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交流

拥抱新技术 教育数字化转型加速

发布时间:2023-02-17 15:39 来源:人民邮电报

  党的二十大作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面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战略部署,为教育数字化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与教育部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教育部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将在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教育数字化管理、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全面深化战略合作,三大电信运营商将充分发挥国家数字化建设主力军的作用,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建设赋能助力。

  我国的教育数字化历经哪些变化?近年来,三大电信运营商在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化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教育数字化可能会进行哪些提档升级?

  教育数字化助力建设学习型大国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数字化”写进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为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发展教育数字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2月13日至14日,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围绕数字化转型、数字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师生数字素养提升、教育数字治理等进行深入交流讨论,并发布中国智慧教育蓝皮书和智慧教育发展指数、智慧教育平台标准规范、发布成立世界数字教育联盟的倡议和世界数字教育发展合作倡议等,获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教育数字化是数字化技术在教育场景中的应用,教育数字化转型可以理解为以互联网、物联网为载体,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数字技术与教育要素深度融合,推动教育变革创新的过程。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标志是人机融合,学生和教师都得到更好的发展。教育数字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初始于数据化,以计算机、多媒体为代表的数字信息技术,将事实、信号或符号转化为结构化数据并产生意义改进教学;发力于网络化,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资源通过网络进行汇聚,实现优质资源的普及和共享;加速于智能化,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智能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过程中的数据挖掘、分析、利用和各类智能化教育服务的实现。

  需要强调的是,教育数字化与其他领域数字化的根本不同在于,教育活动不是物与物的联系,而是人与人的联系。教育数字化不仅不能替代人,而且要以人的发展为目的,是通过人、依靠人、为了人,以是否促进人的发展为衡量标准。“当前教育数字化的重点任务是创新教育场景,开发数字资源,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国家数字教育平台能级,以数字化思维治理教育数字化。”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袁振国表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全部接入互联网,“三通两平台”目标任务基本完成,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明显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不断创新,为迈向教育数字化新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字化教学条件全面提档升级。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比2012年提高了75个百分点;99.9%的学校出口带宽达到100M以上,超过3/4的学校实现无线网络覆盖,99.5%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2022年3月,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改版,在原有专题教育和课程教学两个板块基础上,拓展为德育、课程教学、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后服务等10个板块。平台现有资源总量4.4万条,是改版前的4倍。

  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慕课西部行计划”基本实现西部高校全覆盖,仅2022年,为西部高校提供慕课及定制课程服务4.5万门,帮助西部地区开展混合式教学176.9万门次,参与学习学生2.5亿人次,培训西部教师35.5万人次,西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能力显著提升。

  如今,数字化教育遍地开花。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正在形成蓬勃发展的教育创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将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下一步,教育部将联合社会各方,纵深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强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在“助学、助教、助管、助研、助交流合作”上持续发力,不断推动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加快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教育新基建扩大提升

  教育数字化,首先在于打造相应的数字基础设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数字技术应用于教育的过程分为起步、应用、融合、转型四个阶段。从简单的信息化设备到教育专网教育中台,从教育专用资源到教育大资源,离不开 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迅速发展。

  在网络方面,近年来运营商正在加快校园网络由“全面覆盖”向“提速提质”升级。三大电信运营商从校园专网、物联网、无线网方面着手,依托5G网络和千兆光网,规模部署安全、便捷、高效的5G校园融合专网,推动千兆入校、百兆进班,实现校园有线网、无线网、物联网、全光网融合的“一张网”智慧化管理。中国移动基于5G﹢边缘计算技术,针对高校师生不换卡、不换号访问校园内网及互联网业务的需求,重点推出5G双域专网业务,实现在校师生随时随地访问公、专网,无需配置认证,无感高效分流,完美解决了高校师生的上网难题,让上网更便捷。目前,中国移动5G双域专网已成功落地20余个省份的近百所高职院校。

  在平台方面,运营商积极打造智慧中台,嵌入校园安全、远程教育、教师管理等功能服务,助力学校实现“一网通办”。中国电信“互联网﹢教育”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实现教学、教育管理、校园安防、教育评价、决策管理、互联网﹢监管等核心功能,满足校园的精细化管理需求,同时也提供了开放的资源加载接口,可对接第三方系统或应用,实现资源加载、资源汇聚。从近几年运营商的动向我们可以看出,从点到线到面,运营商织就了一张覆盖广、质量高的教育精品网络,打造了多个功能全、精细化的智慧中台,将数字教育底座筑牢。

