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转型、道创新、谋发展!数字峰会分论坛,大家都在聊什么
发布时间:2023-04-28 23:18 文章来源: 福州日报

  要提升数据的赋能作用,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要针对“卡脖子”的突破工程,降低对外依存度,提高供应链自主化;要用好生态环境大数据,让海量生态环境数据“开口说话”……

  27日是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首日,一场场聚焦数字资源、数字生态文明、数字治理等“课题”的分论坛上,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政企代表等齐聚一堂,分享观点经验,碰撞思维火花,共绘数字中国发展的美好蓝图。

  数据资源分论坛:

  用数据资源赋能经济创新发展 

  “数据是数字时代的基础性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发挥着倍增效应、叠加效应,能够赋值、赋能社会经济发展全过程,驱动社会经济数字化转型、网络化重构和智能化提升。”27日的数据资源分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展开了一场关于“数据资源体系构建”主题的分享。

  “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国家战略选择。”梅宏表示,“数据资源体系构建的基本目标分为4个阶段,要循序渐进展开。”第一阶段,是构建权责清晰、普惠共赢、可信流通的数据资源体系;第二阶段,是促进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提升数据赋能作用,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第三阶段,是培育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最后,是支撑国内统一大市场构建和数字中国建设,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格局。

  企业数字化转型分论坛:

  分类实施破解“卡脖子”问题 

  “国有企业,尤其央企有很多大国重器。”27日,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分论坛上,十款国有企业数字技术成果发布,包括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高精度惯性导航微系统、南方电网的“伏羲”电力专用芯片、中国信通集团的400G硅基光收发芯片、中国电子集团的模拟异构仿真系统等。其中,高精度微系统已应用在无人机、自动驾驶等海陆空领域。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建议,我国制造业下一步发展要分类组织实施。“针对‘卡脖子’的突破工程,降低对外依存度,提高供应链自主化;针对短板工程,挖掘专精特新企业;针对卓越工程,培育世界一流企业。”陈学东说,地方政府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工业智能化发展,打造更多特色产业集群。

  数字素养与技能分论坛: 

  建立“整合课程”体系

  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 

  “建议建立‘整合课程’体系,一门课程中整合不同学科知识、理论、技术,用来分析、解决一个具体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等联系、运用,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字素养与技能分论坛上,北京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黄先开围绕教育数字化如何转型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数字素养和数字化人才是经济社会新刚需,应该如何培养?“学校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应该从资源数字化起步,再到管理流程数字化,最后到学习社群数字化以及个性化服务。”黄先开认为,数字化人才需要具备数字思维、数字视野、创新思维、批判思维、有效沟通、有效协作、数字技术、数字内容等八个方面的能力,很多能力必须在不断实践中才能积累起来。

  在他看来,融入世界是理解世界的最好方式,因此还可以建立“能力导向、实践驱动、数字赋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在不同环境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跨情景地反复应用,跨情景地解决具体问题。

  数字技术创新与安全分论坛:

  安全屏障护航数字中国建设 

  数字安全是护航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借助于数字技术创新与安全分论坛,更多前沿性、学术性、权威性、多元性的关于数字安全的前沿思考碰撞火花。

  新华三集团副总裁孙松儿提出:“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行业加入数字化进程当中,面对多元化的市场,安全需求各有不同。”

  如何整合资源,最大限度满足需求?孙松儿说,应该以开放共享的态度,积极推进安全生态的打造,实现安全能力的优势共享。

  “人才是实现安全发展的基础和主体,也是网络空间竞争的核心力量。”孙松儿表示,新华三正从多个维度,积极构建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体系,为数字中国安全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数字治理分论坛:

  AI虚拟模特实现以原创保护原创 

  在数字治理分论坛上,阿里巴巴集团总裁、首席风险官郑俊芳分享的AI虚拟模特实现以原创保护原创的案例引发广泛共鸣。

  据了解,全国首款AI模特塔玑于2020年底在阿里原创保护平台上线。它用于给服饰商家提供模特静态图、短视频、直播解决方案。

  “AI模特免费给平台服饰商家使用,省去了他们请模特和拍照。商家只需拍服饰平铺图、上传到系统中,轻点鼠标,衣服就能轻松穿在AI模特身上,大大降低了上新的人力和财力成本,也降低了模特图被盗用的风险,方便他们腾出更多精力去创新创造。”郑俊芳说,AI虚拟模特备受商家欢迎。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已有超过1.4万家原创商家使用AI虚拟模特,生产超过27万张AI虚拟模特图。

  数字经济分论坛:

  让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数字经济是数字技术大发展所催生的新的经济形态。”华为公司标准与产业发展副总裁祁峰认为,要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基础设施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数字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

  数字经济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热点。在祁峰看来,数字经济发展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数字基础设施层面,从无处不在的大联接走向算网并举;二是数字应用从个人走向行业,数字应用从消费端走向生产;三是围绕新型工业化的“三流四化”转型,即生产制造流、产品生命周期流、价值创造流,作业数字化、数字平台化、平台智能化、智能实战化。

  数字生态文明分论坛:

  “让海量生态环境数据‘开口说话’” 

  面对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该如何守好美丽中国的绿水青山?

  “要用好生态环境大数据,让海量生态环境数据‘开口说话’!”数字生态文明分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生态环境部卫星中心研究员王桥指出,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场景广泛,可在生态环境智能感知、生态环境问题诊断、环境污染精确溯源等方面发挥作用。一个个数据集结,不仅能为传统技术无法解决的海量数据高效处理和分析提供全面解决方案,还能让生态环境保护走向高时效、高精准、高协同、高预见、高治理。

  王桥认为,目前,各地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在生态环境大数据的挖掘与建设上持续发力,但仍局限于数据的汇集和简单的统计,对大数据分析、深度挖掘的工作仍有很大空间。

  “除了迫切需要发展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的专用算法、工具软件等,还需提升技术人才队伍,用大数据‘集结’成更强的‘生态大脑’,实现多要素协同、陆海统筹、天地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管理,让美丽中国持久美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