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经验交流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信息通信与互联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5G、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农业农村各环节深度融合应用,推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台阶,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信息通信技术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作用日益彰显,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当下,在许多农村地区,手机正成为“新农具”,直播正成为“新农活”,数据正成为“新农资”,越来越多农民开网店、直播带货,利用AI技术务农致富。
发挥信息通信赋能效应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重心实现了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明确,到2025年,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各领域各环节深度融合,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能力显著增强。
信息通信业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和赋能效应,推进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助力农村产业数字化走深向实,促进智慧农业、智慧交通、智慧水利、智能电网、智慧村务发展。推动电信普遍服务走向农村偏远地区,持续提升光纤和4G、5G网络在偏远地区覆盖的广度和深度,让广大乡村人民共享信息化红利。截至2022年7月底,全国96%的乡镇镇区完成了5G网络覆盖,实现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数字惠民便民服务体系,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促进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与数字化结合,提升乡村治理和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为“十四五”时期数字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将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纳入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赋能作用,加快构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数字经济体系,整体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数字乡村建设俨然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2022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数字技术有力支撑农业基本盘更加稳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夯实。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5G网络实现重点乡镇和部分重点行政村覆盖,2022年上半年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58.8%,到2022年底将超过60%。乡村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信息惠民服务持续深化,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初见成效。
从粗放到精准 数智应用改变农业生产模式
在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孕育出全新的农业生产模式——数字农业,五千年“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又多了一抹数智亮色。
数字农业是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综合性应用,具体而言,数字农业将尖端科学技术与基础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对农业生产各流程、各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改变传统的粗放生产方式,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生产效率,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过去,农民耕作靠的是沿袭千年的历法和口口相传的经验。如今,大数据与物联网的广泛应用,让农业生产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精准。通过对土壤、气候、水文、作物与牲畜生长情况的科学监测,海量数据的收集、鉴别、标识、应用,农户的生产操作和经营决策有了更加科学的量化依据。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中国电信通过物联网技术,让无人机、传感仪等设备之间形成数据互联,对棉田气温、湿度等多方面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了千亩棉田从耕种到收获的全流程数智化管理。
在重庆酉阳苍岭镇,中国联通基于5G网络的数字乡村平台能够实时监测农业信息、植物生长、病虫害情况,监测数据超过预警线后,系统便会自动发送报警信息。
在监测预警、科学决策的基础上,数据也为农业生产方式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远程设备与无人设备借助5G网络广连接、低延迟的特性,正引领一场农业生产的“无人化”变革,成为数字时代农人追捧的利器。拥有1500多亩棉花地的新疆棉农陈敏鸿感叹:“有了这些‘黑科技’,棉田实现了精准、高效的自动化作业,减少了人力投入。”
在成都大邑沙渠街道,中国电信为当地稻乡渔歌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了园区农业生产环境智能监测系统,融入数字监测点位,综合多光谱、近地遥感、作物模型等技术,帮助园区实现农田作业100%无人机化、播种作业30%无人机化,大幅提升了园区生产精准化、智慧化水平。
得益于中国联通5G网络,重庆荣昌生猪养殖场的管理精细度和专业度得到极大提升。据养殖场人员介绍:“村里通了5G网络后,养殖场内就部署了智能自动饲喂器、5G智能耳标、5G滑轨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帮助自动监控猪的生长、健康数据,监测猪的体型、体重,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
在广西天峨县甘洞村澳寒羊产业基地,“云看羊”智慧模式让养殖户可以视频远程了解羊的生长、进食、食料剩余等情况,减少人工接触,实现了从传统的人工养羊向智慧化养羊转变。
数兴农业,智惠乡村。打造数字、智慧的农业生产新模式,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今天,越来越多的新农人、新农村已经享受了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红利。
