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返回
郭绍青在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教育发展与治理分论坛上的主题演讲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西北)主任、西北师范大学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
发布时间:2024-06-18 11:09 文章来源:峰会组委会秘书处
教育数字化助力农村边远地区基础教育过程公平
郭绍青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西北)主任、西北师范大学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

各位领导,我今天带来的题目是教育数字化助力农村边远地区基础教育过程公平。

我们说谈到教育公平,涉及三个意义。

1.起点公平。

2.过程公平。

3.结果公平。

我们国家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使得我们学生有学上的问题解决了。那么在农村地区,上好学就是一个最突出的问题。

我从三个方面来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第一,影响乡村教育数字化的因素有哪些。

谈到乡村教育,第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师的结构性缺员,这种结构性缺员跟当地整个经济发展落后是彼此影响、伴生发展的。谈到乡村教育我们要区别来看:

第一,小规模学校乡村教育问题,它的核心问题是结构性,是课程开不出、开不起。

第二,在乡镇层面,中心校和初中,它的主要问题是质量问题。同样涉及一些县城高中、初中,它面临的是优质均衡。

所以从乡村教育,我们可以看到这三个不同层面。

小规模学校最突出的表现在于年轻教师待不住、优秀师源进不来、留守老师教不好、规定课程开不出这些现实问题。

2000年以来,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全面推进。发展到今天,我们构建了资源的大平台、实现了三通两平台,数字资源全覆盖,使得我们快速构建了智慧教育云平台促进了公平问题。

第一,解决资源占有公平。通过提供像语文等等这样的课程,为我们的乡村教育提供了人机协同教学的资源条件。

第二,促进课堂教学过程公平。通过智力服务网络化,促进我们教学过程供给。从这个点上,我们从教育部全面推动“三个课堂”,通过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来解决智力的服务问题。我国实现了“三个课堂”的规模化应用。但是我想在数字化转型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改变一个思路,在过去我们总是认为乡村落后,我们给他配备的设备往往要滞后于城镇地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等的快速发展、迭代更新,使得我们可以快速开发,比如说像链接型的数字教材、嵌入式的数字教材和智能化的数字教材。这种新型的环境对教师的技术要求是低的。那么我们现在应该考虑数字化转型期应该优先考虑为乡村地区配备超前的环境,或者至少不是滞后于乡村的环境。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数字化转型的数字教材、科技馆、虚实融合学习资源环境,同时加强对乡村学校数字学习资源中心的建设,在小规模学校解决我们未来新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科技素养、数字素养等等新的不公平问题。我想这是我们后续需要探索的一个路径,谢谢!

(以上内容根据嘉宾发言速记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