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在中国工程院召开发布会,发布“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大趋势(2019)”。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陈左宁院士表示,中国工程院紧密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牢牢把握电子信息领域的发展态势,为国家相关决策提供科学、前瞻、及时的建议。在此次发布的十大趋势中,针对超级计算系统、移动信息网络、集成电路、区块链等“工程科技”的发展预测成为关注重点。
十大趋势的具体内容包括: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方兴未艾,正深刻改变着世界的经济格局、文化格局、政治格局、安全格局和竞争格局;超级计算系统正从后P级时代向E级迈进,并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下一个目标;5G移动信息网络加速构建,6G研发加速布局;智能制造正逐步成为新工业革命的核心领域,“数字孪生”正逐步引入设计、生产和运维新技术;国家疆域由“陆海空天”向“陆海空天+网络空间”转变,制网权成为各国激烈角逐的新的安全手段;现阶段晶体管微小型化的平面布局正逼近物理与工艺极限,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将放缓或变轨,进入后摩尔时代;数据流动性已成为数据的基本特征,网络数据总量已从TB和PB级快速向EB、ZB、YB乃至BB级陡增,急需新的数学理论和计算模式;全球智能传感器市场处于快速增长态势,分布式智能传感网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电磁场理论与其他学科不断交叉融合;区块链技术力图构建数字社会可信体系,基于区块链发展新型数字货币成为大国热点,或将对全球金融体系产生冲击。
据介绍,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学部从2014年起开展《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研究》系列工作,主要目标是分析电子信息领域年度科技发展情况,综合阐述本领域国内外年度重要突破及标志性成果。2018年以来,完成了《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研究》综合篇、专题篇和专题小册子等研究成果。据悉,未来每年将于上半年发布“十大挑战”,下半年发布“十大趋势”。
2019-12-17科技日报
12月17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在中国工程院召开发布会,发布“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大趋势(2019)”。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陈左宁院士表示,中国工程院紧密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牢牢把握电子信息领域的发展态势,为国家相关决策提供科学、前瞻、及时的建议。在此次发布的十大趋势中,针对超级计算系统、移动信息网络、集成电路、区块链等“工程科技”的发展预测成为关注重点。
十大趋势的具体内容包括: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方兴未艾,正深刻改变着世界的经济格局、文化格局、政治格局、安全格局和竞争格局;超级计算系统正从后P级时代向E级迈进,并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下一个目标;5G移动信息网络加速构建,6G研发加速布局;智能制造正逐步成为新工业革命的核心领域,“数字孪生”正逐步引入设计、生产和运维新技术;国家疆域由“陆海空天”向“陆海空天+网络空间”转变,制网权成为各国激烈角逐的新的安全手段;现阶段晶体管微小型化的平面布局正逼近物理与工艺极限,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将放缓或变轨,进入后摩尔时代;数据流动性已成为数据的基本特征,网络数据总量已从TB和PB级快速向EB、ZB、YB乃至BB级陡增,急需新的数学理论和计算模式;全球智能传感器市场处于快速增长态势,分布式智能传感网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电磁场理论与其他学科不断交叉融合;区块链技术力图构建数字社会可信体系,基于区块链发展新型数字货币成为大国热点,或将对全球金融体系产生冲击。
据介绍,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学部从2014年起开展《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研究》系列工作,主要目标是分析电子信息领域年度科技发展情况,综合阐述本领域国内外年度重要突破及标志性成果。2018年以来,完成了《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研究》综合篇、专题篇和专题小册子等研究成果。据悉,未来每年将于上半年发布“十大挑战”,下半年发布“十大趋势”。
2019-12-17科技日报
2019年12月10日,中国移动“5G+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王新哲出席并致辞。
王新哲强调,5G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演进升级的重要方向,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加快推进5G与工业互联网协同创新、融合发展,是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制高点、构筑数字时代国际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是带动基础电信行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是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
王新哲指出,在政产学研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我国“5G+工业互联网”开局良好,网络改造初见成效,平台建设蓬勃发展,行业覆盖日趋广泛,融合应用深层次延伸,产业生态蓬勃发展,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构建。
王新哲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5G和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动5G和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完善产业发展链条,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努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基础电信企业与工业企业深入合作,利用5G技术进行工业互联网内网的设计、建设、运维管理和应用集成,夯实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二是推动关键技术研发。完善“5G+工业互联网”融合标准体系。加大对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提高“5G+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能力。三是加快产业生态培育。培育一批优秀的解决方案供应商,打造国际一流水平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共同培育壮大“5G+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圈。发展工业文化,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四是深化融合创新应用。打造一批样板标杆,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试点示范。推动新场景、新模式、新应用落地实施,推动“5G+工业互联网”由生产外围单点单环节应用向生产体系中多层次融合集成应用扩展。五是促进多方合作共赢。推动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信息通信设备商与工业行业跨界合作,加强产学研协同,促进产融合作,形成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深度融通的良好态势。深化“5G+工业互联网”领域多层面国际合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有关负责人参加论坛。
2019-12-10网信办
2019年12月10日,中国移动“5G+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王新哲出席并致辞。
王新哲强调,5G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演进升级的重要方向,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加快推进5G与工业互联网协同创新、融合发展,是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制高点、构筑数字时代国际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是带动基础电信行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是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
王新哲指出,在政产学研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我国“5G+工业互联网”开局良好,网络改造初见成效,平台建设蓬勃发展,行业覆盖日趋广泛,融合应用深层次延伸,产业生态蓬勃发展,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构建。
王新哲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5G和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动5G和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完善产业发展链条,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努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基础电信企业与工业企业深入合作,利用5G技术进行工业互联网内网的设计、建设、运维管理和应用集成,夯实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二是推动关键技术研发。完善“5G+工业互联网”融合标准体系。加大对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提高“5G+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能力。三是加快产业生态培育。培育一批优秀的解决方案供应商,打造国际一流水平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共同培育壮大“5G+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圈。发展工业文化,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四是深化融合创新应用。打造一批样板标杆,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试点示范。推动新场景、新模式、新应用落地实施,推动“5G+工业互联网”由生产外围单点单环节应用向生产体系中多层次融合集成应用扩展。五是促进多方合作共赢。推动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信息通信设备商与工业行业跨界合作,加强产学研协同,促进产融合作,形成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深度融通的良好态势。深化“5G+工业互联网”领域多层面国际合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有关负责人参加论坛。
2019-12-10网信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信息时代发展的时与势,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高度,就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阐述事关网信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必须从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准确把握时代坐标,从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机遇挑战中深刻认识职责使命,全面推进网信事业发展,加快建设网络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观大势,深刻认识信息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从社会发展史看,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农业时代,我国曾经是世界强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独领风骚数千年,但在欧洲发生工业革命、世界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丧失了与世界同进步的历史机遇,逐渐落到了被动挨打的境地。当前,信息革命的时代潮流正加速向各领域广泛渗透,正在全球开启一次具有全局性、战略性、革命性意义的数字化转型,带动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生产关系再造、经济结构重组、生活方式巨变,极大提升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特别是信息时代人类科学技术伟大革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生历史性交汇,为我国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数据资源成为“新生产要素”。农业时代,土地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国家、民族之间的战争几乎都围绕着争夺土地展开。工业时代,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能源矿产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能源控制权往往成为国家争夺的焦点。进入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互联网快速普及,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数据日益成为重要战略资源和新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国家治理、社会管理、人民生活都产生重大影响,数据掌控能力日益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信息技术领域成为“新创新高地”。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的科技创新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加速向各领域渗透融合,深刻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网络连接从人人互联迈向万物互联,技术应用从侧重消费环节转向更加侧重生产环节。
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成为“新基础设施”。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新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传统基础设施带来的是“乘数效应”,而互联网带来的是“幂数效应”。当前正处于全球网络信息技术加速创新变革、信息基础设施快速演进升级的关键“窗口期”,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更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数字经济成为“新经济引擎”。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信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数字技术释放的普惠效应日益凸显。各国加紧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新技术向实体经济各领域渗透融合,使新技术成为放大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为经济长期持续增长提供了强劲内生动力,数字技术正从助力经济发展的辅助工具向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转变。
信息化成为“新治理手段”。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为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了有利条件。比如,移动互联网丰富了公共服务的渠道和范围,云服务为电子政务系统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建设和运维模式,大数据日益成为支撑政府科学决策、精准管理的重要工具。世界主要国家都把推进电子政务作为构筑比较优势、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数字政府建设步伐全面提速。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互联网是“双刃剑”,既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带来很多风险挑战和不确定因素。比如,互联网日益成为各类风险的策源地、传导器、放大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卡脖子”的风险愈加突出;前沿技术发展带来的网络安全新风险逐步凸显,传统网络安全威胁与新型网络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网络空间军事化态势愈演愈烈,网络空间国际规则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不断显现;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明辨方向、把握大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引领变局、争取主动,不断开创网络强国建设新局面。
守阵地,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直接关系国家政治安全。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只有正面宣传强劲有力,网上才能正能量充沛,才能让党的声音引领网络空间,也才能有效挤压负面信息的渠道和空间。要坚持高举旗帜,切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网络宣传舆论工作全局,充分发挥互联网传播优势,不断提升网上宣传效果,让党的创新理论通过互联网“飞入寻常百姓家”,广泛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思想共识和智慧力量。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把政治要求体现到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做大做强网上正面宣传,深入宣传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新成绩新进展,持续做好网上重大主题宣传策划,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流思想价值和道德文化滋养人心、滋润社会。大力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深耕网上内容,注重用户体验,不断提升主流思想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唱响主旋律,提振精气神,让党的声音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
坚持管得住是硬道理。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是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管网治网的根本之策。要加快建设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做到系统性谋划、综合性治理、体系化推进,提高管网治网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网上风险防范机制,及时批判网上错误思潮,坚决清理网上谣言、暴恐音视频等有害信息,全面提升技术治网能力和水平。坚持党管新媒体,压实互联网企业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积极拓展网络交流沟通渠道,自觉接受广大网民监督,切实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
