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返回
李立功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经济分论坛上的发言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
发布时间:2024-11-16 17:17 文章来源:峰会组委会秘书处

  主动布局数据要素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

  李立功

  尊敬的李培根院士、郭仁忠院士,很荣幸有这个机会代表中国电子在这里来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了数字经济的时代性,也指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迫切性,我们中国电子从这一点看数字生产力的发展脉络。任何一种产品、商品首先是电子化,然后才有数字化,接着在网络加持情况下形成了大数据,大数据化呼唤着人工智能,有了人工智能的再加持,推动了各行各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有几点不是很成熟的认识或者说困惑。

  第一,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但数据的无序产生和有效数据不足仍是很大的问题。数据时代当然数据越多越好,但也有一些现实问题。我们现在用的所有产品,从手机、平板到家用电器都是智能的,但是在用智能产品时,如果消费者不和厂家产生关联,不把里面的数据同步到后台,那么后续产品几乎不能再使用。这就是现有数据采集太多,有效数据并不能推进社会发展或者构成新质生产力有效的核心数据,这只是数据产生上的一个方面。所以,在数据的产生、采集环节,再到数据分类收集,以及数据销毁都需要管控、监管。

  第二,数据已经成为生产要素。但是面临从源端到使用端的显著问题,例如确权难、流通难、定价难。

  第三,数据要素。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正在催生着数字生产力,像这一次峰会的主题,要释放数据要素的价值。我从几个维度感受了一下,例如在设计仿真环节,制造环节、治理环节,包括智能制造,实现了从数据的新智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的演变。我认为在第一个环节,在设计仿真环节,差距较大。可以用数字反应堆,把数字变成一种新质生产力。在这里面,通过各种多物理场的仿真、各种包括EDA等工具的产生,这种新质生产力会发生演变。这一块可能国外做得好一些,中国在这一块的新质生产力没有充分释放。

  由此我提三点建议。一是强化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控(或者叫基础制度建设)。数据时代,自己的数据,不删除的很多,删除个人数据的也很多,怎么把它销毁掉,没人管这个事。它会有自己的消亡时间。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企业在治理过程中应该有技术制度作支撑。

  二是强化数据的要素化管理。把数据变成生产要素,数据是需要管控的、需要监管的、需要立法的、需要有规则的。在这方面,中国电子行业做了一些尝试,如从数据监控到数据要素的加工交易中心,怎么把源数据和使用数据的人联系起来,中间要有这么一个中间态,让它脱敏、脱密,使其能够流通,便于定价、便于确权。

  三是强化典型利用场景的牵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这里仍然把设计仿真放在第一位。国防建设也是一样,现代战争靠数据、靠网络、靠人工智能,怎么将这些变成新质生产力是一样的。再回到设计仿真这个环节,仍然需要把各个行业里面的主业的从理论研究开始,形成一种数字化模型支撑,再加上理论指导,形成一种工具,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我认为这就是一种新质的生产力。中国电子也做了一些尝试,目前在中国也就是我们做的EDA,从逻辑电路、数字电路包括集成电路工艺线上的数字仿真,而且这种工具的优化,使得设计效应大幅提升。这只是我们协作过程中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如果各行各业在这个领域发力,那么新质生产力的涌现会非常具有时代效应。

  说得不对的请大家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根据嘉宾发言速记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