络课程、编写《美育》地方教材,涵盖湘绣、花鼓戏、铜官窑陶艺、长沙童谣等地方文化,并打造在线公益课堂,传承长沙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了学生艺术素养的普及和提升。2023年长沙市城区艺术中考合格率达到96.24%。

  5.推进智慧劳动与社会实践。开发劳动与社会实践服务系统,开设劳动教育专栏,开发数字化的劳动文化课程、思维课程、实践课程、趣味课程,引导学生主动走进实践场馆。学生通过“人人通”账号网上预约,就能免费到图书馆、科技馆、植物园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近两年教育评价结果显示,全市90.99%的中学生对学校劳动教育实施状况感到满意,劳动素养测评得分达82.37分,劳动态度与能力不断提升。

  二、构建智慧评价新机制,推动学校文化重塑

  我市依托智慧教育云平台构建了教育数据底座,积极推进基于过程、数据支撑的教育教学评价改革,营造教育良好生态。

  1.运用AI智慧课堂系统优化课堂教学评价。推动市直学校建设AI智慧课堂系统达到80.7%,指导学校伴随式采集师生课堂行为数据,自动化分析后生成课堂情感、发言、行为和考勤等多维学情报告,为教师提供丰富、即时的课堂数据反馈,帮助教师精准诊断教学,提升教学水平,助力专业成长。

  2.依托“人人通”优化综合素质评价。依托“人人通”将综合素质评价、劳动和社会实践、体质健康和在线学习等28个系统有效对接,伴随式采集学生成长过程性数据,以及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等大数据,实现写实记录、整理遴选、自评互评、抽样插标、公示审核全流程信息化,智能生成学生数字画像,支撑中小学开展一体化纵向评价和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基于“人人通空间”区域推进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改革与实践》获评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数据建模优化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围绕学生成长、教师成长、学校发展三大主体,构建涵盖11项一级指标、36项二级指标、103个三级指标的测评体系,挖掘“教学研管评测”全链条大数据。先后探索并运用了K均值聚类、多元回归模型、多层线性模型,目前升级为多水平SGP增值评价模型,精准量化学生学业成长、教师教学效能、学校发展增量,突出考察学校对学生学业进步和能力提升影响的净效应,切实解决了因起点不同带来评价不公的难题,引导学校师生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背景比努力,激发了各个层次学校发展活力,涌现出一批深受群众认可的优质品牌学校。《区域构建普通中学教育质量增值评价体系的实践探索》获评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三、推动智慧治理新模式,优化育人生态环境

  构建长沙教育发展指数,汇聚师生数据、教学数据、评价数据、舆情数据、安全数据以及人人通应用数据等,服务教育管理,支撑和引领教育治理方式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数字赋能科学决策。建成全市教育大数据决策指挥中心,智能分析学位供给、教育教学、师资水平等方面的动态数据,为教育科学决策提供数据佐证。如根据学位指数预警,推动将中小学校规划千人指标由80人调整至90人;根据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据显示的学生睡眠时间不足、学业负担偏重问题,将城区小学生上午上课时间调整到8:30;针对“部分学生劳动习惯有待加强”这一评价结果,2020年发布全国首份普通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状况评价指标。

  2.数字赋能教育公平。建设录播课堂、专递课堂、名师网络课堂,全市遴选132所优质学校作为网络联校主校,为392所农村学校开设音乐、美术等课堂,城乡师生可同步教学、教研,实现对全市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的全覆盖。建设31个省级网络名师工作室、286个城乡学校网络教研联盟,常态化开展网络研训和智能研修,提升了城乡教师信息素养和校长数字领导力。

  3.数字赋能“双减”落地。研发作业管理系统,具有作业资源遴选、分层设计、一键发布、统计分析、时效管理和班级学情报告等功能,实现了作业智能批改、大数据分析。研发“一站式”课后服务系统,实现政策发布、课程开设、经费监管、选课报名等全流程在线办理,助力学校提升课后服务质量,解放教育力。开发校外培训监管实施系统进行动态监测,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账户开通率、公示率、纳入监管率100%。

  4.数字赋能综合治理。开辟师德师风问题线索“码”上举报,督促教师规范从教行为。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实现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办”、市内“一网通办”、市外“跨域通办”。推动校车运营在线监管、学校一键式紧急报警、校园视频监控系统与属地公安机关联网、“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覆盖率均达100%,有效提升了学校安全管理水平,长沙市连续16年获全省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考评一等单位。

  今后,我市将在教育部的精心引领下,深入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加快数字化教育转型,树立“品质教育”新品牌。

  (以上内容根据嘉宾发言速记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