坚持用得好是真本事。要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各自优势,实现优化整合、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要改造传统军,着力推进主流媒体的网络化、数字化转型,强化理念塑造、技术运用和流程再造,为传统媒体注入新活力、拓展新空间、构筑新优势。要壮大主力军,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航母”和“旗舰”,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和管理服务共享融通,把资源、技术、力量向移动端倾斜。要整编生力军,加强对网络媒体平台资本、资质、资格管理,切实把宣传舆论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互联网这个主战场上,实现媒体融合发展的“转型突围”。
促发展,充分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应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应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更好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加快核心技术突破。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加强网络信息领域基础研究,打通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衔接的绿色通道,力争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技术群体突破。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集中资源和力量补齐核心芯片短板,攻克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着力突破量子计算等前瞻性技术研发。加快建立自主产业生态体系,做好体系化技术布局,打通创新链、产品链、价值链,强化产业链上下游衔接互动,完善金融、财税、国际贸易、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环境,更好释放各类创新主体创新活力。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当前,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日益凸显,以卫星互联网、5G、IPv6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基石和重要支撑。要把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作为重点,加快建设我国自主可控的卫星互联网,加快推进 5G商用部署,加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应用,加快推进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规模部署,推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抢占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主动权。
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继续在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两端集中发力、精准施策,助推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要深入推进数字产业化,发挥数据、信息、知识作为新生产要素的作用,积极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广泛开展应用和模式创新,不断完善网络生态体系。要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培育数字经济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和优势企业,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加快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加快信息便民惠民。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深化信息领域创新成果应用,鼓励和支持新技术、新应用、新手段在教育、医疗、交通、环境等民生领域的应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与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加快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深入推进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加快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提升乡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发挥互联网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独特作用,推进网络扶贫工程向纵深发展。
保安全,切实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要统筹推进网络安全工作,坚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坚持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促进发展和依法管理相统一,坚持安全可控和开放创新并重,切实保障国家网络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涉及国家安全、国计民生以及公共利益,对于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意义重大。要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要求,夯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责任,强化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之间的威胁信息共享和协同应对,建立完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网络安全检查,明确保护范围和对象,及时发现隐患、修补漏洞,做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
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在积极开发利用数据资源、充分释放数据效能的同时,切实保障数据安全,强化关键数据资源保护能力。健全管理和运用数据资源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推动出台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依法保护数据资源。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规范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利用,完善保护机制,依法坚决打击各种形式的网络诈骗、侵犯知识产权、侵犯公民隐私等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督促企业加强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加强对大数据企业的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打造安全可靠的数据生态环境。
强化网络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网络安全信息统筹机制、手段、平台建设,实时监测预警网络安全重大事件,既掌握网络空间当前状态,又分析下一步动态,为科学决策指挥提供依据。加强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能力建设,健全完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响应机制,提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事件分析、追踪溯源以及遭受攻击后的快速恢复能力。
强化网络安全工作基础。大力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加强网络安全产业统筹规划和整体布局,培育扶持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网络安全企业。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加快推进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建设,积极开展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办好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谋共赢,积极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当前,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入深水区,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呈现蔓延趋势,网络空间国际规则的脆弱性凸显,对维护网络空间国际秩序产生不利影响。我们要与国际社会携起手来,积极推进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变革,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推动网络空间国际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
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国际治网理念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反映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心声,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支持,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要围绕“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加强理论研究、宣介阐释和国际传播,积极推动我治网理念成为国际共识、转化为国际规则。
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瞄准关键环节和前沿领域,主动参与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依托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世界经济论坛等平台,深度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多边活动。推动亚太经合组织等框架下数字经济和网络安全合作,加强对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的进程引导,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
广泛开展网络空间合作交流。巩固和推进网络空间交流合作,运筹好大国网络关系,深化同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网信合作交流。深入推进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建设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落实。积极发展网络空间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数据资源有序流动、开放共享,打造覆盖全球、深度融合、互利共赢的合作新格局,让互联网发展的机遇和成果更多惠及世界各国人民。
新时代肩负新使命,新征程展现新作为。全国网信系统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坚持党对网信工作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巩固扩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各项建设,坚决彻底肃清鲁炜流毒和恶劣影响,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网信铁军,高举旗帜、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无私奉献,努力开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良好网络舆论环境、有力信息化支撑和可靠网络安全保障。
2019-11-25人民论坛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信息时代发展的时与势,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高度,就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阐述事关网信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必须从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准确把握时代坐标,从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机遇挑战中深刻认识职责使命,全面推进网信事业发展,加快建设网络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观大势,深刻认识信息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从社会发展史看,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农业时代,我国曾经是世界强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独领风骚数千年,但在欧洲发生工业革命、世界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丧失了与世界同进步的历史机遇,逐渐落到了被动挨打的境地。当前,信息革命的时代潮流正加速向各领域广泛渗透,正在全球开启一次具有全局性、战略性、革命性意义的数字化转型,带动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生产关系再造、经济结构重组、生活方式巨变,极大提升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特别是信息时代人类科学技术伟大革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生历史性交汇,为我国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数据资源成为“新生产要素”。农业时代,土地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国家、民族之间的战争几乎都围绕着争夺土地展开。工业时代,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能源矿产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能源控制权往往成为国家争夺的焦点。进入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互联网快速普及,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数据日益成为重要战略资源和新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国家治理、社会管理、人民生活都产生重大影响,数据掌控能力日益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信息技术领域成为“新创新高地”。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的科技创新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加速向各领域渗透融合,深刻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网络连接从人人互联迈向万物互联,技术应用从侧重消费环节转向更加侧重生产环节。
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成为“新基础设施”。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新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传统基础设施带来的是“乘数效应”,而互联网带来的是“幂数效应”。当前正处于全球网络信息技术加速创新变革、信息基础设施快速演进升级的关键“窗口期”,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更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数字经济成为“新经济引擎”。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信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数字技术释放的普惠效应日益凸显。各国加紧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新技术向实体经济各领域渗透融合,使新技术成为放大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为经济长期持续增长提供了强劲内生动力,数字技术正从助力经济发展的辅助工具向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转变。
信息化成为“新治理手段”。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为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了有利条件。比如,移动互联网丰富了公共服务的渠道和范围,云服务为电子政务系统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建设和运维模式,大数据日益成为支撑政府科学决策、精准管理的重要工具。世界主要国家都把推进电子政务作为构筑比较优势、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数字政府建设步伐全面提速。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互联网是“双刃剑”,既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带来很多风险挑战和不确定因素。比如,互联网日益成为各类风险的策源地、传导器、放大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卡脖子”的风险愈加突出;前沿技术发展带来的网络安全新风险逐步凸显,传统网络安全威胁与新型网络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网络空间军事化态势愈演愈烈,网络空间国际规则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不断显现;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明辨方向、把握大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引领变局、争取主动,不断开创网络强国建设新局面。
守阵地,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直接关系国家政治安全。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只有正面宣传强劲有力,网上才能正能量充沛,才能让党的声音引领网络空间,也才能有效挤压负面信息的渠道和空间。要坚持高举旗帜,切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网络宣传舆论工作全局,充分发挥互联网传播优势,不断提升网上宣传效果,让党的创新理论通过互联网“飞入寻常百姓家”,广泛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思想共识和智慧力量。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把政治要求体现到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做大做强网上正面宣传,深入宣传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新成绩新进展,持续做好网上重大主题宣传策划,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流思想价值和道德文化滋养人心、滋润社会。大力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深耕网上内容,注重用户体验,不断提升主流思想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唱响主旋律,提振精气神,让党的声音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
