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作为全国唯一的部省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认真落实生态环境部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攻城拔寨的决心、前所未有的力度、久久为功的韧劲,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全省GDP连续跨越7个万亿台阶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超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污染防治攻坚战连续三年被生态环境部评为优秀等级。良好生态环境已成为江苏百姓最有幸福感的公共产品,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的特点更加鲜明。
在工作中,江苏始终坚持数字化治理的理念,以数字战、信息战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始终把数字赋能作为标志性特点。基于这种认识,重点抓了三个方面。
第一,加强数字化建设,做到生态环境管理延伸到哪里,数据管理就覆盖到哪里。坚持把生态环境投入,作为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的可看、可知、可感的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网络和大数据平台。
一是夯实基础设施。省政府出台《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系统三年建设规划》,将监测监控设施作为环境基础设施的重点类别。江苏去年出台了《“十四五”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其中有九大类的环境基础设施列入了国土空间规划的专章。累计投入68亿元,形成覆盖全省“3×3公里”的大气PM2.5的监测站网,实现全省VOCs实时监测监控全覆盖,建成全省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建设新一代卫星遥感数据接收站,成为生态环境部环境卫星应用中心唯一的区域分中心,有效夯实了数据采集基础。
二是打破信息孤岛。按照共建、共用、共享的理念,齐心合力全力推进系统整合、数据共享,出台了《江苏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三集中”工作方案》,推动厅信息化建设,管理集中、人员集中、资金集中。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实现信息系统统一建设、统一运维、统一管理,切实提升信息化建设统筹协调能力。编制完成一个目录、两个办法,即《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数据资源目录》《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办法》《环境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建成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中心,对全系统原有的66个独立运行的业务系统拆门卸锁,合并成“一个库、一张网、一套数、一张图、一个门户”的大数据平台。以数据的全流程打通了推动形成工作合力,大数据平台的建立打破了“行政壁垒”和“条线藩篱”, 纵向打通省、市、县三级政府生态环境数据,将全省各级的生态环境数据信息、任务责任、监督管理紧密联系,实现了生态环境的信息化垂直管理。
三是推动交换共享。实现与生态环境部数据交换共享,各类信息实现规范化上报。制定出台《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加快统筹推进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江苏省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交换共享实施规范》《江苏省生态环境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等一系列制度文件,与省政府借力数据共享通道,即推送各类环境信息数据,支撑其他部门的数据运用,初步形成了横向连通、纵向贯通的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体系。
第二,加强数字化运用,做到治污攻坚推动到哪里,数据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坚持把数字技术作为提升工作效能的有力抓手,找准赋能生态环境保护的契合点和着力点。
一是推动责任落实“全程监督、动态预警”。在省纪委监委的帮助和指导下,建成全国首个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省市县乡四级贯通,政府相关部门全连通,省纪委监委全流程嵌入式监督,将各级政府和负有生态保护职责的相关部门履职情况以数字化方式呈现,确保重点任务及时交办、问题筛查精准透明、压力传导迅速有力,压实压紧地方党委政府和部门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
二是推动治污攻坚“源头治理、精准管控”。投入6500万元建设生态环境监管大数据平台,组建14支付数据战队,专职负责开展数据分析。去年,在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下,利用空气监测系统,聚焦污染高值区,开展溯源分析,利用电能监控系统发现并督促企业纠正了环保治污设备运行不正常等问题,有力支撑了大气污染防治。
三是推动执法监管“有案必查,无事不扰”。出台全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地方性法规——《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有效破解了自动监测数据不能用于行政处罚等实践难题。大力推进非现场监管,推动执法监管由“靠人盯”向“靠数智”转变。出台《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服务高质量发展十项措施》,对绿色发展领军企业纳入生态环境执法正面清单,使生态环境监管既有力度,也有温度。
第三,加强数字化支撑,做到改革创新聚焦到哪里,数字技术就保障到哪里。注重发挥数字技术对生态环境改革创新的支撑作用,用改革的办法破解以前难以解决的难题。
一是有效支撑排污总量管理改革,创新开展工业园区污染物限值限量管理。通过开展园区周边环境质量监测,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控,实现园区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的可测量、可核算、可考核,科学核定园区的环境容量,实现园区项目立项的精准化管理。
二是有效支撑环境信用管理创新,完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将人工打分改为系统自评,实现了评分方式的客观公正,评价要素的实时归集,评价结果的动态更新。评价结果不仅与银行信贷融资直接挂钩,还实行差别水价电价政策,进一步提高了环保失信的成本。
三是有效支撑企业环境管理提升。创新建立企业“环保脸谱”,集成监测监控、应急管理、违法问题整改、危险废物管理等环境管理数据。通过科学评估,以脸谱的方式直观展现企业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情况。同时,以“环保脸谱”为载体,搭建政企互动平台,打造智能评价、智能预警、智能客服、政策超市等功能场景。
我们将切实把生态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来,进一步提高全省生态环境领域数据资源的利用水平。打造更加集约高效的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构建更加成熟的智慧化监管新模式,推动数字技术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度融合,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以上内容根据嘉宾发言速记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