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助力制造供应链体系重塑
尹浩
中国科学院院士
尊敬的烈宏董事长、瑞良副省长,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我今天报告的题目是《工业互联网助力制造供应链体系重塑》。
主要从三个层面分享一下业界的观点。
新时期供应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早在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应用的指导意见》,里面将供应链的创新和应用上升成了国家战略;《“十四五”规划纲要》里也提出了推进产业基础的高级化,包括产业链现代化,提出了我们锻造产业供应链的长板,来补齐供应链的一些短板;二十大报告郑重强调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
当前我国产业链,特别是供应链从现代化角度或者韧性方面,我们认为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新的挑战。产业链现在由全球化再向区域化转变,供应链的韧性从全球视角来看是降低的。
当下面临的从挑战角度看:
一是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大环境下保障我们供应链的可靠服务。
二是如何实现供应链全流程高效地管控,有效提高供应链的风险控制能力。
三是如何保证我们供应链在各个环节上一直到消费者手中能够高效的协同起来,提高我们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从科技视角看,可以梳理出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认知难”。尤其对于复杂的供应体系,配件产品的异构多样,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包括配件和我们整机之间如何高效地匹配来提高我们的通用性、适配性。
二是“协同难”。配件围绕制造业融合高效的协同,问题本质就是我们大规模的稳定生产与个性化服务的不确定性矛盾,制造企业年均销售额要10%的增长备件,但淘汰的零部件占到23%,这块就有一个零库存怎么高效地和先进产品一代代推出来结合的问题,老产品的备件卖到用户手上还在用呢,我们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速率去淘汰它?
三是“决策难”。决策涉及多级供应链,有一个复杂动态网络高效的一致性协同。举个例子,美国现在最大车企零部件仓库与经销商之间实际上是没有这种协同关系的,消费者要去维修,包括中国有一些企业也是这样,延误的时间占到了50%。
赋能供应链新机遇,赋能我们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借助数字化手段降低供应链运行成本,提升我们供应链管理效率,包括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智能平台的算法,如大数据计算,用大模型来缩短我们人员、运输工具,包括通识的距离,用同样多的资源来梳理更多的产业链、供应链的任务。
以工业互联网平台或者云网融合平台作为基石,可以打造我们自主可控的产业、供应链发展新的格局。
工业互联网创新供应链的保障模式
供应链用云网融合来保障我们供应链的体系生态,云网融合可以促进我们供应链实现全链共享,打造了基础。
在这样一个体系下,还有一个核心,即最终是要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以在云网融合下数据要素的流动为基础,通过这个体系生态来拉通供应链高效强链,不断增强它的韧性,实现我们上下游的协同创新。
前面谈到了关键问题“认知难、协同难、决策难”,实际上背后是有一些科技问题在的,比如认知难,里面涉及规模化、多层级的供应链复杂动态应该是网络的协同服务体系架构有没有规律可循。
科技问题是规律性的,在这种规律下我们如何建立一个全要素特征多样,主题关系复杂下的精准建模,包括协同的机理去认知,在这个情况下如何去涌现他的需求,去实施调控。
一是要研究规模化供应链多层复杂动态网络牵制的协同机理,从建模,包括信息传播的推理,多平台、多对象协同的机理,通过研究进一步认知它。
二是要重点研究多层复杂网络自适应的协同调控,我们能不能建立这样一个机制,对供应链多层复杂模式要分析,基于第三方平台资源自适应建立它的调控机制,达到多层网络的协同调控。
三是要重点研究在这个架构下基于第三方平台的网状结构配件,我们现在提供的配件主要是供应链高效协同的架构,建立这样的架构,包括多链云边协同机制,多链协同的体系架构来调控。
协同问题,分析原因如下。
一是流程协同缺乏柔性,配件的需求难以快速响应。
二是流程冗长,难以进行重构,配件的运营成本目前是居高临下的。
三是流程信息的反馈缓慢,优化的理论难以在我们这个协同层面去落地,导致最终大规模稳定生产与我们个性化定制不确定需求对接的矛盾如何解决。
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与技术途径
科学问题,我们总结为需求驱动的供应链多层动态竞争和合作网络的博弈问题如何来解决,国际上也有类似的理论研究,要重点解决的就是流程冗长、信息反馈慢、缺乏柔性。整体针对这样的科学问题和关键问题,我们的途径总的思路主要是针对市场现在短期变化,再结合市场长期变化,来研究高效的合约机制与流程动态重构的技术。
其次,进行一些理论方法验证,来提出基于虚拟仿真的实施高效反馈的一个演化方法,最后再针对我们的需求建立一个供应链多链流程协同的服务标准,通过这个标准来规范大家在不同网链之间的协同,达到最后多链流程的协同优化目标。
具体围绕这样的技术路线,我们也要展开几方面的研究。
一是要研究供应链多链网络柔性调度的实施化的模型与算法。模型很重要,联通今年的战略也要在去年的基础上深耕模型,这样肯定是对的。
二是要研究多链网络的动态重构技术。
三是要研究它的高效反馈演化算法,不断地进行迭代。
针对决策难,我们也分析了主要原因,主要是大规模社会保有产品配件如何高效地协同。海量异构信息,因为大量产品上市以后,配件都散发在本厂或供销商那边,或维修商店那边,这样海量的异构信息难以集成共享,怎样通过云网协同来共享上来,这里面就有多链、多域、多元、跨域业务,怎么去追溯?这里面还有多主体、多业务、多元化的个性需求无比及时地响应,导致多级供应链复杂动态网络,高效一致协同困难。
我们科学问题主要是解决流程的追溯、信息的孤岛、个性化需求,如何去实施响应?通过科学问题的研究结果来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在这个大的总体技术脉络下,我们要重点研究几个方面。
一是要研究供应链多元信息的识别。
二是研究它的可信溯源方法。
三是多元需求的协同预测。
四是重点关注威胁与防护机制。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也高度重视。重大研发计划,前面已经安排了这样一个项目来做试点,叫规模化制造产品配件供应链多链协同平台研发与应用,把刚才关注的几个重点作为研究重点放在了继续,共同针对三难聚焦科学问题,通过关键技术打造多链的协同平台,开展两个方面的产业规模化应用示范(汽车制造业、家电服务业)。
目前国际国内形势也是日趋复杂,产业发展环境很显然发生了深刻变化,供应链的断链风险加剧,挑战和机遇并存。
工业互联网作为我们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工业体系深度融合的信息基础设施,具有提升我们供应链竞争力的显著优势,已成为我们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支撑,是不是能聚焦一些供应链的关键问题,创新理论方法,攻克关键技术,合力打造安全稳定的供应链云网融合保障体系生态。
以上就是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要观点,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以上内容根据嘉宾发言速记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