坚持管得住是硬道理。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是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管网治网的根本之策。要加快建设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做到系统性谋划、综合性治理、体系化推进,提高管网治网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网上风险防范机制,及时批判网上错误思潮,坚决清理网上谣言、暴恐音视频等有害信息,全面提升技术治网能力和水平。坚持党管新媒体,压实互联网企业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积极拓展网络交流沟通渠道,自觉接受广大网民监督,切实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
坚持用得好是真本事。要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各自优势,实现优化整合、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要改造传统军,着力推进主流媒体的网络化、数字化转型,强化理念塑造、技术运用和流程再造,为传统媒体注入新活力、拓展新空间、构筑新优势。要壮大主力军,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航母”和“旗舰”,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和管理服务共享融通,把资源、技术、力量向移动端倾斜。要整编生力军,加强对网络媒体平台资本、资质、资格管理,切实把宣传舆论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互联网这个主战场上,实现媒体融合发展的“转型突围”。
促发展,充分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应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应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更好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加快核心技术突破。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加强网络信息领域基础研究,打通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衔接的绿色通道,力争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技术群体突破。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集中资源和力量补齐核心芯片短板,攻克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着力突破量子计算等前瞻性技术研发。加快建立自主产业生态体系,做好体系化技术布局,打通创新链、产品链、价值链,强化产业链上下游衔接互动,完善金融、财税、国际贸易、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环境,更好释放各类创新主体创新活力。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当前,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日益凸显,以卫星互联网、5G、IPv6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基石和重要支撑。要把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作为重点,加快建设我国自主可控的卫星互联网,加快推进 5G商用部署,加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应用,加快推进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规模部署,推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抢占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主动权。
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继续在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两端集中发力、精准施策,助推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要深入推进数字产业化,发挥数据、信息、知识作为新生产要素的作用,积极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广泛开展应用和模式创新,不断完善网络生态体系。要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培育数字经济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和优势企业,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加快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加快信息便民惠民。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深化信息领域创新成果应用,鼓励和支持新技术、新应用、新手段在教育、医疗、交通、环境等民生领域的应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与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加快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深入推进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加快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提升乡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发挥互联网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独特作用,推进网络扶贫工程向纵深发展。
保安全,切实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要统筹推进网络安全工作,坚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坚持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促进发展和依法管理相统一,坚持安全可控和开放创新并重,切实保障国家网络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涉及国家安全、国计民生以及公共利益,对于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意义重大。要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要求,夯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责任,强化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之间的威胁信息共享和协同应对,建立完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网络安全检查,明确保护范围和对象,及时发现隐患、修补漏洞,做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
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在积极开发利用数据资源、充分释放数据效能的同时,切实保障数据安全,强化关键数据资源保护能力。健全管理和运用数据资源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推动出台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依法保护数据资源。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规范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利用,完善保护机制,依法坚决打击各种形式的网络诈骗、侵犯知识产权、侵犯公民隐私等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督促企业加强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加强对大数据企业的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打造安全可靠的数据生态环境。
强化网络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网络安全信息统筹机制、手段、平台建设,实时监测预警网络安全重大事件,既掌握网络空间当前状态,又分析下一步动态,为科学决策指挥提供依据。加强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能力建设,健全完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响应机制,提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事件分析、追踪溯源以及遭受攻击后的快速恢复能力。
强化网络安全工作基础。大力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加强网络安全产业统筹规划和整体布局,培育扶持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网络安全企业。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加快推进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建设,积极开展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办好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谋共赢,积极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当前,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入深水区,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呈现蔓延趋势,网络空间国际规则的脆弱性凸显,对维护网络空间国际秩序产生不利影响。我们要与国际社会携起手来,积极推进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变革,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推动网络空间国际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
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国际治网理念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反映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心声,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支持,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要围绕“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加强理论研究、宣介阐释和国际传播,积极推动我治网理念成为国际共识、转化为国际规则。
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瞄准关键环节和前沿领域,主动参与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依托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世界经济论坛等平台,深度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多边活动。推动亚太经合组织等框架下数字经济和网络安全合作,加强对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的进程引导,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
广泛开展网络空间合作交流。巩固和推进网络空间交流合作,运筹好大国网络关系,深化同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网信合作交流。深入推进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建设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落实。积极发展网络空间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数据资源有序流动、开放共享,打造覆盖全球、深度融合、互利共赢的合作新格局,让互联网发展的机遇和成果更多惠及世界各国人民。
新时代肩负新使命,新征程展现新作为。全国网信系统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坚持党对网信工作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巩固扩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各项建设,坚决彻底肃清鲁炜流毒和恶劣影响,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网信铁军,高举旗帜、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无私奉献,努力开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良好网络舆论环境、有力信息化支撑和可靠网络安全保障。
2019-11-25人民论坛网
10月31日,在2019工业互联网网络创新大会上,倍受关注的《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2.0》(以下简称“架构2.0”)由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余晓晖正式发布,并进行了深度解读。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余晓晖秘书长发布《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2.0》
余晓晖指出,架构2.0与联盟2016年8月发布的《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1.0》一脉相承,团队综合考虑了工业、软件和通信在架构设计方面的不同方法论,通过三年研究,形成了此次发布的体系架构2.0。
余晓晖强调,架构2.0包括业务视图、功能架构和实施框架三大核心板块,工业互联网以数据为核心要素实现全面连接,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融合的新制造体系和新产业生态,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和重要途径。工业互联网以数据闭环为核心,通过对物理资产的全面深度感知,实现海量工业数据的高效集成与管理,开展各类工业模型与数据模型的构建与分析,形成优化决策并反馈至物理系统,这是工业互联网最基本的模式和方法,也是驱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
余晓晖还表示,目前工业互联网技术处于“快速发展、持续创新”的过程中,5G、AI、区块链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并与设计、生产、控制、装备、管理等各领域技术和知识深入融合,形成以数据为核心能力的新型技术体系。下一步,架构2.0还将与其他国际架构进行对接,并将重点关注标准化以及体系架构在每个行业的落地。
以下是PPT,敬请阅读。
2019-11-02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10月31日,在2019工业互联网网络创新大会上,倍受关注的《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2.0》(以下简称“架构2.0”)由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余晓晖正式发布,并进行了深度解读。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余晓晖秘书长发布《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2.0》
余晓晖指出,架构2.0与联盟2016年8月发布的《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1.0》一脉相承,团队综合考虑了工业、软件和通信在架构设计方面的不同方法论,通过三年研究,形成了此次发布的体系架构2.0。
余晓晖强调,架构2.0包括业务视图、功能架构和实施框架三大核心板块,工业互联网以数据为核心要素实现全面连接,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融合的新制造体系和新产业生态,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和重要途径。工业互联网以数据闭环为核心,通过对物理资产的全面深度感知,实现海量工业数据的高效集成与管理,开展各类工业模型与数据模型的构建与分析,形成优化决策并反馈至物理系统,这是工业互联网最基本的模式和方法,也是驱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
余晓晖还表示,目前工业互联网技术处于“快速发展、持续创新”的过程中,5G、AI、区块链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并与设计、生产、控制、装备、管理等各领域技术和知识深入融合,形成以数据为核心能力的新型技术体系。下一步,架构2.0还将与其他国际架构进行对接,并将重点关注标准化以及体系架构在每个行业的落地。
以下是PPT,敬请阅读。
2019-11-02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要鼓励勤劳致富,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11月1日,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介绍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有关情况。
南都记者注意到,这是中央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数据可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专家告诉南都记者,这是重大动向,将对数字经济的发展起到导向作用,指引企业更加重视数据要素,珍惜数据本身的价值。
数据可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11月1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指出,基本经济制度是经济制度体系中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部分,对经济制度属性和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决定性影响。
“多年来,我们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基本经济制度。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一大创新,就是在此基础上,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韩文秀说。
韩文秀表示,这一重大创新,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对于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发布会上,韩文秀介绍了这次全会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了三大方面的重要部署。其中第二条提到:“我们既要不断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要鼓励勤劳致富,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形成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
