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今年的两会热点,最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2022年底,人工智能对话聊天机器人ChatGPT发布;2023年中,知识增强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向用户全面开放;2024年初,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引爆互联网……人工智能如一股疾风席卷全球,应用层百花齐放、生态圈百家争鸣,向世人展现出惊人的发展速度和赋能实力,人工智能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加速千行百业的智能化转型步伐和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进程。
回想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互联网+”,引导我国互联网产业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改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今天,站在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期,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是推动我国从“互联网时代”升级迈入“人工智能时代”的前瞻性、整体性政策设计,“人工智能+”的明天值得期待。
人工智能
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
从2022年末的ChatGPT4,到2024年开年的Sora,大模型在过去一年中历经了飞速迭代,尤其是Sora的横空出世,不仅体现了前沿AI科技公司在大语言模型赛道的领先优势,也充分验证了以生成式AI发展通用人工智能的可行性。如今,人工智能正逐渐演变为大国之间激烈的竞技场。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和重要驱动力量。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中国创新的新标签。”中国电信研究院区块链与元宇宙中心副总监刘小欧表示,“《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可以被看作推动中国从‘互联网时代’迭代升级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前瞻性、整体性政策设计。‘人工智能+’行动将全面开启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爆发的机遇窗口,国家层面将通过配套政策支持,助力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全球竞逐中乘风而上。”
早在2017年,国务院就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为我国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规划》提出,我国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
近年来,在产学研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在大模型开发应用方面,华为实现了面向AI的十大系统性创新,“盘古大模型”在去年正式步入3.0阶段,积累了丰富的行业实践。以“重构所有应用”为目标,百度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4.0”于去年问世,其逻辑能力是“文心一言3.5”的3倍,记忆能力超过去2倍。
在智能硬件领域,OPPO和vivo与联发科合作,在搭载天玑9300芯片的手机上,运行语言大模型Llama 2和视频生成AI模型Stable Diffusion。荣耀面向全球市场推出了首款AI PC产品,凭借其平台级AI能力,更加方便地实现了跨设备连接,实现无缝互联的体验。联想发布了世界首款透明屏幕笔记本电脑概念机,利用生成式AI技术将实体物品与数字信息无缝结合,打造出创新的视觉内容。
作为建设数字中国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基础电信运营商纷纷拥抱AI。中国移动提出“拥抱‘AI+’时代”的发展主张,提出推进“数网融合”“算网融合”“智网融合”,构建“智能原生”,打造“推理引擎”等一系列“AI+”发展目标。中国电信坚持云为核心、云网融合,通过构建四级算力体系、研发和部署新一代云网运营系统等方式,全面推进“网+云+AI+应用”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中国联通提供云推理、云渲染、云GPU等“云+AI”能力,充分发挥网络、算力、存储、模型服务等资源与能力的弹性一体化生态优势。
毫无疑问,我国已经处在世界人工智能领域第一梯队。
大模型
运营商布局未来的切入点
人工智能的春风吹进千行百业,智能化红利加速释放,这背后离不开行业头部企业在AI领域展开的先行探索。基础电信运营商作为前沿信息技术的研发者、数字解决方案的提供者、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者,在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大模型产品的相继问世,宣告我国运营商正式进军AI大模型。
2023年7月,中国电信发布大语言模型TeleChat。TeleChat使用了大量高质量中英文语料进行预训练,并采用了千万级问答数据进行微调。同时,中国电信研发了自校准微调技术,将迭代后相关性偏差作为强化学习的监督信号,提升学习效果;利用知识图谱协同增强策略,通过知识图谱增强大模型的预训练和推理能力。同年11月,中国电信发布千亿参数语义大模型“星辰”和超12亿种风格数据训练的多模态生成式大模型。在行业大模型方面,中国电信已发布12个试商用行业大模型,包括星辰教育大模型、星辰基础治理大模型、神农一号大模型等。今年1月10日,中国电信宣布,将自研星辰AI大模型全面开源,更好助力千行百业智能化升级。
2023年10月,中国移动发布“九天·众擎基座大模型”。这款大模型吸纳全球优秀模型创新理念,自主设计模型结构和参数配置,实现数据构建、预训练、微调、推理加速等全链路核心技术自主掌控。“九天·众擎基座大模型”训练数据规模超两万亿Tokens,融合通信、能源、钢铁、建筑、交通等八大行业专业知识,叠加专项训练和优化,服务企业“量体裁衣”快速构建行业大模型和打造智能化应用。“九天”同时还具备完善的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等保障机制,通过知识升维融合、持续动态学习等关键技术,解决大模型在应用中面临的“遗忘”“幻觉”等共性痛点。
2023年6月,中国联通发布人工智能大模型“鸿湖图文大模型1.0”。该模型是专为电信增值业务设计的垂直行业大模型,拥有8亿和20亿两个不同训练参数的版本,支持以文生图、视频剪辑和以图生图等多模态的功能。今年3月初,中国联通发布“联通元景”大模型体系及系列人工智能创新成果。“联通元景”大模型面向不同功能需求布局多参数版本,以向用户提供最具性价比的模型。比如,面向涉诈识别等短文本识别需求,使用10亿参数版本即可满足服务需求;面向工单分类识别等长文本识别需求,则采用70亿参数版本;面向客服等垂直行业问答,采用130亿参数版本;面向需要更多知识量的通用问答,则采用340亿、700亿参数版本。
算力
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立足点
算力与人工智能关系密切。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指出,数字经济时代,尤其是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算力已经成为全球紧缺的战略性资源。全国人大代表、富通集团董事长王建沂表示,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引发了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
