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加速向智算演进 产业生态迸发强大活力
发布时间:2023-08-22 10:51 文章来源: 人民邮电报

  西望河源天际远,浊流滚滚自昆仑。宁夏,贺兰山与黄河呵护哺育的土地。8月18日—19日,2023中国算力大会在这里举行。大会汇聚来自政产学研用等各方的智慧和力量,分享算力最新成果,加强算力技术、产业、应用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动算力赋能千行百业,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全面开启,算力如同农业时代的水利、工业时代的电力,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科技竞争的新焦点。加快算力建设将有效激发数据要素创新活力,加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从而实现对经济发展效能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算力供给服务能力

  近年来,工信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加强政策引导,扎实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推动算力应用落地,取得积极成效。记者从大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76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197EFLOPS,算力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近30%,存力总规模超过1080EB。今年4月,工信部公布33个2022年国家新型数据中心典型案例名单,为推动算力基础设施高水平建设树立了标杆。

  “中国电信在‘2+4+31+X+O’天翼云布局的基础上,构建起‘中心—省—边缘—端’四级算力体系,打造可满足多个大模型同时训练的公共智算中心,打造东西向1/10/15ms、南北向1/5/20ms时延圈,实现分布式算力基础设施的高效互联。”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表示。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中国移动数据中心布局覆盖了“东数西算”的枢纽节点,实现400G光网超长距离传输的世界纪录,建设亚洲最大的单体智算中心,并网十余家社会算力,并落地医疗影像异地存储、影视异地渲染、数据异地处理等算力应用,丰富云电脑算力家庭、云主机等云算终端产品。

  “围绕云、网、边一体化‘5+4+31+X’的布局,中国联通着力打造高品质国家级枢纽节点,建设了20个国家级的数据中心集群,单数据中心服务器承载能力超百万台,并在全国梯次布局超大规模智算、智算训推一体、属地化智算推理一体的统一智算服务体系。”中国联通副总经理何飚表示。

  中国广电、中国铁塔、华为、中兴、腾讯、阿里云等企业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整合跨地区、跨平台算力资源,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底座,算力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为算力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当然,我国由算力大国迈向算力强国还有一段距离。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宏科认为,算力网络发展可从三个方面发力,在技术创新层面,提升用户和网络的安全性,有效解决“断网”“网络攻击”等“卡脖子”问题;提升网络资源利用率,通过算力网络,引入计算,存储、协同等,实现网络的高效利用;提升移动性和可靠性,实现移动云、固定云与承载网的高效协同与深度融合。

  加强算力技术创新迭代

  构建新型算力生态产业

  如今,以ChatGPT、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引发新一轮智能化浪潮,智能算力需求正呈现爆发性增长态势,算力正由以通用算力为主向通算、智算、超算一体化演进。“预计到2025年,中国会成为全球产生数据量最多的国家,因此必须做好准备,用算力中心迎接这个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实现真正的广义算力,打造AI算力中心,要把算力、运力和存力综合起来,实现高效协同。”

  当前日益增长的大算力、大数据业务需求,要求算力全时全速,保证高速、低成本的网络传输,这需要数据中心网络和广域网络协同编排保证端到端时延。端到端网络弹性技术有效解决了当前超算中心、智算中心等科研和商业化应用时遇到的大数据量传输问题,从而提升整体算力输送效率,降低整体算力传输成本。

  运力对整个AI算力中心有三方面的贡献:数据中心的接入网,数据中心本身的训练网,数据中心的调度网。以上需要用到的是AI算力发展的重要底层技术。如今,我国运力质量不断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6196万公里,比上年末净增238.1万公里;全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11.1亿,比上年末净增3457万个。近期,我国正式发布世界最长距离400G光传输现网技术试验网络,该试验网络横跨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四省,涉及45个光放段,可以实现5616千米超长距离陆地实时现网传输。

  从存力来看,全球逐渐从以机械技术为主升级到以半导体技术为主,当前中国仍在大量使用机械存储,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未来用先进存储替代机械存储是大势所趋,我国须加快步伐,大规模实现存储技术变革。

  “必须安全可信地进行数据开采,形成新型智慧大脑、具有‘聪明才智’的新型产品,从而形成新的产业链、供应链。”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认为,应对网络安全问题,要并行、实时、动态、全方位地防护,打造安全可信产品服务、构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非常关键。

  绿色低碳是数据中心的发展方向,采取创新技术降低能耗水平是企业发力的方向。据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曹鹏介绍,京东在山西大同打造的数据中心采用最新的整合液冷技术,可以把PUE降低至1.1以下,每年节电6000千瓦时。京东在数据中心园区铺设了光伏发电设施,可以节约燃煤3200吨,减排二氧化碳7000多吨。

  如今,我国数据中心能效政策不断趋严,能效考核指标从以PUE为主逐步演变为PUE、CUE兼顾,未来有可能纳入更多新的能效指标,产业界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全流程。作为此次大会的举办地,宁夏能源储备丰富,气候条件适宜,无须除湿,利用全自然风冷技术建设数据中心PUE可降至1.1,正推动多个数据中心项目建设落地,着力打造中国西部“算力之都”。

  “业界要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产品的研发,推进计算架构、方式和算法的革新,提出适合市场发展的高效解决方案,打造以算力为核心的软硬件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推动我国算力资源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推广。”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表示。

  推动算力应用落地

  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大模型、人工智能应用、数字孪生……在此次大会上,各类算力应用纷纷涌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中国铁塔、华为、中兴、联想、阿里云等重点企业全面生动展示覆盖“云边端”的全场景最新算力产品、技术和应用,支撑全社会“上云用数赋智”。

  “这款集成大模型能力的智算机器人,可感知人物的语音、情绪、动作等,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智算机器人具备精准的视觉抓取和全方位的听、说、看、动等能力,可执行智能抓取、自主行走等任务,能够与真人互动,并根据指令完成搬运物品等动作。”在中国电信展台,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在中国联通展台,工作人员介绍:“依托云网边一体的算力体系能力,中国联通和蘑菇车联联合打造具备车路协同、车云协同、车车协同能力的Robotaxi T1&T2。”该项目在道路内实现基于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综合应用实现了丰富实用的自动驾驶场景,提升了道路安全保障和游览效果。

  “通过AI算力底座,这款应用可以帮助程序员快速生成、修改代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据了解,科大讯飞星火的大模型基于华为昇腾AI算力底座,通过软硬件协同优化,构建了算力集中、供应稳定、数据安全的大数据训练集群,生成了多项创新应用和产品。据了解,华为最新推出云盘古大模型3.0,已在矿山、金融、电力、气象、生物医药等领域应用,希望更好地服务千行百业。

  据中国建材董事长周育先介绍,中国建材联合五大行业承建“双碳”平台,打造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全行业建设采购、销售、电商平台和智慧安全环保平台。中国建材旗下的“我找车”数字物流平台入驻重型卡车超130万辆,国能宁煤公司应用“我找车”平台全力保障能源供应。

  “好风凭借力。”未来,随着国家推动算力产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健全和落地,我国算力网络布局将不断优化,产业生态会更加完善,算力将为千行百业转型创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的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