南都记者了解到,这是中央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数据可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我认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机制,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告诉南都记者,“把数据纳入生产要素,其实反映了数字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支柱。有效的数据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许多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
“数据作为一种要素,早已渗透在整个实体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了。”复旦大学副教授沈逸表示,“此次出现数据和其他要素并列的提法,意味我们对数据的规制和管理,正从自发状态进入自觉状态。”
向数据资本化迈出坚实的一步
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3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4.8%,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在中央层面被予以明确,将带来哪些影响?周汉民认为,这会对数字经济发展起到导向作用,同时也会引导企业重视数据要素,珍惜数据本身的价值。
在华东政法大学教授高富平看来,这将使数据资本化迈出坚实的一步,因为数据可以作为无形资产列入会计目录,评估资产价值,投资转让,融资贷款等。
当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一种生产要素,如何在要素市场进行规则建构,也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对此,有专家表示需确立数据必要保护和开放共享的总原则,划出数据收集和使用的行为红线,防止滥用数据进行不正当竞争乃至制造市场壁垒等行为。
“既鼓励其活跃更要强调有序。”周汉民对南都记者表示,鼓励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在市场上流通,发挥经济价值的同时,需要关注数据的组成部分,尤其是个人数据中与隐私相关的信息应不受侵害,此外还需警惕数据垄断,这不仅会危及良性竞争,而且可能影响国家安全。对此,有关部门一定要未雨绸缪,予以高度关注。
沈逸对南都记者表示,数据要素的治理过程是多主体复合互动,渐进探索和渗透的过程。数据的使用需求和不同行为体的利益关切,是多侧面、多元的,因此在构建相关治理体系时,要在多方均衡基础上制定具体细则。
2019-11-01南方都市报
“要鼓励勤劳致富,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11月1日,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介绍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有关情况。
南都记者注意到,这是中央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数据可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专家告诉南都记者,这是重大动向,将对数字经济的发展起到导向作用,指引企业更加重视数据要素,珍惜数据本身的价值。
数据可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11月1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指出,基本经济制度是经济制度体系中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部分,对经济制度属性和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决定性影响。
“多年来,我们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基本经济制度。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一大创新,就是在此基础上,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韩文秀说。
韩文秀表示,这一重大创新,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对于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发布会上,韩文秀介绍了这次全会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了三大方面的重要部署。其中第二条提到:“我们既要不断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要鼓励勤劳致富,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形成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
南都记者了解到,这是中央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数据可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我认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机制,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告诉南都记者,“把数据纳入生产要素,其实反映了数字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支柱。有效的数据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许多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
“数据作为一种要素,早已渗透在整个实体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了。”复旦大学副教授沈逸表示,“此次出现数据和其他要素并列的提法,意味我们对数据的规制和管理,正从自发状态进入自觉状态。”
向数据资本化迈出坚实的一步
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3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4.8%,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在中央层面被予以明确,将带来哪些影响?周汉民认为,这会对数字经济发展起到导向作用,同时也会引导企业重视数据要素,珍惜数据本身的价值。
在华东政法大学教授高富平看来,这将使数据资本化迈出坚实的一步,因为数据可以作为无形资产列入会计目录,评估资产价值,投资转让,融资贷款等。
当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一种生产要素,如何在要素市场进行规则建构,也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对此,有专家表示需确立数据必要保护和开放共享的总原则,划出数据收集和使用的行为红线,防止滥用数据进行不正当竞争乃至制造市场壁垒等行为。
“既鼓励其活跃更要强调有序。”周汉民对南都记者表示,鼓励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在市场上流通,发挥经济价值的同时,需要关注数据的组成部分,尤其是个人数据中与隐私相关的信息应不受侵害,此外还需警惕数据垄断,这不仅会危及良性竞争,而且可能影响国家安全。对此,有关部门一定要未雨绸缪,予以高度关注。
沈逸对南都记者表示,数据要素的治理过程是多主体复合互动,渐进探索和渗透的过程。数据的使用需求和不同行为体的利益关切,是多侧面、多元的,因此在构建相关治理体系时,要在多方均衡基础上制定具体细则。
2019-11-01南方都市报
为进一步加快推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驾驶等新技术融合应用,促进产业健康良好发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中国邮电器材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2019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于2019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
在本届展览会同步举办的“未来城市发展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发布了《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2019年)》。在2018年报告基础上,本次报告全面系统梳理了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十大核心要素,围绕十大方面跟踪研究了各领域发展态势、发展热点和阶段特征。
中国信通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信息化应用研究部主任陈才在白皮书发布现场为大家带来深度解读。
白皮书核心观点
新型智慧城市已成为现阶段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核心载体。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重心正逐渐从整体谋划、全面建设向营造优质环境、设计长效可持续发展机制转变,全面创新组织管理、建设运营、互动参与等机制。新型智慧城市更强调云网端融合的新型智能设施泛在部署,更强化数据智能、信息模型等共性赋能支撑和平台整合,更注重实现数据驱动、“三融五跨”的智慧生产、智慧生活、智慧生态、智能治理等应用服务发展。新技术创新、新标准规范、新安全配套也在同步突破和不断完善,为新型智慧城市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型智慧城市十大核心要素发展方面,一是顶层设计开始向全省一体布局发展,同步突出因地制宜谋划和条块融合协同;二是新型智慧城市配套的体制机制创新加速变革,组织机制、管理机制、运营机制、合作机制创新活跃;三是智能设施建设提速,5G、城市物联网、云边协同新设施升级新型智慧城市基础能力;四是智能中枢不断进化,以数字孪生平台建设为助手,地方积极探索构建新型智慧城市数据枢纽和赋能中心;五是智慧生活服务更加突出成效导向、社会开放和技术创新,政务服务从“能用”向“好用”演进,超级应用服务平台成为生活服务新设施;六是以新型智慧城市为绝佳试验场,各地加强多元化政策支持和量化监测评估,推动数字经济特色布局、差异发展;七是基于信用体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正在形成,多网格融合加速基层共治共管;八是智慧生态立体化防护体系不断完善,新技术赋能大幅提升环保治理效能,互联网+助力构建低碳循环生活方式;九是数字孪生、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融合应用多维度拓展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空间,标准体系不断健全提升新型智慧城市规范发展水平;十是安全保障体系更加凸显个人隐私保护和应用服务供给侧自主安全发展。
展望未来,新型智慧城市需要把握好五大发展要点:一是要更注重新型基础设施的立体统筹布局,二是要更注重前端服务与后端机制同步优化,三是要更注重虚实融合、孪生互动的场景应用,四是要更注重运营服务培育实现长效发展,五是要更注重网络安全确保城市长治久安。
白皮书目录
一、 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沿革
二、 顶层设计:全局谋划奠定智慧发展基础
(一)部分省份高位统筹谋划智慧城市建设
(二)分类推进差异布局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三)注重多规融合与数字政府一体化设计
三、体制机制:制度优化激发多主体合作活力
(一)组织机制上明确专门推进管理机构
(二)管理机制上更强化数资源共享业务协同
(三)运营机制上成立省/市级运营公司长效运营
(四)商业模式上积极探索创新可持续发展模式
(五)参与机制上强调公众参与探索共建共治
四、智能设施:奠定智慧城市发展基石
(一)5G商用赋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发展
(二)城市物联网推动物联感知设施的统筹部署
(三)云边协同构筑城市泛在计算能力
五、智能中枢:形成数据枢纽与赋能中心
(一)城市大数据平台引燃“中台”新热点
(二)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崛起支撑虚实融合发展
(三)共性技术与应用支撑平台赋能行业应用系统
六、智慧生活:构建更加智能贴心的智慧服务
(一)智慧政务服务从“能用”到“好用”
(二)超级应用成为生活服务新设施
(三)技术赋能各领域服务亮点频现
(四)服务供给侧融合开放格局形成
七、智慧生产:因地制宜发展高质量数字经济
(一)数字经济持续升温,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不断升级
(二)地级以上城市成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主战场
(三)特色引领成为各地推动数字产业化核心思路
(四)地方积极探索构建新经济监测体系,辅助科学决策
八、智慧治理:技术赋能支撑智能精准治理
(一)“互联网+监管”助力探索信用“大治理”格局
(二)网格化深度融合全面推进基层共治共管
(三)智能视频监控为安防提供“智慧之眼”
九、智慧生态:立体监管筑牢城市“绿水青山”防线
(一)新技术赋能让环保散乱污治理“明察秋毫”
(二)天地一体化全要素监测网络助力 “透明监管”
(三)“互联网+”助推绿色低碳可循环生活方式
十、技术创新与标准体系:持续突破赋予多维“进化”空间
(一)数字孪生探索虚实交互发展新模式
(二)区块链赋能构建“可信”智慧城市
(三)人工智能全领域融合打造“智能内核”
(四)标准规范持续出台让智慧城市“有规可依”
十一、安全保障体系:供需两侧强化网络安全保护
(一)开展智慧城市移动服务监管加强公众隐私保护
(二)试点带动促进智慧城市供给侧安全可信发展
十二、发展展望
(一)更注重新型基础设施的立体统筹布局
(二)更注重前端服务与后端机制同步优化
(三)更注重虚实融合、孪生互动的场景应用
(四)更注重运营服务培育实现长效发展
(五)更注重网络安全确保城市长治久安
如需下载《中国宽带发展白皮书(2019年)》完成版pdf,请点击链接http://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1911/P020191101400391218356.pdf
2019-11-01中国信通院
为进一步加快推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驾驶等新技术融合应用,促进产业健康良好发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中国邮电器材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2019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于2019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
在本届展览会同步举办的“未来城市发展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发布了《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2019年)》。在2018年报告基础上,本次报告全面系统梳理了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十大核心要素,围绕十大方面跟踪研究了各领域发展态势、发展热点和阶段特征。
中国信通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信息化应用研究部主任陈才在白皮书发布现场为大家带来深度解读。
白皮书核心观点
新型智慧城市已成为现阶段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核心载体。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重心正逐渐从整体谋划、全面建设向营造优质环境、设计长效可持续发展机制转变,全面创新组织管理、建设运营、互动参与等机制。新型智慧城市更强调云网端融合的新型智能设施泛在部署,更强化数据智能、信息模型等共性赋能支撑和平台整合,更注重实现数据驱动、“三融五跨”的智慧生产、智慧生活、智慧生态、智能治理等应用服务发展。新技术创新、新标准规范、新安全配套也在同步突破和不断完善,为新型智慧城市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型智慧城市十大核心要素发展方面,一是顶层设计开始向全省一体布局发展,同步突出因地制宜谋划和条块融合协同;二是新型智慧城市配套的体制机制创新加速变革,组织机制、管理机制、运营机制、合作机制创新活跃;三是智能设施建设提速,5G、城市物联网、云边协同新设施升级新型智慧城市基础能力;四是智能中枢不断进化,以数字孪生平台建设为助手,地方积极探索构建新型智慧城市数据枢纽和赋能中心;五是智慧生活服务更加突出成效导向、社会开放和技术创新,政务服务从“能用”向“好用”演进,超级应用服务平台成为生活服务新设施;六是以新型智慧城市为绝佳试验场,各地加强多元化政策支持和量化监测评估,推动数字经济特色布局、差异发展;七是基于信用体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正在形成,多网格融合加速基层共治共管;八是智慧生态立体化防护体系不断完善,新技术赋能大幅提升环保治理效能,互联网+助力构建低碳循环生活方式;九是数字孪生、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融合应用多维度拓展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空间,标准体系不断健全提升新型智慧城市规范发展水平;十是安全保障体系更加凸显个人隐私保护和应用服务供给侧自主安全发展。
展望未来,新型智慧城市需要把握好五大发展要点:一是要更注重新型基础设施的立体统筹布局,二是要更注重前端服务与后端机制同步优化,三是要更注重虚实融合、孪生互动的场景应用,四是要更注重运营服务培育实现长效发展,五是要更注重网络安全确保城市长治久安。
白皮书目录
一、 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沿革
二、 顶层设计:全局谋划奠定智慧发展基础
(一)部分省份高位统筹谋划智慧城市建设
(二)分类推进差异布局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三)注重多规融合与数字政府一体化设计
三、体制机制:制度优化激发多主体合作活力
(一)组织机制上明确专门推进管理机构
(二)管理机制上更强化数资源共享业务协同
(三)运营机制上成立省/市级运营公司长效运营
(四)商业模式上积极探索创新可持续发展模式
(五)参与机制上强调公众参与探索共建共治
四、智能设施:奠定智慧城市发展基石
(一)5G商用赋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发展
(二)城市物联网推动物联感知设施的统筹部署
(三)云边协同构筑城市泛在计算能力
五、智能中枢:形成数据枢纽与赋能中心
(一)城市大数据平台引燃“中台”新热点
(二)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崛起支撑虚实融合发展
(三)共性技术与应用支撑平台赋能行业应用系统
六、智慧生活:构建更加智能贴心的智慧服务
(一)智慧政务服务从“能用”到“好用”
(二)超级应用成为生活服务新设施
(三)技术赋能各领域服务亮点频现
(四)服务供给侧融合开放格局形成
七、智慧生产:因地制宜发展高质量数字经济
(一)数字经济持续升温,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不断升级
(二)地级以上城市成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主战场
(三)特色引领成为各地推动数字产业化核心思路
(四)地方积极探索构建新经济监测体系,辅助科学决策
八、智慧治理:技术赋能支撑智能精准治理
(一)“互联网+监管”助力探索信用“大治理”格局
(二)网格化深度融合全面推进基层共治共管
(三)智能视频监控为安防提供“智慧之眼”
九、智慧生态:立体监管筑牢城市“绿水青山”防线
(一)新技术赋能让环保散乱污治理“明察秋毫”
(二)天地一体化全要素监测网络助力 “透明监管”
(三)“互联网+”助推绿色低碳可循环生活方式
十、技术创新与标准体系:持续突破赋予多维“进化”空间
(一)数字孪生探索虚实交互发展新模式
(二)区块链赋能构建“可信”智慧城市
(三)人工智能全领域融合打造“智能内核”
(四)标准规范持续出台让智慧城市“有规可依”
十一、安全保障体系:供需两侧强化网络安全保护
(一)开展智慧城市移动服务监管加强公众隐私保护
(二)试点带动促进智慧城市供给侧安全可信发展
十二、发展展望
(一)更注重新型基础设施的立体统筹布局
(二)更注重前端服务与后端机制同步优化
(三)更注重虚实融合、孪生互动的场景应用
(四)更注重运营服务培育实现长效发展
(五)更注重网络安全确保城市长治久安
如需下载《中国宽带发展白皮书(2019年)》完成版pdf,请点击链接http://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1911/P020191101400391218356.pdf
2019-11-01中国信通院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讲座第十四讲
大数据: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启新征程。党中央决定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吹响了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并做出了“推动大数据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保障国家数据安全”的战略部署,为我国构筑大数据时代国家综合竞争新优势指明了方向!
