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G演进,走向6G愿景共识
朱佩英
华为高级副总裁,Fellow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上午好。很高兴第一次来参加数字中国峰会,我感觉到了国内数字建设的气氛很浓。今天给大家讲讲“从5G演进,走向6G愿景共识”。
我们讲6G愿景已经讲了很多年,开始的时候讲6G远景包括智能普惠、连接智能,大家还有不同的看法、分歧,但是现在听了很多前面嘉宾的演讲,感觉我们越来越走向共识。实际上这不光是我们国内的厂商以及运营商,包括全球都开始走向共识,所以我先讲讲现在全球发生的事情。
在2G—4G时代,我们实现了人与人的连接,5G我们除了人与人以外,还开启了万物互联的时代。我们就在想,6G的时候,我们到底能够再做些什么事情?到2030年,有两个技术会飞速发展,一个是机器人技术,另外一个是人工智能技术。
几年前人工智能还不是那么热的时候,觉得这在将来肯定是会发生的,我们所有的技术,包括机器人都是智能体,要把这些智能体共同连接起来。除了这些智能的体以外,还要与我们智能的人能够连起来,所以我们认为6G会变成万物智联的网络。
5G是从3个场景——移动宽带、超低时延连接,高可靠性的连接,海量的连接进行应用场景。定义6G的时候就在想,每一代都要对前一代的技术做增强,我们会继续在5G场景的基础上做演进,做一些极致的通信体验。在这个基础上,支持一些沉浸式的通信,包括更低时延、更可靠的极致通信,加上海量终端的泛在连接,包括终端可能不需要任何人员的终端连接。6G最新的两个创新——大家都已经讲了,一个是网络感知,相当于我们把整个通信网络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感知网络;另外一个是用网络来做大的分布式的学习以及推理。
我们想做这两个,是因为6G会向越来越高的频率演进,这些高频率能够让我们看到更精细的物理世界,可以开始做一些感知的事情。但是你要想把感知真正做好,就要用一些6G不同频段的网络结合。为什么我们不用5G的网络去做,是因为我想把网络变成一个真正能够做分布式学习、分布式推理的事情,就像刚才王博士讲的,要重新思考网络的架构。
为了支撑这样的愿景,我们有六大技术支撑,极致通信、原生AI、网络感知、星地融合、内生可信、碳中和。如果将来我们真正做感知,我们需要很多数据,这不仅仅是安全的事情,还包括数据隐私的问题。网络必须要把隐私保护好,另外,将来到2030年,可能还有量子技术的发展,可能量子计算就能把现有安全算法破解掉,所以接下来6G要支撑这些。
另外,大家现在最关注的是怎么样减低耗,保持碳中和,我们在建网的时候一开始就要考虑怎么能做好这方面。华为现正在做大规模5.5G的部署以及产品的实现,我们认为在大规模商用的基础上,5.5G是通向6G的桥梁,尤其是5.5G要在上行、实时交互上,把现有网络提升得更好。刚才讲到的引入一些新的应用场景,可以做一些6G技术在5G网络里的先行尝试。
用极致通信来做各种新的6G的场景,前面的好多嘉宾也讲过,我们比较注重的是怎样支撑沉浸式的体验,怎么做多智能体的协作,包括多个机器人的协作、机器人与人之间的协作,这样的网络可以真正将工业制造做成柔性制造。
在超越通信方面,我们希望用整网的感知能力,在整网覆盖的范围内,把物理世界的东西,在虚拟世界里做成一些模型。可以开发各种不同的应用,在我们的模型上先做一些实验,然后再决定在物理世界里做,真正能够做到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融合,为大家创造一些新的应用、新的服务。
华为现在正在做的一些技术研究,我们比较注重基础研究,同时也注重怎样用样机验证这些技术研究。比如说在240G上做了一个太赫兹极高通信的样机,这个样机在典型场景下可以做到240G的速率。微波短距通信的技术,它有极高速连、极低功耗两个优点,现在的AR、VR,都有一根线连着手机,使用微波的短距通信技术,可以将芯片做到眼镜上或者AR头盔上,这方面我们可以做到10G的速率。
我们也提出一些智能板,用智能调弦+冷源板结合的模型,可以很便宜地做大规模的智能反射板。我们用一体的硬件、一体的波形,同时做高速通信及感知成像。我们把这些技术也集成到机器人上,探讨将来能不能做一些通用机器人的平台。
要想6G成功,全球标准化是一个必经之路,希望大家能够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现在6G还处于一个比较早期的研究阶段,但是各个国家、各个政府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做产学研的共同研究。我们的愿景在2023年年中就应该有共识了,接下来做技术评估,在ITU、3GPP里做标准化工作,到2030年形成全球统一6G标准。华为希望能够与在座的运营商、合作伙伴还有其他组织共同开放创新,大家一起努力,把6G从概念变成现实。
我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根据嘉宾发言速记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