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赋予了生态环境保护新使命
首先,讲一讲当前国家对生态环境、数字生态文明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规划》框架就是“2522”“2”是夯实两个基础:数字技术基础和数字资源体系两个基础。“5”是把数字技术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进行深度融合。然后是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治理、数字领域国际合作两个环境。
典型应用
一是冬奥指挥平台。去年快速搭建了冬奥指挥平台,建成涵盖八大模块、汇聚25类数据,实现一图统揽、一键调度、一屏会商,为冬奥会空气质量保障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实现了保民生、稳经济,以及保障赛事的空气质量多重的目标。这个平台的建设,是真正地实现数据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在一个大平台上进行多源数据的分析。
二是互联网+执法平台。聚焦重点的区域、行业、企业,推进互联网+执法,我们搭建信息化平台,开辟了远程监督帮扶“线上战场”。通过这个平台:一是利用卫星遥感热点网格等手段,识别污染物浓度的高值区。二是用国控、省控、乡镇空气质量监测站点数据识别污染物冒泡站点,再把冒泡站点周边的可能性的区域定为冒泡区。三是把企业的自动监控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把问题线索找出来,再经过专家的甄别优化,去重复、去甄别清单,生成任务清单。这个任务清单,我们也给地方帮扶地执法的APP进行了打通,为执法人员开辟了线索识别、任务推送、问题排查、帮扶调度,提供了一个基础。同时,整个业务实现闭环管控,在平台上留痕。
三是碳管理的一体化平台。实现了终端访问、用户管理、业务流转、指标配置、数据融合、安全管控几个一体化。
平台的建设经验就是要把技术、业务、数据真正进行融合,实现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建设、一体化运行,这样效率最高、问题最少。同时,也在不断地深化水平台的应用,水平台除了支撑水司每月全国水生态形势分析会之外,还开展了实时分析、水道污染物、水文气象关联,开展一些尝试的实时分析、预测分析,包括识别问题、调查、核查、问题消耗。
安全是基础、是保障,基于零信任理念,通过建设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密码应用服务支撑平台、信任服务基础设施动态安全防护系统、移动应用安全管理平台等,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生态环境部网络安全体系。
启示和建议
我们建设的这三个平台是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提升。
第一个阶段,冬奥会平台解决数据问题。
第二个阶段互联网+执法平台解决算法问题。
第三个阶段建设碳市场平台解决一体化问题。
所以提出几条建议:
第一个,系统设计,一体化推进。
第二个,业务协同,智慧应用。
第三个,融会治理,数据赋能。
第四个,坚守底线、确保安全。
最后让我们携起手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数字中国建设的总体方案、总体要求,以数字化引领绿色化发展,以绿色化带动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快构建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根据嘉宾发言速记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