今天,我拟回顾大数据的发端、发展和现状,研判大数据的未来趋势,简述我国大数据发展的态势,并汇报我对信息化新阶段和数字经济的认识,以及对我国发展大数据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一、大数据的发端与发展
从文明之初的“结绳记事”,到文字发明后的“文以载道”,再到近现代科学的“数据建模”,数据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承载了人类基于数据和信息认识世界的努力和取得的巨大进步。然而,直到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出现后,为数据处理提供了自动的方法和手段,人类掌握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才实现了质的跃升。信息技术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应用(即信息化),推动数据(信息)成为继物质、能源之后的又一种重要战略资源。
“大数据”作为一种概念和思潮由计算领域发端,之后逐渐延伸到科学和商业领域。大多数学者认为,“大数据”这一概念最早公开出现于1998年,美国高性能计算公司SGI的首席科学家约翰·马西(John Mashey)在一个国际会议报告中指出:随着数据量的快速增长,必将出现数据难理解、难获取、难处理和难组织等四个难题,并用“Big Data(大数据)”来描述这一挑战,在计算领域引发思考。2007年,数据库领域的先驱人物吉姆·格雷(Jim Gray)指出大数据将成为人类触摸、理解和逼近现实复杂系统的有效途径,并认为在实验观测、理论推导和计算仿真等三种科学研究范式后,将迎来第四范式——“数据探索”,后来同行学者将其总结为“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开启了从科研视角审视大数据的热潮。2012年,牛津大学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nberger)在其畅销著作《大数据时代(Big Data:A Revolution That Will Transform How We Live,Work,and Think)》中指出,数据分析将从“随机采样”、“精确求解”和“强调因果”的传统模式演变为大数据时代的“全体数据”、“近似求解”和“只看关联不问因果”的新模式,从而引发商业应用领域对大数据方法的广泛思考与探讨。
大数据于2012、2013年达到其宣传高潮,2014年后概念体系逐渐成形,对其认知亦趋于理性。大数据相关技术、产品、应用和标准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包括数据资源与API、开源平台与工具、数据基础设施、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板块构成的大数据生态系统,并持续发展和不断完善,其发展热点呈现了从技术向应用、再向治理的逐渐迁移。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和沉淀,人们对大数据已经形成基本共识:大数据现象源于互联网及其延伸所带来的无处不在的信息技术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低成本化。大数据泛指无法在可容忍的时间内用传统信息技术和软硬件工具对其进行获取、管理和处理的巨量数据集合,具有海量性、多样性、时效性及可变性等特征,需要可伸缩的计算体系结构以支持其存储、处理和分析。
大数据的价值本质上体现为:提供了一种人类认识复杂系统的新思维和新手段。就理论上而言,在足够小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对现实世界数字化,可以构造一个现实世界的数字虚拟映像,这个映像承载了现实世界的运行规律。在拥有充足的计算能力和高效的数据分析方法的前提下,对这个数字虚拟映像的深度分析,将有可能理解和发现现实复杂系统的运行行为、状态和规律。应该说大数据为人类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和探知客观规律、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新手段,这也是大数据引发经济社会变革最根本性的原因。
二、大数据的现状与趋势
全球范围内,研究发展大数据技术、运用大数据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正成为趋势。下面将从应用、治理和技术三个方面对当前大数据的现状与趋势进行梳理。
一是已有众多成功的大数据应用,但就其效果和深度而言,当前大数据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根据大数据分析预测未来、指导实践的深层次应用将成为发展重点。
按照数据开发应用深入程度的不同,可将众多的大数据应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描述性分析应用,是指从大数据中总结、抽取相关的信息和知识,帮助人们分析发生了什么,并呈现事物的发展历程。如美国的DOMO公司从其企业客户的各个信息系统中抽取、整合数据,再以统计图表等可视化形式,将数据蕴含的信息推送给不同岗位的业务人员和管理者,帮助其更好地了解企业现状,进而做出判断和决策。第二层,预测性分析应用,是指从大数据中分析事物之间的关联关系、发展模式等,并据此对事物发展的趋势进行预测。如微软公司纽约研究院研究员David Rothschild通过收集和分析赌博市场、好莱坞证券交易所、社交媒体用户发布的帖子等大量公开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对多届奥斯卡奖项的归属进行预测。2014和2015年,均准确预测了奥斯卡共24个奖项中的21个,准确率达87.5%。第三层,指导性分析应用,是指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分析不同决策将导致的后果,并对决策进行指导和优化。如无人驾驶汽车分析高精度地图数据和海量的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的实时感知数据,对车辆不同驾驶行为的后果进行预判,并据此指导车辆的自动驾驶。
当前,在大数据应用的实践中,描述性、预测性分析应用多,决策指导性等更深层次分析应用偏少。一般而言,人们做出决策的流程通常包括:认知现状、预测未来和选择策略这三个基本步骤。这些步骤也对应了上述大数据分析应用的三个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应用意味着人类和计算机在决策流程中不同的分工和协作。例如:第一层次的描述性分析中,计算机仅负责将与现状相关的信息和知识展现给人类专家,而对未来态势的判断及对最优策略的选择仍然由人类专家完成。应用层次越深,计算机承担的任务越多、越复杂,效率提升也越大,价值也越大。然而,随着研究应用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前期在大数据分析应用中大放异彩的深度神经网络尚存在基础理论不完善、模型不具可解释性、鲁棒性较差等问题。因此,虽然应用层次最深的决策指导性应用,当前已在人机博弈等非关键性领域取得较好应用效果,但是,在自动驾驶、政府决策、军事指挥、医疗健康等应用价值更高,且与人类生命、财产、发展和安全紧密关联的领域,要真正获得有效应用,仍面临一系列待解决的重大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挑战。在此之前,人们还不敢、也不能放手将更多的任务交由计算机大数据分析系统来完成。这也意味着,虽然已有很多成功的大数据应用案例,但还远未达到我们的预期,大数据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随着应用领域的拓展、技术的提升、数据共享开放机制的完善,以及产业生态的成熟,具有更大潜在价值的预测性和指导性应用将是发展的重点。
二是大数据治理体系远未形成,特别是隐私保护、数据安全与数据共享利用效率之间尚存在明显矛盾,成为制约大数据发展的重要短板,各界已经意识到构建大数据治理体系的重要意义,相关的研究与实践将持续加强。
随着大数据作为战略资源的地位日益凸显,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制约大数据发展最大的短板之一就是:数据治理体系远未形成,如数据资产地位的确立尚未达成共识,数据的确权、流通和管控面临多重挑战;数据壁垒广泛存在,阻碍了数据的共享和开放;法律法规发展滞后,导致大数据应用存在安全与隐私风险;等等。如此种种因素,制约了数据资源中所蕴含价值的挖掘与转化。
其中,隐私、安全与共享利用之间的矛盾问题尤为凸显。一方面,数据共享开放的需求十分迫切。近年来人工智能应用取得的重要进展,主要源于对海量、高质量数据资源的分析和挖掘。而对于单一组织机构而言,往往靠自身的积累难以聚集足够的高质量数据。另外,大数据应用的威力,在很多情况下源于对多源数据的综合融合和深度分析,从而获得从不同角度观察、认知事物的全方位视图。而单个系统、组织的数据往往仅包含事物某个片面、局部的信息,因此,只有通过共享开放和数据跨域流通才能建立信息完整的数据集。
然而,另一方面,数据的无序流通与共享,又可能导致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方面的重大风险,必须对其加以规范和限制。例如,鉴于互联网公司频发的、由于对个人数据的不正当使用而导致的隐私安全问题,欧盟制定了“史上最严格的”数据安全管理法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GDPR),并于2018年5月25日正式生效。《条例》生效后,Facebook和谷歌等互联网企业即被指控强迫用户同意共享个人数据而面临巨额罚款,并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2020年1月1日,被称为美国“最严厉、最全面的个人隐私保护法案”——《加利福利亚消费者隐私法案》(CCPA)将正式生效。CCPA规定了新的消费者权利,旨在加强消费者隐私权和数据安全保护,涉及企业收集的个人信息的访问、删除和共享,企业负有保护个人信息的责任,消费者控制并拥有其个人信息,这是美国目前最具典型意义的州隐私立法,提高了美国保护隐私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过去利用互联网平台中心化搜集用户数据,实现平台化的精准营销的这一典型互联网商业模式将面临重大挑战。
我国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也开展了较长时间的工作,针对互联网环境下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文件。特别是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明确了对个人信息收集、使用及保护的要求,并规定了个人对其个人信息进行更正或删除的权利。2019年,中央网信办发布了《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明确了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的收集、处理、使用和安全监督管理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相信这些法律法规将在促进数据的合规使用、保障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等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从体系化、确保一致性、避免碎片化考虑,制订专门的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是必要的。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这些法律法规也将在客观上不可避免地增加数据流通的成本、降低数据综合利用的效率。如何兼顾发展和安全,平衡效率和风险,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不因噎废食,不对大数据价值的挖掘利用造成过分的负面影响,是当前全世界在数据治理中面临的共同课题。
近年来,围绕大数据治理这一主题及其相关问题,国际上已有不少成功的实践和研究探索工作,诸如在国家层面推出的促进数据共享开放、保障数据安全和保护公民隐私的相关政策和法规,针对企业机构的数据管理能力评估和改善,面向数据质量保证的方法与技术,促进数据互操作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等。然而,考察当前的研究和实践,仍存在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是大数据治理概念的使用相对“狭义”,研究和实践大都以企业组织为对象,仅从个体组织的角度考虑大数据治理的相关问题,这与大数据跨界流动的迫切需求存在矛盾,限制了大数据价值的发挥。二是现有研究实践对大数据治理内涵的理解尚未形成共识,不同研究者从流程设计、信息治理和数据管理应用等不同视角,给出了大数据治理的不同定义,共识的形成尚有待时日!三是大数据治理相关的研究实践多条线索并行,关联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不足。诸如,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和法律制定等较少被纳入大数据治理的视角;数据作为一种资产的地位仍未通过法律法规予以确立,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应用;大数据管理已有不少可用技术与产品,但还缺乏完善的多层级管理体制和高效管理机制;如何有机结合技术与标准,建立良好的大数据共享与开放环境仍需要进一步探索。缺少系统化设计,仅仅在已有的相关体系上进行扩展和延伸,可能会导致数据治理的“碎片化”和一致性缺失等等。
当前,各界已经普遍认识到了大数据治理的重要意义,大数据治理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大数据发展重点,但仍处在发展的雏形阶段,推进大数据治理体系建设将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需要持续努力的方向。
三是数据规模高速增长,现有技术体系难以满足大数据应用的需求,大数据理论与技术远未成熟,未来信息技术体系将需要颠覆式创新和变革。
