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福州创新中心在福州新区滨海新城新投科技研发中心正式开业。当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州市电子信息集团、上海宏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百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单位企业,与福州创新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福州机器人产业发展与产品应用。
“我们成立福州创新中心,目的是赋能医疗机器人产业上下游企业,推动福州市形成智能医疗机器人产业新高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福州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
打造智能医疗机器人产业新高地,是我市加快创新高地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福州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推动科创走廊建设,全力打造创新型省会城市。如今,榕城创新大潮滚滚而来,创新高地强势崛起。那么,福州创新高地“高”在哪?
“高”在载体建设提速提效。发挥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优势,推进一流大学城建设,推动市政府与福大开展校地第四轮战略合作。高标准建设福州高新区、福州软件园。创新打造科创走廊,推进东南(福建)科学城建设,构建了“一城四区,十片多点”的空间格局,截至目前,全市科创走廊累计建成553.8万平方米;累计生成载体建设项目167个,总投资774.5亿元;聚集各类高层次人才5614人、高校毕业生59216人,形成了特色产业突出、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具有较强品牌效应和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集聚地。
“高”在平台建设垒大做强。闽都创新实验室大楼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实验室已突破80多项关键核心技术,落地转化创新成果62项,其中推出全球首款千瓦级KCOB光源模组,从材料、封装到光源全链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打造了全球首个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示范工程。目前,全市拥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等共计419家。
“高”在高企培育提质增量。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高企年增长率保持30%以上,年净增数已连续六年蝉联全省第一。2023年高企数量达4509家,继续保持全省首位,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全市已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711家,占全省的37%;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749家,占全省的23.8%,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高”在研发投入持续增强。2022年我市全社会R&D投入达283亿元,比增9.9%,占全省26%,已连续七年保持全省第一。持续开展科技金融合作,推进特色金融产品“高新贷”“科技贷”“科特派贷”建设,目前累计发放贷款138.75亿元,惠及企业1900多家;拓展政银合作,分别与兴业、建行、省农商行、中行、邮储、浦发银行、农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3年累计向全市科技企业发放贷款511.06亿元,有效推动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在福州落地。
“高”在成果转化不断深化。健全完善我市重大科研专项“揭榜挂帅”机制,三年来围绕我市16条产业链,开展省市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攻关项目达59项,支持经费1.25亿元。持续推进福州市“一网一厅”建设,举办科技成果推介会,促进成果对接,全市技术合同数量和成交额由2020年的4449项59.36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9239项105.1亿元。
“高”在创新生态日臻完善。加大科技人才内培外引,累计培育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29人,评选2023年度市“榕创之星”18人。自2017年选认科技特派员以来累计人数达3000多名,实现镇村全覆盖和一二三产业全覆盖。发挥“榕创嘉年华”品牌效应,开展福州市创新创业大赛活动,搭建企业和投资者的对接平台,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2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8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137家,有力充实高企后备梯队。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统筹全市科创走廊产业差异化发展,做优闽都创新实验室、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等高端创新平台,保持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增长,促进产业与成果深入对接。”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记者 张铁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