“我们养虾户最怕的就是台风天,以前顶着狂风暴雨巡棚,现在我在床上躺着就能知道虾棚的情况。”村民谢再娣表示,自从用上中国移动的视频监控服务后,养殖变得简单多了。在多项信息“黑科技”的加持下,浙江宁海县长街镇的数字养殖道路越走越宽。长街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搭乘数字化转型的‘快车’,将‘智慧﹢’的方式融入美丽乡村,中国移动助力长街镇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耕、种、养殖等流程,逐步形成农业治理、水产养殖等纵向贯通、横向相连的‘数字生产’全新模式,带来了‘智慧乡村’全新体验,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年轻人返乡创业。”
“新农人”让乡村振兴走上“高速路”
把直播间架在田间地头,千里之外的网友既能身临其境感受自然的魅力,还能用低廉的价格买到原汁原味的土特产;利用物联网系统,田间管理更“智慧”;通过数字化物流平台,解决农产品运输“堵点”“卡点”……数字乡村建设大力推进,一批批掌握数字技术、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年轻人变身“新农人”,投身农业农村发展。
如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电商及数字农业的快速发展,田间地头活跃着一支“新农人”队伍。他们凭借敏锐的互联网思维和市场化眼光,探索农业新业态,为传统农业转型注入了新活力,成为引领农民、发展农村、托起农业的一支生力军。
大数据、5G、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技术成为“新农人”必不可少的“新农具”。这背后,是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现有行政村已实现“村村通宽带”,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7.6%,农村网民规模已达2.84亿。
“直播带货”的背后是数字乡村发展。在中国联通集团产品中心5G专家胡博看来,乡村振兴进程中,数字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对信息通信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过去一年,包括乡村在内的全社会数字化转型明显加速。电商直播助农是乡村振兴和网络扶贫融合的产物。随着5G的到来,直播会在农村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将走进田间地头,更多乡亲会成为主播、成为网红。”胡博表示,非常期待与产业界、科技界共同推动数字乡村的建设,让更多的乡村企业走出去,让更多的农产品走向千家万户。
“‘新农人’扎根乡村,通过自身专业特长以及对‘三农’政策和发展趋势的把握,可以推动新型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还可以将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相结合,在推动传统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助力建设美丽宜居的新农村,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此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乡村人才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各类人才支持服务乡村格局基本形成,乡村人才初步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需要。
此外,中央网信办发布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专门提出“提升农民数字技能”,提高农民对数字化“新农具”的使用能力。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国正认为,应引导企业、公益组织等参与农民数字技能提升工作,推动数字服务和培训向农村地区延伸。
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居民的认知、意愿和能力。李国正表示,加强数字乡村应用场景宣传和示范,提升农村居民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和意愿是前提。通过“乡村网红”培育计划、农村电商培训项目等,搭建农村居民提升智能设备应用能力的平台是基础。参与、互动、沟通、分享,互联网给广大乡村提供了展示平台,带来了发展机遇。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让数字技术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前景广阔。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通信业还面临哪些挑战?
目前,信息通信业助力乡村振兴还面临诸多挑战。信息通信业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助力乡村全面释放现代化潜力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课题。
目前部分乡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仍不牢固。在部分乡村建设缺乏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一是组织协调难度大,乡村振兴涉及乡村经济、产业、文化、组织、管理、制度的方方面面,其中诸如电力、交通等很多难题需要协调多个部门共同解决,需进一步加大横向和纵向的协调力度;二是经济压力较大,在经济基础较薄弱、人口居住分散的区域,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成本高,基础电信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收回成本,市场资源无法有效配置的情况仍然存在。
在信息通信业在乡村的应用方面,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还未完全做到“因地制宜”,乡村发展不平衡较为突出。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乡村具有不同的自然禀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新生态及农村新经济模式的探索,有些乡村缺技术、人才,有些则缺资金、流量,乡村之间的差异很难使同一种技术、同一种经济模式在全国的乡村全部应用。如今,信息通信应用的服务范围还没有针对农业农村特点提高应用的普适性,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多元应用如今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受到地理、经济、知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我国农业人口总体对信息通信网络的使用积极性不高。据统计,2021年底我国农村网民规模已达2.84亿,农村地区宽带网络接入的使用比例普遍相对较低,使用的应用范围仍主要局限于社交聊天、视频等方面,在农业、教育、医疗、旅游、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应用数量和普及水平仍相对滞后,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赋能作用还未充分释放。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十年前,中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乡村发展成为国家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的数字化发展成为国家最重视的工作之一。我国乡村沉睡着数以百万亿的生态资产,这将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动力和保障,也是中国经济应对金融资本全球化挑战的“压舱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