近年来,数据规模呈几何级数高速成长。据国际信息技术咨询企业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报告,2020年全球数据存储量将达到44ZB(1021),到2030年将达到2500ZB。当前,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已经大大超过处理能力的上限,从而导致大量数据因无法或来不及处理,而处于未被利用、价值不明的状态,这些数据被称为“暗数据”。据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的研究报告估计,大多数企业仅对其所有数据的1%进行了分析应用。
近年来,大数据获取、存储、管理、处理、分析等相关的技术已有显著进展,但是大数据技术体系尚不完善,大数据基础理论的研究仍处于萌芽期。首先,大数据定义虽已达成初步共识,但许多本质问题仍存在争议,例如:数据驱动与规则驱动的对立统一、“关联”与“因果”的辩证关系、“全数据”的时空相对性、分析模型的可解释性与鲁棒性等;其次,针对特定数据集和特定问题域已有不少专用解决方案,是否有可能形成“通用”或“领域通用”的统一技术体系,仍有待未来的技术发展给出答案;其三,应用超前于理论和技术发展,数据分析的结论往往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对这些结论的使用仍需保持谨慎态度。
推演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较长时期内仍将保持渐进式发展态势,随技术发展带来的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将远远落后于按指数增长模式快速递增的数据体量,数据处理能力与数据资源规模之间的“剪刀差”将随时间持续扩大,大数据现象将长期存在。在此背景下,大数据现象倒逼技术变革,将使得信息技术体系进行一次重构,这也带来了颠覆式发展的机遇。例如,计算机体系结构以数据为中心的宏观走向和存算一体的微观走向,软件定义方法论的广泛采用,云边端融合的新型计算模式等;网络通信向宽带、移动、泛在发展,海量数据的快速传输和汇聚带来的网络的Pb/s级带宽需求,千亿级设备联网带来的Gb/s级高密度泛在移动接入需求;大数据的时空复杂度亟需在表示、组织、处理和分析等方面的基础性原理性突破,高性能、高时效、高吞吐等极端化需求呼唤基础器件的创新和变革;软硬件开源开放趋势导致产业发展生态的重构;等等。
三、大数据与数字经济
大数据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更是信息化进程的新阶段,其发展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形成与繁荣。信息化已经历了两次高速发展的浪潮,始于上世纪80年代,随个人计算机大规模普及应用所带来的以单机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信息化1.0),及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互联网大规模商用进程所推动的以联网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化(信息化2.0)。当前,我们正在进入以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阶段(信息化3.0)。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的大背景下,以“万物均需互联、一切皆可编程”为目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呈融合发展新态势。
在信息化发展历程中,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三条并行不悖的主线。数字化奠定基础,实现数据资源的获取和积累;网络化构建平台,促进数据资源的流通和汇聚;智能化展现能力,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呈现信息应用的类人智能,帮助人类更好地认知复杂事物和解决问题。
信息化新阶段开启的另一个重要表征是信息技术开始从助力经济发展的辅助工具向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转变,进而催生一种新的经济范式—“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化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业为依托,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经济形态。从构成上看,农业经济属单层结构,以农业为主,配合以其他行业,以人力、畜力和自然力为动力,使用手工工具,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社会分工不明显,行业间相对独立;工业经济是两层结构,即提供能源动力和行业制造设备的装备制造产业,以及工业化后的各行各业,并形成分工合作的工业体系。数字经济则可分为三个层次:提供核心动能的信息技术及其装备产业、深度信息化的各行各业以及跨行业数据融合应用的数据增值产业。当前,数字经济正处于成型展开期,将进入信息技术引领经济发展的爆发期、黄金期!
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如果说过去20多年,互联网高速发展引发了一场社会经济的“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现在可以看到,互联网革命的上半场已经结束。上半场的主要特征是“2C”(面向最终用户),主战场是面向个人提供社交、购物、教育、娱乐等服务,可称为“消费互联网”。而互联网革命的下半场正在开启,其主要特征将是“2B”(面向组织机构),重点在于促进供给侧的深刻变革,互联网应用将面向各行业,特别是制造业,以优化资源配置、提质增效为目标,构建以工业物联为基础和工业大数据为要素的工业互联网。作为互联网发展的新领域,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产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它通过人、机、物的深度互联,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链接,推动形成新的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当前,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拉开帷幕,在全球范围内不断颠覆传统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而我国正处于由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变的关键期,需要抓住历史机遇期,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形成竞争新优势。我国是制造大国和互联网大国,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具备丰富的应用场景、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推进动力。
数字经济未来发展呈现如下趋势:一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逐步演化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设施,并将对原有的物理基础设施完成深度信息化改造和软件定义,在其支撑下,人类极大地突破了沟通和协作的时空约束,推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模式快速发展。以平台经济中的零售平台为例,百货大楼在前互联网时代对促进零售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伴随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平台逐渐兴起。与要求供需方必须在同一时空达成交易的百货大楼不同,电子商务平台依托互联网,将遍布全球各个角落的消费者、供货方连接在一起,并聚合物流、支付、信用管理等配套服务,突破了时空约束,大幅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按阿里研究院的报告,过去十年间,中国电子商务规模增长了10倍,并呈加速发展趋势。二是各行业工业互联网的构建将促进各种业态围绕信息化主线深度协作、融合,在完成自身提升变革的同时,不断催生新的业态,并使一些传统业态走向消亡。如随着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成熟和应用,传统出租车业态将可能面临消亡。其他很多重复性的、对创新创意要求不高的传统行业也将退出历史舞台。2017年10月,《纽约客》杂志报道了剑桥大学两名研究者对未来365种职业被信息技术淘汰的可能性分析,其中电话推销员、打字员、会计等职业高居榜首。三是在信息化理念和政务大数据的支撑下,政府的综合管理服务能力和政务服务的便捷性持续提升,公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形成共策共商共治的良好生态。四是信息技术体系将完成蜕变升华式的重构,释放出远超当前的技术能力,从而使蕴含在大数据中的巨大价值得以充分释放,带来数字经济的爆发式增长。
四、我国大数据发展的态势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回顾过去几年的发展,我国大数据发展可总结为:“进步长足,基础渐厚;喧嚣已逝,理性回归;成果丰硕,短板仍在;势头强劲,前景光明”。
作为人口大国和制造大国,我国数据产生能力巨大,大数据资源极为丰富。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推进,各行业的数据资源采集、应用能力不断提升,将会导致更快更多的数据积累。预计到2020年,我国数据总量有望达到8000EB(1018),占全球数据总量的21%,将成为名列前茅的数据资源大国和全球数据中心。
我国互联网大数据领域发展态势良好,市场化程度较高,一些互联网公司建成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大数据存储与处理平台,并在移动支付、网络征信、电子商务等应用领域取得国际先进甚至领先的重要进展。然而,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还远不够,行业大数据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明显不足,生态系统亟待形成和发展。
随着政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各级政府积累了大量与公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并成为最具价值数据的保有者。如何盘活这些数据,更好地支撑政府决策和便民服务,进而引领促进大数据事业发展,是事关全局的关键。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其中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并明确了时间节点,2017年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基本形成;2018年建成政府主导的数据共享开放平台,打通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间的数据壁垒,并在部分领域开展应用试点;2020年实现政府数据集的普遍开放。随后,国务院和国务院办公厅又陆续印发了系列文件,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等,推进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政务信息系统整合、互联、协同和数据共享,用政务大数据支撑“放管服”改革落地,建设数字政府和智慧政府。目前,我国政务领域的数据开放共享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明显效果。例如:浙江省推出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以衢州市不动产交易为例,通过设立综合窗口再造业务流程,群众由原来跑国土、住建、税务3个窗口8次提交3套材料,变为只跑综合窗口1个窗口1次提交1套材料,效率大幅提高。据有关统计,截至2019年上半年,我国已有82个省级、副省级和地级政府上线了数据开放平台,涉及41.93%的省级行政区、66.67%的副省级城市和18.55%的地级城市。
我国已经具备加快技术创新的良好基础。在科研投入方面,前期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在大规模集群计算、服务器、处理器芯片、基础软件等方面系统性部署了研发任务,成绩斐然。“十三五”期间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实施了“云计算和大数据”重点专项。当前科技创新2030大数据重大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部署中。我国在大数据内存计算、协处理芯片、分析方法等方面突破了一些关键技术,特别是打破“信息孤岛”的数据互操作技术和互联网大数据应用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大数据存储、处理方面,研发了一些重要产品,有效地支撑了大数据应用;国内互联网公司推出的大数据平台和服务,处理能力跻身世界前列。
国家大数据战略实施以来,地方政府纷纷响应联动、积极谋划布局。国家发改委组织建设11个国家大数据工程实验室,为大数据领域相关技术创新提供支撑和服务。发改委、工信部、中央网信办联合批复贵州、上海、京津冀、珠三角等8个综合试验区,正在加快建设。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促进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政策、发展方案、专项政策和规章制度等,使大数据发展呈蓬勃之势。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大数据方面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补上的短板。