  而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未来教育新基建将继续扩大提升,提速提质,运营商也将借助强大的算力能力为教育行业提供更优质、更快速的基础网络。

  教育新资源普惠城乡

  “我也能和县城的同学通过网络共同上课了!”在距离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县城25公里的一所乡村小学里,传统教学模式依靠科技的力量实现了“蝶变”。这些变化得益于中国电信与淄博市联合打造的“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依托这套系统,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学习,有效推动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依托云端网络,让城乡孩子同上一堂课,共享优质资源。让亿万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一起学习,共享优质教育,是教育部和三大电信运营商一直聚焦和推动的重点工作。

  推动教育新资源普惠城乡,促进教育公平,提升硬件基础设施必不可少。目前在云南景东支教的李津龙,是浙江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自去年8月来到这里,一直负责高二的政治教学课以及行政教辅等工作。谈及西部地区教学资源的革新升级,李津龙感受很深。

  “我们走访下乡的时候,看到某村内的小学已经配上了电脑、白板、投影仪等设备,当时我们相当惊讶,发现基层教育在硬件上相比东部地区差距并不是那么大,我所在的县城包括乡镇的部分学校硬件设备还是比较先进的。”李津龙说。

  随着三大电信运营商在教育领域的大量投入,目前,西部地区的许多学校都实现了“云教学”,线上教育的模式和手段更加丰富。现在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完全小学支教的高毅帆,是山西师范大学第6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负责4个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工作。依托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支撑,这所偏远小学在疫情期间通过“腾讯会议”“珠峰旗云教学通”等线上平台为学生进行“云教学”,真正实现了“停课不停学”。

  “和之前相比,墨脱县完全小学的教学设备更加完善,线上教学、数字教育更加成熟,老师的授课途径更加丰富,线上教学也更加规范高效。”高毅帆说。

  云南景东和西藏墨脱教育环境的变化,只是我国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加速、助力教育新资源普惠城乡的两个缩影。据了解,如今我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99.9%的学校出口带宽达到百兆以上,99.5%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教学设备设施和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普及,为偏远地区的乡村孩子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有梦的孩子能够有机会飞向更加广阔的天空。

  教育新资源不断注入城乡,对基层和偏远地区的师生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保证同一所学校的学生都能平等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基层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式如何与时俱进?师生怎样才能更熟练地运用智能化教学设备?对不同收入人群的孩子如何提供政策倾斜?这一系列问题还需要我们去逐一解决。

  “推动基层教育数字化建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李津龙说,“我们不仅要育人,更要做到自育。既要向上看齐,不断学习与理解国家层面对基层教育的期许与要求,更要向下扎根,将国家的要求与基层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开展教育教学。”

  根据教育部与三大电信运营商签署的协议,各方将在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教育数字化管理、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全面深化战略合作。

  积极拥抱技术开拓创新向未来

  提到教育数字化的未来,则不得不提及近期大火的AI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近日,ChatGpt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引起了不小的争论。让ChatGpt写论文、写作业,不少家长和老师担心这会成为教育的“绊脚石”。如何正确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辅助教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加快标准制定、设置使用年龄门槛、提升技术甄别手段、加强人文教育等或许是未来正确使用AI辅助教育的方法。而在近日举办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相关展览中,从AI评测、AI知识图谱服务等应用中也可以窥见AI辅助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提出,教育体系应该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这些技术来提高教育体系的生产效率,给每个儿童提供适合其个性发展,以及足够多的教育服务供给,打破工业时代没有个性的集体化教学,实现规模化教学和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

  在技术方面,未来除了应用AI之外,随着远程视频教育、AR/VR创新教育、校园智能安防等教育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也对教育网提出了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易运维、高安全、灵活接入等要求。今年年初,各地召开两会,在信息通信业方面,各地积极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系统推进新一代数字集群专网、边缘计算体系等,加快数据中心、算力中心建设。可以预见,在教育方面将会有针对安防、教学等更深入更细分的专网打造,使之更安全、更快速。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运营商也在针对专网方面进行技术创新,如广东移动联合华为推出“基于IPv6﹢技术的SPN﹢5G切片专网项目”,采用切片、随流检测等IPv6﹢创新技术,解决了教育信息化面临的带宽不足、时延抖动较大、可靠性不足、维护效率低等问题,打造了一张高效、融合、智能、安全的教育行业切片专网,实现万兆到区县、千兆到学校、百兆到班级的超大带宽。此外,未来深入推动平台开放、资源联动,打破“数据壁垒”“数据孤岛”,保障数据互联互通极为重要。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网站版权所有备案证号:闽ICP备10019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