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交流

数实融合激发“智造”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3-04-07 15:10 来源:人民邮电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当前,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正不断与工业融合发展。这不仅是新兴技术与传统技术的融合,更是新型生产要素与传统要素的融合。从工业制造到工业“智造”,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正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数实融合步伐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正不断深度赋能我国工业发展,产业数实融合步履坚定。在南京钢铁打造的世界首条专业加工高等级耐磨钢配件智能工厂里,通过运用5G技术持续优化厂房生产管理,不仅成功实现生产全过程无人化,更做到了只需 24名工人即可完成工厂运维和管理工作;在中国商飞,利用大数据搭建飞机刹车控制阀诊断模型,可以有效寻找刹车控制阀故障逻辑,帮助航线维修人员迅速判断故障位置,甚至提前24天预判出某航司的飞机故障……

  “我国正处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重要关口期。面对内外部形势变化,如何在新时期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在2023赛迪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颠覆传统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推动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抢抓数实融合新机遇加快数字化转型

  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数字化转型的实质是融合,其既是新兴技术与传统技术的融合,也是新型生产要素与传统要素的融合。

  近十年来,我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数据显示,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加到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0%左右提高到近30%,连续十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特别是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1.6%、9.2%,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个、2.4个百分点。

  在江苏苏州,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应用不断加快,推动苏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更上一层楼。据统计,截至目前,苏州拥有全球“灯塔工厂”6家,占全国总数的八分之一;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4家、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9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3个,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近4万个,形成了平台生态示范带、软件技术创新带、行业应用示范带、边缘计算产业带等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体系。

  在四川乐山,2022年主要工业产值超1800亿元,同比增长25.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连续18个月居全省第一,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升至全省第五。目前已形成晶硅光伏、核技术应用、新型建材、绿色化工、食品饮料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其中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去年晶硅光伏产业产值同比增长近两倍。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加快推动5G、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关键软件等代表国家战略方向、创新密度高、市场潜力大的产业集群化发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形成全局带动效应。接下来,面向数实融合新机遇,需要产、学、研、用全链条同频共振,加快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不断提升智能制造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动智能产品创新,发展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电、智能机器人等智能新产品,推动重要领域的产品加快智能化升级。”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苏波认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制造业也面临新形势。要推动重要领域的产品加快智能化升级,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系统自主开发,不断提高集成创新能力,攻克“卡脖子”难题,确保智能制造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新型举国体制和超大市场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更加深化,从而营造良好的新环境,激发自主创新的活力和动力。苏波认为,要建设优质供应商平台,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5G、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有实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和工业园区建设各具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智慧产业链、供应链协作平台,从而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发展,并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

  大力推进数实融合、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会推动各领域生产方式、发展模式和企业形态发生根本性变革。

  展望未来,我国新型工业化会走出一条以科技含量高为特征的创新发展道路,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上持续发力,发展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拓更多新领域、新赛道,我国新型工业化的新动能、新活力将进一步得到激发。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

  数实融合要统筹发展与安全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认为,数实融合的发展必须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层面的高度加以思考。

  在日前举办的2023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暨年度报告发布会上,高培勇指出,我国经济运行的整体好转具有坚实基础。“首先,我国具有规模庞大的经营主体,这批具有高度活力和市场把握能力的经营主体支撑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中国经济发展来说是不竭的动力源泉。”

  “其次,我国发展潜力仍然巨大,目前人均GDP为1.27万美元,距离2035年达到2.5万美元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空间。这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解决,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所产生的需求,都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高培勇表示。

  高培勇指出,我国已建立起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也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货币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已经跃上新台阶,奠定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此外,高培勇强调,中国经济仍然拥有深化改革的巨大红利。“营商环境以及全国统一大市场,国企改革、对外开放等领域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升级提供良好条件,使各方面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得以更充分地激发与释放。”

  “总体来说,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各个预期目标实现具有比较充分的把握。但需要注意的是,哪些措施能够确保实现经济运行的整体好转。特别是在讨论数实融合、数字经济发展时,必须同时对发展线索和安全线索进行考量。我们要以高水平安全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强调科技自立自强,统筹发展和安全。”高培勇表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

  以创新为根本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构建‘人—网—物’互联体系和泛在智能信息网络,

  推动人工智能向自主学习、人机协同增强智能和基于网络的群体智能方向发展,带来制造业的深刻变革和创新。”在日前举办的2023赛迪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要推动以智能制造为方向的生产方式变革,充分利用建设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机遇,加快生产制造全过程数字化改造。

  “我们要充分认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王一鸣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重构。“这场革命带来了制造业产业生态的革命性变化,对中国制造业来讲,是一个发展方式转变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他认为,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先进传感技术、数字化设计制造、机器人与智能控制系统等日趋广泛应用。人机共融的智能制造模式大大提升了制造系统的柔性和敏捷性,推动工业生产由规模化、标准化向分布式、定制化制造模式转变。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赋能、赋值、赋智作用日益凸显,正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登上历史舞台。

  综合来看,目前我国已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世界制造业大国。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世界的份额达到28%以上,约为美国、日本、德国制造业增加值的总和。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然而,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仍然不高,在全球制造业四级梯队格局中仅处于第三梯队。

  王一鸣认为,当前我国制造业主要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关键基础材料、高端专用芯片、关键设备对海外的依赖度较高。二是供给体系质量不高,优质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特别是核心零部件与高端装备的精度、稳定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仍有发展空间。三是产业链不强、不安全。

  面向发展新阶段,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探寻新路径。王一鸣认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高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为目标;以提高效率效益为根本要求;以创新为根本动力,实现优质高效、平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对此,王一鸣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完善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方向的创新生态。从技术追赶转向构建局部领先优势,从终端产品创新转向中间品创新,从鼓励集成创新转向鼓励原始创新,培育形成强大的创新生态。

  二是推动以智能制造为方向的生产方式变革。充分利用建设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机遇,加快生产制造全过程数字化改造,推动智能制造单元、智能产线、智能车间建设,实现全要素全环节的动态感知、互联互通、数据集成和智能管控,加快新一代智能制造发展。推广5G﹢工业互联网发展模式,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建设一批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型平台,打造基于平台的制造业新生态。

  三是推进以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为方向的价值链升级。提高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支持制造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平台创新发展远程运维、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智能服务,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四是深化以高水平开放为方向的全球价值链拓展。妥善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在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重构中,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的主导权。

  五是实施以企业能力提升为方向的企业赋能行动。在传统产业集聚区、中小企业集群优先完善5G、工业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降低用网成本,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网站版权所有备案证号:闽ICP备10019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