一是大数据治理体系尚待构建。首先,法律法规滞后。目前,我国尚无真正意义上的数据管理法规,只在少数相关法律条文中有涉及到数据管理、数据安全等规范的内容,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数据管理需求。其次,共享开放程度低。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将有利于打通不同部门和系统的壁垒,促进数据流转,形成覆盖全面的大数据资源,为大数据分析应用奠定基础。我国政府机构和公共部门已经掌握巨大的数据资源,但存在“不愿”、“不敢”和“不会”共享开放的问题。例如: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由于技术人员缺乏,政务业务流程优化不足,涉及部门多、链条长,长期以来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等问题,导致很多地区、乡镇的综合性窗口难建立、数据难流动、业务系统难协调。同时,由于办事流程不规范,网上办事大厅指南五花八门,以至于同一个县市办理同一项事件,需要的材料、需要集成的数据在各乡镇的政务审批系统里却各有不同,造成群众不能一次性获得准确的相关信息而需要“跑多次”。当前,我国的政务数据共享开放进程,相对于《行动纲要》明确的时间节点,已明显落后,且数据质量堪忧。不少地方的政务数据开放平台,仍然存在标准不统一、数据不完整、不好用甚至不可用等问题。政务数据共享开放意义重大,仍需要坚持不懈地持续推进。此外,在数据共享与开放的实施过程中,各地还存在片面强调数据物理集中的“一刀切”现象,对已有信息化建设投资保护不足,造成新的浪费。第三,安全隐患增多。近年来,数据安全和隐私数据泄露事件频发,凸显大数据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在采集、存储、跨境跨系统流转、利用、交易和销毁等环节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真假难辨,多系统、多环节的信息隐性留存,导致数据跨境跨系统流转追踪难、控制难,数据确权和可信销毁也更加困难。
二是核心技术薄弱。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的落后导致我国信息技术长期存在“空心化”和“低端化”问题,大数据时代需避免此问题在新一轮发展中再次出现。近年来,我国在大数据应用领域取得较大进展,但是基础理论、核心器件和算法、软件等层面,较之美国等技术发达国家仍明显落后。在大数据管理、处理系统与工具方面,我国主要依赖国外开源社区的开源软件,然而,由于我国对国际开源社区的影响力较弱,导致对大数据技术生态缺乏自主可控能力,成为制约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和国际化运营的重大隐患。
三是融合应用有待深化。我国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不够深入,主要问题表现在:基础设施配置不到位,数据采集难度大;缺乏有效引导与支撑,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缓慢;缺乏自主可控的数据互联共享平台等。当前,工业互联网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新领域,然而仍存在不少问题:政府热、企业冷,政府时有“项目式”、“运动式”推进,而企业由于没看到直接、快捷的好处,接受度低;设备设施的数字化率和联网率偏低;大多数大企业仍然倾向打造难以与外部系统交互数据的封闭系统,而众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和能力严重不足;国外厂商的设备在我国具有垄断地位,这些企业纷纷推出相应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抢占工业领域的大数据基础服务市场。
五、若干思考和建议
最后,我想基于自己在大数据领域的研究实践,汇报若干思考和建议。一家之见,仅供参考。
(一)大力发展行业大数据应用
当前,我国互联网领域的大数据应用市场化程度高、发展较好,但行业应用广度和深度明显不足,生态系统亟待形成和发展。事实上,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的行业大数据应用蕴含了更加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价值。以制造业为例,麦肯锡研究报告称:制造企业在利用大数据技术后,其生产成本能够降低10%—15%。而大数据技术对制造业的影响远非成本这一个方面。利用源于产品生命周期中市场、设计、制造、服务、再利用等各个环节数据,制造业企业可以更加精细、个性化地了解客户需求;建立更加精益化、柔性化、智能化的生产系统;创造包括销售产品、服务、价值等多样的商业模式;并实现从应激式到预防式的工业系统运转管理模式的转变。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一个国家竞争力背后的强大力量支撑。我国制造业位居世界第一,却大而不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高端和高价值产品欠缺,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中低端,大力推动制造业大数据应用的发展,对产业升级转型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不同行业领域正在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网络化重构、智能化提升,推动行业大数据应用,也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基础。
(二)建立系统全面的大数据治理体系
大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强大的信息技术产业和全面深度信息化赋能的传统行业无疑是数字经济的基础!大数据治理须从营造大数据产业发展环境的视角予以全面、系统化考虑!
我以为,在一国之范围内,大数据治理体系建设涉及国家、行业和组织三个层次,至少包含数据的资产地位确立、管理体制机制、共享与开放、安全与隐私保护等四方面内容,需要从制度法规、标准规范、应用实践和支撑技术等视角多管齐下,提供支撑。
在国家层次,重点是要在法律法规层面明确数据的资产地位,奠定数据确权、流通、交易和保护的基础,制定促进数据共享开放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促进政务数据和行业数据的融合应用,并且出台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保障国家、组织和个人的数据安全。在行业层次,重点是要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框架下,充分考虑本行业中企业的共同利益与长效发展,建立规范行业数据管理的组织机构和数据管控制度,制定行业内数据共享与开放的规则和技术规范,促进行业内数据的共享交换和融合应用。在组织层次,重点是要提升企业对数据全生命期的管理能力,促进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数据流通,提升数据变现能力,保障企业自身的数据安全及客户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信息。
在数据治理体系建设中,数据共享开放是大数据资源建设的前提,在现阶段重要性尤其突出。在平衡数据共享开放和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的关系时,我以为,还是需要强调应用先行、安全并重的原则。数据共享开放不应被孤立看待,可能需要综合考虑数据的使用场合及数据主体的权益。如,数据集中管理可能带来保管上的安全问题,然而数据融合才能产生价值,一定程度的集中是趋势所在,也更利于建立更强大可靠的保护机制;多源数据的融合可能导致信息泄露,然而在确知风险前,是否需要因其“可能性”而拒绝技术的应用?数据脱敏仍然可能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是否允许个体在知情前提下“用隐私换方便”、“用隐私换治疗换健康”?是否允许使用符合当前“标准”、但无法确保未来一定不出现信息泄露的脱敏方法,并对相关应用予以免责?当然,加强兼顾隐私保护、数据安全和数据流动利用的新技术研发,也非常必要。当前,如安全多方计算、同态加密、联邦学习等技术研发,希望允许拥有数据的各方在不向其他组织或个人公开数据中所含敏感信息的情况下,实现数据的融合利用。虽然这些技术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因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受到普遍关注。
另外,打破信息孤岛、盘活数据存量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而在此过程中,不宜过分强调物理集中,而应将逻辑互联作为打通信息“孤岛”的手段,逻辑互联先行,物理集中跟进。在数据共享体系建设中,需要在一定层级上构建物理分散、逻辑统一、管控可信、标准一致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在不改变现有信息系统与数据资源的所有权及管理格局的前提下,明晰责权利,即:数据应用部门提需求、数据拥有部门做响应、交换平台管理部门保流转。同时,集约化的政务云建设正成为政府、企业建设新的信息系统的首选方案,如何在新一轮建设热潮中,从规划、立项审批、建设、审计等环节以及方案指导、标准规范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给予全方位保障,尽可能避免新“孤岛”的产生,也是一项重大挑战。
(三)以开源为基础构建自主可控的大数据产业生态
在大数据时代,软件开源和硬件开放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掌控开源生态,已成为国际产业竞争的焦点。建议采用“参与融入、蓄势引领”的开源推进策略,一方面鼓励我国企业积极“参与融入”国际成熟的开源社区,争取话语权;另一方面,也要在建设基于中文的开源社区方面加大投入,汇聚国内软硬件资源和开源人才,打造自主可控开源生态,在学习实践中逐渐成长壮大,伺机实现引领发展。中文开源社区的建设,需要国家在开源相关政策法规和开源基金会制度建立方面给予支持。此外,在开源背景下,对“自主可控”的内涵定义也有待更新,不一定强调硬件设计和软件代码的所有权,更多应体现在对硬件设计方案和软件代码的理解、掌握、改进及应用能力。
(四)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并筹划布局跨国数据共享机制
2018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经之路”,“各国都是全球合作链条中的一环”。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应该积极推动在大数据技术和应用方面的国际合作,建立跨国数据共享机制,与其他国家一起分享数字经济的红利,同时也使我国获得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积极促进数字经济下人类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发展。各国在合作的各个领域都将产生大量的数据。建议积极推进跨国的大数据治理合作,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数据跨境流动,从而形成围绕国家合作各个领域的大数据资源,为数字经济领域的国际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一带一路”沿线大都属发展中国家,无论技术还是经济水平较之发达国家都有明显差距。而数字经济这一新经济形态的成型发展将带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期。经济后发国家有机会在新经济的全球垄断性格局形成之前,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并且由于没有“路径依赖”所带来的历史包袱,也有可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五)未雨绸缪,防范大数据发展可能带来的新风险
大数据发展可能导致一系列新的风险。例如,数据垄断可能导致数据“黑洞”现象。一些企业凭借先发展起来的行业优势,不断获取行业数据,但却“有收无放”,呈现出数据垄断的趋势。这种数据垄断不仅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可能对国家安全带来冲击和影响。又如,数据和算法可能导致人们对其过分“依赖”及社会“被割裂”等伦理问题。大数据分析算法根据各种数据推测用户的偏好并推荐内容,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人们只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信息,从而使人群被割裂为多个相互之间难以沟通、理解的群体,其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将是难以“亡羊补牢”的。
需要看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这场社会经济“革命”,在广度、深度和速度上都将是空前的,也会是远远超出我们从工业社会获得的常识和认知、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的,适应信息社会的个体素质的养成、满足未来各种新兴业态就业需求的合格劳动者的培养,将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唯有全民提升对大数据的正确认知,具备用大数据思维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才有可能积极防范大数据带来的新风险;唯有加快培养适应未来需求的合格人才,才有可能在数字经济时代形成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我的汇报结束,谢谢大家!
