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经验交流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不断加深,以数据为核心的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驱动力的新兴生产方式,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经济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把握住数字经济发展先机,就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近年来,数字经济作为一个热门话题,在产业界有着十分广泛的影响,数字经济是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力因子,也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发展数字经济的利器——数字化转型,也较多地从产业(企业)角度展开,例如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数字园区、虚拟产业集群以及企业内部管理流程优化等领域,数字技术正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渗透融合,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与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强化。
然而,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具有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职能。因此,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对整个经济产业的数字化发展至关重要,数字政府建设势在必行。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政策制定过程需要数字化转型。制定并发布政策是政府有效施政的基础性环节。一方面,为了让政策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高效性,更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需要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采集并分析国内经济、市场、社会等各领域的大数据,发现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同时对国际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数字化分析,研判国际社会现状与趋势,进而为政策主题和内容的科学精准制定提供参考。如果政策制定者掌握的信息有限,则只能凭借有限的信息作出“有限理性”的政策决策,决策结果很难具有普遍性,极大可能影响政策效果。另一方面,在政策制定和落实过程中,依托大数据等技术构建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体系,便于及时掌握政策执行情况数据,积极跟踪过程并进行及时反馈,科学评估与纠偏,也便于后续的政策配套制定。
第二,政府作为市场监督者,市场监督过程需要数字化转型。传统的市场监督方式主要以人工手段为主,存在监管效率低、协同不足等问题。在市场监管中引入数字技术,以数字化手段提升监管精准化水平,以一体化在线监管提升监管协同化水平,以新型监管技术提升监管智能化水平,构建一体化数字监管平台,可实时掌握市场主体、市场运行等信息,并且快速做出反应,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闭环监管,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统一指挥,同时可实现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提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通信息壁垒,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除此之外,依托人工智能、网络神经系统深度学习、端云服务器等新技术等技术开展数字执法,改变传统执法依靠人工排查、现场执法高成本且低效率的现状,破解安全隐患发现难、执法检查留痕难等痛点堵点,实现人工巡查到智能识别、事后调查到即时取证、定性分析到定量研判的转变,提高执法效率。
第三,政府作为社会运行的保障者,保障过程需要数字化转型。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不断创新,网络互联、数据融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不断深化,打造与数字社会运行需求和公众服务诉求相适应的公共治理体系已成为必然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数字化治理模式创新,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防控、公共安全保障、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数字化治理能力,推动治理模式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是社会治理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基础设施是社会运行的底座,随着数字化浪潮的深度渗透,数字基建成为保障社会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加快5G、物联网、车联网、IPv6、大数据中心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同时推进数字技术与党政建设、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各领域深度融合,打造智慧电网、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水利、智慧医疗等,保障企业生产和群众生活,促进线上线下广泛融合。
第四,政府作为人民群众利益的保护者,自身数字化转型才能适应群众的要求。在数字经济时代,人民群众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改变,更偏好线上评论、线上记录、线上办事,互联网平台越来越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成为社会舆论生成的新场域和展示社情民意、汇集民力民智的新渠道。基于人民群众需求的转变,政府也要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政府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逐步构建覆盖教育、医疗、生活、文化、安全等全方面民生需求的智慧公共服务平台,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提供优质便利的涉企服务,拓展公平普惠的民生服务,不断满足企业和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实现“一网通办”。开通数字惠民服务反馈渠道,运用数字手段搭建惠民服务反馈机制,让更多群众参与服务规则制定、实施监督以及评估反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