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给道路“体检”的智能“道路医生”、可“闻味”报警的智能危化气体检测装置、能看管百亩大棚的智慧农业系统……在刚刚落幕的2020年福州市榕创嘉年华暨福州市创新创业大赛上,一批数字经济新产品甫一亮相,便成为吸引众多创投、风投机构的亮点。
数字福建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当前,福州市着力打造全国数字应用第一城,争当数字中国建设示范城市、数字中国福建样本排头兵。在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即将在榕举办前夕,科技日报记者在走访中注意到,福州市科技局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大赛平台,在AI、大数据、5G等数字经济领域发掘和培育一批拥有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创业项目和团队,加速构建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其向创新转型“第一方阵”挺进。
引领风向,树立“创业标杆”
眼下,“互联网+AI”正加速与实体经济融合,为各大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赋能。福州借助其信息产业的先行优势,在数字化技术不同领域率先尝试、探索,新的需求也催生了一批新应用新场景。
垃圾分类正成为新时尚以及新的创业风口。一些早出晚归的上班族可能会错过倒垃圾的时间。面对这一“痛点”,垃圾分类机器人“笨小类”应运而生。福建汉特云公司总经理助理江晓鹏介绍,用户可用手机App预约“笨小类”上门收垃圾,它会准备好相应的分类垃圾桶,如果不知道垃圾该放在哪个桶,还可直接用语音问它。
“搭乘‘互联网+AI’的时代列车,就更应关注市场和成果转化的商业模式创新。”福州市科技局副局长王博斌告诉记者,这是各企业一路过关斩将、挺进国赛的“秘诀”。
如在本届福州创新大赛上,智涵公司“AI公路路面病害识别”项目,利用摄像机快速拍摄路面影像,再用大数据、AI技术对影像进行分析,自动识别出路面裂缝、坑洼等“病症”,生成道路“体检报告”;图宇公司推动的“航空+”AI智能应用已运用到应急指挥、海洋环境监测等领域;众创群升公司为农户打造可视化系统、远程控制系统、大数据管理中心等,提供了科技增收新方案……
汇集资源,凸显“磁场效应”
“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带来一批创新团队和项目、孵化一批科技型企业、培育一个新兴产业集群,这些催生了福州的创新‘核裂变’。”福州市科技局高新处负责人说,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快速成长,正是这一现象的生动写照。
旨在打造福州大数据产业创新高地,清华大学与福州市政府共同成立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建华团队领衔的“清华—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系研究院成果转化平台。其基因健康项目团队带来的癌症液体活检大数据分析平台,可通过智能分析测序数据,定位癌症发生位置,为肿瘤的早期筛查、辅助介入治疗等提供“新式武器”。
“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些频频从参赛者路演中出现的词汇,与之对应的是一大批由国内外高层次人才领衔、具有原创性科技成果的获奖创新创业项目脱颖而出。如津出公司技术团队来自华东理工大学和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带来新型的高压快速成型专用材料项目有望打破国际技术垄断;国化公司携手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福州大学等,融合了激光视觉和力控技术,打造智能打磨机器人,在国内打磨、加工环节中属于首例。
福州市科技局局长任义文表示,市科技局将进一步打造创新创业完整的服务链条,整合资本、人才、中介等创新创业要素,推动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蓬勃发展,催生一大批“专、精、特、新”的科技型企业,培育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等,用“互联网+AI”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增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记者 谢开飞 通讯员 温锦胜 梁凯鸿)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