截至2023年,我国提供算力服务的在用机架数达到810万标准机架,算力规模达到230EFlops。我国算力总规模目前位居全球第二,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算力,尤其是智能算力,是人工智能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2023年10月,工信部联合有关部门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根据《行动计划》主要目标,到2025年,计算力方面,我国算力规模超过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东西部算力平衡协调发展。
工信部积极推动《行动计划》落实,加强数据中心上架率等指标监测,有序引导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梯次化算力基础设施体系架构,依托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骨干直联点等相关设施,促进多方算力互联互通。组织开展“算力强基揭榜挂帅”,加速突破一批标志性技术产品和方案,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会同各方积极推进国内人工智能计算架构和软件生态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场景为牵引、以应用创新大赛为抓手,推动算力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促进模式新颖、特色鲜明的算力应用加速落地,充分发挥算力对数字经济的驱动作用。
龙年春节期间,首次采用国产AI基础软硬件平台作为构建基石的中国电信中部智算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智能算力的产出依靠高性能智算服务器GPU集群实现,可以支撑图像识别、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等任务,未来将成为L3级别以上自动驾驶、智慧医疗、人工智能的重要运算底座。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移动总经理马奎在接受《人民邮电》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高性能计算与智能超算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应当着力培育智算核心产业,加强产业规划及政策支撑。一方面,强化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在“东数西算”、未来产业等专项规划的基础上,探索编制印发智能算力发展规划,统筹协调解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聚焦智能算力发展的关键瓶颈,建议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相关单位联合研讨制定智能算力发展和应用的专项规划。另一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系统加强电力能源、资金等要素保障,降低5G、云专网、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的用电成本;加大产业发展资金支持,完善对智算中心重大项目建设和创新应用的财政支持政策。
立法
治理体系建设的着力点
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异军突起,掀起了通用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的创新浪潮,成为近10年AI领域最具变革性的技术。随着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通信、金融、医疗、交通、生产制造等领域,其安全防护能力方面的不足和缺失,带来了多重的风险和挑战,如知识产权侵权、隐私信息泄露、AI框架安全风险、AI算法攻击、误用滥用等问题。立法立标,是人工智能行业健康规范发展的基石。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移动总经理楼向平呼吁,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可信治理,以更加负责任的方式发展可信的、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助推培育新质生产力,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楼向平建议,加快构建系统化的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体系,积极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立法进程,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机制,建立人工智能责任认定和追责机制,构建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系统化治理体系,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同时,建设统一的可信人工智能技术标准和评估体系,加强内生安全防御技术研究,实现人工智能“生产即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电信总经理张敏建议,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安全应用,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法”的立法,筑牢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屏障,完善科技伦理审查和监管制度,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强化网络安全普法,严格落实网络安全保护条例等制度要求。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认为,“加速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与审议”迫在眉睫,应围绕大模型的数据安全、隐私泄露、可靠性、知识产权等几大关键方面制定法律法规,提升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可靠性与规范性。同时,完善向社会开放的大模型的准入和运行规则,明确责任与问责机制,并明确大模型知识产权与保护方式。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历史发展大势的今天,建设健康规范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所涉及的范围不只局限于一个国家,更与全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
2023年11月,包括中国、美国、英国在内的28个国家及欧盟,在首届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上共同签署了《布莱奇利宣言》。中国代表团在会上表示,人工智能治理攸关全人类命运,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在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多元挑战的背景下,各国应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的原则,通过对话与合作凝聚共识,构建开放、公正、有效的治理机制,促进人工智能技术造福人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应在人工智能治理中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共同做好风险防范,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不断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公平性。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