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报告的题目是教育部主要领导来上海调研时候的发言内容,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主要是两个部分。
第一,数字教育转型现状。
第二,下一步发展的建议,核心包括四大部分:
1、教育数字化转型。
2、数字学习资源开发和应用。
3、师生数字素养的提升。
4、教育数字化治理。
我们国家,尤其是去年在怀部长的亲自谋划和组织领导下启动了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出了首个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并且正式上线发布。应该说已经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实现了四大功能:
一是实现了从过去各个平台五花八门,到全国一盘棋统一规划的跨越。
二是实现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纵向垂直贯通。
三是实现了从各个学校、各个学科、各个平台资源各自建设、各自学习共享,到目前的集成、分类、导航,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
当下正在从数字化迈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正在推动教育的范式、场景、手段等系统性创新,成为驱动人类社会思维方式、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的根本性变革、系统性重塑的催化力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可以归结为三种类型或者三种途径,一是改变过去PPT+视频的教学场景,而转变为由人工智能。第二,在教育资源爆炸性增长的背景下,怎么解决因人而异,根据学生需求画像实现精准个性化推荐的第二种场景,提高资源获取效率。第三,改变过去以单一的考试成绩作业评价方式,转变为全面围绕学习过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细粒度、多维度、全过程的评价方式。
这个路径的赋能将改变我们现有的教、学、管、评四大环节,由传统的实体教学场景改变为由虚拟教学、虚拟场景和真实场景相结合虚实混合的新形态。
ChatGPT正在成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新途径,有些领域或者说有些核心的关键点,ChatGPT已经超越了人类。基于OpenAI介绍,目前GPT-4在现实场景中的能力,可能还不如我们人类。所以我们就非常关注ChatGPT背后的问题,它为什么能呢?其实ChatGPT之所以能主要是有六大组成。
第一,大数据;第二,大算力;再就是大模型。并且ChatGPT采用了预训练+指令微调+人类反馈强化学习。还有大知识、大资本和大人力。
当然,ChatGPT也有很多局限和不足,甚至造成荒唐和错误,它给的结果有可能造成错误偏见,甚至非法的内容。这是因为ChatGPT所采集到的数据有误,它的原始资料就是不正确的。
第二,存在很多推理和数字计算常识性错误。
第三,当然它作为人工智能,明显缺乏教师的温度,因为它给出的答案没有可解释性,也缺乏激发性,缺乏情感交流和互动,难以支撑有温度的教育。
第四,它的答案存在时效性问题。
所以我们总结一下,ChatGPT在教育当中面临着三大问题:
第一是ChatGPT致“广大”而不能尽“精微”,因为它收集采集全世界很多开放的数据,比人类掌握更多的数据资料。
第二是有知识,但缺乏智能和智慧。
第三,对现有考试评价制度造成严重的冲击,导致严重的知识产权和学术诚信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首先,我们提出一硬一软六大工程的建议,建设一批具有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智能教室。同时,从国家层面,在国家公共智慧教育服务平台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算力存储带宽的能力,具有支撑跨学科、多模态、自学习能力的国家数据教育资源+算力+知识的中台,汇聚全国各级各类的教育资源和电子化的数字教材,打造资源中心,为大模型奠定很好的资源基础。
“一软”指的是我们要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开展标准规范的研究、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以及伦理道德的研究,对所有准入的资源要在正确性、意识形态安全性方面进行审查。同时,要研究内容的安全保障,以吸引更好的老师和社会的各方面资源,融入到这个平台当中。同时,要研究虚拟机器人参与教学活动以后,可能出现的教和学的伦理道德问题。
“六大工程”也是围绕当下和未来国家教育智慧化的一些重要的核心功能来开展。
第一,招生考试的数字化。
第二,学科大数据平台。
第三,建立各个专业的知识图谱。
第四,进行数字化教材的建设。
第五,就业大数据育人工程。
第六,决策智慧化辅助工程。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们要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方针,避免技术的物化和异化,既要发挥人工智能的赋能作用,又要防止技术凌驾于育人之上。从教师的角度,我们更多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创造,而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和获取上头。从学生的角度,更要努力地培养批判性思维,绝不能满足于人工智能推送的答案。从评价的角度,我们要改革知识记忆复现式的评价方式,单纯的考试评价方式,更加注重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
(以上内容根据嘉宾发言速记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