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经济迅速发展,算力已成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基石。2023年以来,“东数西算”工程从系统布局进入全面建设阶段,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全部开工,新开工的数据中心项目近70个。
浩云长盛集团董事长助理、西区总经理杨俊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AI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成熟以及在各行业应用规模的扩大,对数据中心的算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浩云长盛响应“东数西算”工程,积极布局资源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其中,在宁夏中卫又一全新项目一一宁夏中卫云计算集群,将致力于打造成东数西算枢纽点高精尖算力集群。
提前布局,抢抓“东数西算”战略机遇
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已经成为最基础、最重要的资源。人们每一次点击手机屏幕,每一次进行网络搜索,背后都有大量的算力支撑。
中国信通院《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3年)》显示,近5年我国人工智能算力在整个算力结构中的占比已经超过25%,同比增加60%。未来算力仍会保持高速发展,尤其是智能算力将成为未来算力增长的主要动力。
作为数据处理所需算力的载体,数据中心成为支撑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然而,我国数据中心的需求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出不均衡的特征,一线城市的需求尤为强烈。基于此,浩云长盛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进行了充分的布局,以满足互联网、政企、金融等大型用户的部署需求。
但与此同时,浩云长盛也紧抓“东数西算”战略机遇,在国家八大算力枢纽节点正式启动之前,已率先在宁夏中卫和成都这两个重要节点城市布局了数据中心。“这种前瞻性和对行业的洞察力,也为我们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杨俊分析说。
浩云长盛在宁夏中卫布局宁夏一号云计算基地,采用集装箱式建设模式,实现了86天的快速交付,满足客户快速上线业务的需求,深入推动西北地区数字化转型。
此后,宁夏二号云计算基地落地,“它是浩云长盛与宁夏移动合作的第二重大项目,也是我们对‘东数西算’工程的前瞻性响应,对于推动整个西部地区的数字化转型、缩小数字鸿沟具有重要意义。”杨俊说。
位于成都的成都一号云计算基地,则是浩云长盛第一个大型定制化自建IDC项目,历时六个月完成快速交付,创国内同类云计算基地项目投建交付速度新纪录。
杨俊介绍,浩云长盛又一全新项目-宁夏中卫云计算集群规划结构为“一脑、两轴、两心、五组团”,一脑:一座综合运维楼,两轴:南北方向两条人物流主轴线,两心:自建两座110变电站,五组团:五栋数据机房楼。 “我们将持续加大在西部的数字化建设,不断赋能‘东数西算’,推动西部数据中心绿色集约、互联互通。”
坚持绿色发展,助力“双碳”目标
作为数字经济的“底座”,近年来我国数据中心实现快速增长。推动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既有助于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是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耗的关键环节。为了降低能耗,浩云长盛参照绿色节能标准建设数据中心,成功打造了一批绿色节能、高可用的大型A级云计算基地,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低碳、环保节能。
“宁夏一号云计算基地,位于中卫市,年平均气温8.8℃,全年大气环境优良天数达280天以上,适宜建设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更加节能环保。在设计方面,数据中心采用集装式建筑方式,可复制性、扩容性强,在缩短建设部署周期的同时,降低了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另外,成都一号云计算基地项目采用模块化设计,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发电,全年约50%的消耗电力为可再生能源等。
杨俊介绍,在数据中心运维方面,宁夏一号云计算基地可以实现运维管理的智能化、可视化,同时,建立了完善的能耗及PUE管理体系,专业的运维团队参与整个数据中心项目全生命周期,助力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
此外,浩云长盛采用了包括冷板式液冷技术、多层间接蒸发冷却技术、余热回收清洁技术等在内的先进技术实现数据中心的绿色低碳发展,杨俊举例说,广州二号云计算基地,就是采用先进的液冷技术,绿色节能;北京一号、二号云计算基地则采用了余热回收、自然冷却技术;宁夏二号云计算基地:采用多层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等。
除了抢抓“东数西算”战略机遇,随着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建设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杨俊表示,大模型的爆发式增长,对数据中心的市场需求也迎来猛增。但与此同时,大家对交付速度也提出了很高要求。此外,随着客户使用场景的变化,导致电力需求更大,需要更多的供电量等,这对数据中心的设计本身来讲也要随之作调整,甚至需要超前布局,超前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