(主讲人:梅宏,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2019-10-31人大网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讲座第十四讲
大数据: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启新征程。党中央决定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吹响了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并做出了“推动大数据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保障国家数据安全”的战略部署,为我国构筑大数据时代国家综合竞争新优势指明了方向!
今天,我拟回顾大数据的发端、发展和现状,研判大数据的未来趋势,简述我国大数据发展的态势,并汇报我对信息化新阶段和数字经济的认识,以及对我国发展大数据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一、大数据的发端与发展
从文明之初的“结绳记事”,到文字发明后的“文以载道”,再到近现代科学的“数据建模”,数据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承载了人类基于数据和信息认识世界的努力和取得的巨大进步。然而,直到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出现后,为数据处理提供了自动的方法和手段,人类掌握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才实现了质的跃升。信息技术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应用(即信息化),推动数据(信息)成为继物质、能源之后的又一种重要战略资源。
“大数据”作为一种概念和思潮由计算领域发端,之后逐渐延伸到科学和商业领域。大多数学者认为,“大数据”这一概念最早公开出现于1998年,美国高性能计算公司SGI的首席科学家约翰·马西(John Mashey)在一个国际会议报告中指出:随着数据量的快速增长,必将出现数据难理解、难获取、难处理和难组织等四个难题,并用“Big Data(大数据)”来描述这一挑战,在计算领域引发思考。2007年,数据库领域的先驱人物吉姆·格雷(Jim Gray)指出大数据将成为人类触摸、理解和逼近现实复杂系统的有效途径,并认为在实验观测、理论推导和计算仿真等三种科学研究范式后,将迎来第四范式——“数据探索”,后来同行学者将其总结为“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开启了从科研视角审视大数据的热潮。2012年,牛津大学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nberger)在其畅销著作《大数据时代(Big Data:A Revolution That Will Transform How We Live,Work,and Think)》中指出,数据分析将从“随机采样”、“精确求解”和“强调因果”的传统模式演变为大数据时代的“全体数据”、“近似求解”和“只看关联不问因果”的新模式,从而引发商业应用领域对大数据方法的广泛思考与探讨。
大数据于2012、2013年达到其宣传高潮,2014年后概念体系逐渐成形,对其认知亦趋于理性。大数据相关技术、产品、应用和标准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包括数据资源与API、开源平台与工具、数据基础设施、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板块构成的大数据生态系统,并持续发展和不断完善,其发展热点呈现了从技术向应用、再向治理的逐渐迁移。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和沉淀,人们对大数据已经形成基本共识:大数据现象源于互联网及其延伸所带来的无处不在的信息技术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低成本化。大数据泛指无法在可容忍的时间内用传统信息技术和软硬件工具对其进行获取、管理和处理的巨量数据集合,具有海量性、多样性、时效性及可变性等特征,需要可伸缩的计算体系结构以支持其存储、处理和分析。
大数据的价值本质上体现为:提供了一种人类认识复杂系统的新思维和新手段。就理论上而言,在足够小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对现实世界数字化,可以构造一个现实世界的数字虚拟映像,这个映像承载了现实世界的运行规律。在拥有充足的计算能力和高效的数据分析方法的前提下,对这个数字虚拟映像的深度分析,将有可能理解和发现现实复杂系统的运行行为、状态和规律。应该说大数据为人类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和探知客观规律、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新手段,这也是大数据引发经济社会变革最根本性的原因。
二、大数据的现状与趋势
全球范围内,研究发展大数据技术、运用大数据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正成为趋势。下面将从应用、治理和技术三个方面对当前大数据的现状与趋势进行梳理。
一是已有众多成功的大数据应用,但就其效果和深度而言,当前大数据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根据大数据分析预测未来、指导实践的深层次应用将成为发展重点。
按照数据开发应用深入程度的不同,可将众多的大数据应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描述性分析应用,是指从大数据中总结、抽取相关的信息和知识,帮助人们分析发生了什么,并呈现事物的发展历程。如美国的DOMO公司从其企业客户的各个信息系统中抽取、整合数据,再以统计图表等可视化形式,将数据蕴含的信息推送给不同岗位的业务人员和管理者,帮助其更好地了解企业现状,进而做出判断和决策。第二层,预测性分析应用,是指从大数据中分析事物之间的关联关系、发展模式等,并据此对事物发展的趋势进行预测。如微软公司纽约研究院研究员David Rothschild通过收集和分析赌博市场、好莱坞证券交易所、社交媒体用户发布的帖子等大量公开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对多届奥斯卡奖项的归属进行预测。2014和2015年,均准确预测了奥斯卡共24个奖项中的21个,准确率达87.5%。第三层,指导性分析应用,是指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分析不同决策将导致的后果,并对决策进行指导和优化。如无人驾驶汽车分析高精度地图数据和海量的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的实时感知数据,对车辆不同驾驶行为的后果进行预判,并据此指导车辆的自动驾驶。
当前,在大数据应用的实践中,描述性、预测性分析应用多,决策指导性等更深层次分析应用偏少。一般而言,人们做出决策的流程通常包括:认知现状、预测未来和选择策略这三个基本步骤。这些步骤也对应了上述大数据分析应用的三个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应用意味着人类和计算机在决策流程中不同的分工和协作。例如:第一层次的描述性分析中,计算机仅负责将与现状相关的信息和知识展现给人类专家,而对未来态势的判断及对最优策略的选择仍然由人类专家完成。应用层次越深,计算机承担的任务越多、越复杂,效率提升也越大,价值也越大。然而,随着研究应用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前期在大数据分析应用中大放异彩的深度神经网络尚存在基础理论不完善、模型不具可解释性、鲁棒性较差等问题。因此,虽然应用层次最深的决策指导性应用,当前已在人机博弈等非关键性领域取得较好应用效果,但是,在自动驾驶、政府决策、军事指挥、医疗健康等应用价值更高,且与人类生命、财产、发展和安全紧密关联的领域,要真正获得有效应用,仍面临一系列待解决的重大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挑战。在此之前,人们还不敢、也不能放手将更多的任务交由计算机大数据分析系统来完成。这也意味着,虽然已有很多成功的大数据应用案例,但还远未达到我们的预期,大数据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随着应用领域的拓展、技术的提升、数据共享开放机制的完善,以及产业生态的成熟,具有更大潜在价值的预测性和指导性应用将是发展的重点。
二是大数据治理体系远未形成,特别是隐私保护、数据安全与数据共享利用效率之间尚存在明显矛盾,成为制约大数据发展的重要短板,各界已经意识到构建大数据治理体系的重要意义,相关的研究与实践将持续加强。
随着大数据作为战略资源的地位日益凸显,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制约大数据发展最大的短板之一就是:数据治理体系远未形成,如数据资产地位的确立尚未达成共识,数据的确权、流通和管控面临多重挑战;数据壁垒广泛存在,阻碍了数据的共享和开放;法律法规发展滞后,导致大数据应用存在安全与隐私风险;等等。如此种种因素,制约了数据资源中所蕴含价值的挖掘与转化。
其中,隐私、安全与共享利用之间的矛盾问题尤为凸显。一方面,数据共享开放的需求十分迫切。近年来人工智能应用取得的重要进展,主要源于对海量、高质量数据资源的分析和挖掘。而对于单一组织机构而言,往往靠自身的积累难以聚集足够的高质量数据。另外,大数据应用的威力,在很多情况下源于对多源数据的综合融合和深度分析,从而获得从不同角度观察、认知事物的全方位视图。而单个系统、组织的数据往往仅包含事物某个片面、局部的信息,因此,只有通过共享开放和数据跨域流通才能建立信息完整的数据集。
然而,另一方面,数据的无序流通与共享,又可能导致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方面的重大风险,必须对其加以规范和限制。例如,鉴于互联网公司频发的、由于对个人数据的不正当使用而导致的隐私安全问题,欧盟制定了“史上最严格的”数据安全管理法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GDPR),并于2018年5月25日正式生效。《条例》生效后,Facebook和谷歌等互联网企业即被指控强迫用户同意共享个人数据而面临巨额罚款,并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2020年1月1日,被称为美国“最严厉、最全面的个人隐私保护法案”——《加利福利亚消费者隐私法案》(CCPA)将正式生效。CCPA规定了新的消费者权利,旨在加强消费者隐私权和数据安全保护,涉及企业收集的个人信息的访问、删除和共享,企业负有保护个人信息的责任,消费者控制并拥有其个人信息,这是美国目前最具典型意义的州隐私立法,提高了美国保护隐私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过去利用互联网平台中心化搜集用户数据,实现平台化的精准营销的这一典型互联网商业模式将面临重大挑战。
我国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也开展了较长时间的工作,针对互联网环境下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文件。特别是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明确了对个人信息收集、使用及保护的要求,并规定了个人对其个人信息进行更正或删除的权利。2019年,中央网信办发布了《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明确了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的收集、处理、使用和安全监督管理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相信这些法律法规将在促进数据的合规使用、保障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等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从体系化、确保一致性、避免碎片化考虑,制订专门的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是必要的。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这些法律法规也将在客观上不可避免地增加数据流通的成本、降低数据综合利用的效率。如何兼顾发展和安全,平衡效率和风险,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不因噎废食,不对大数据价值的挖掘利用造成过分的负面影响,是当前全世界在数据治理中面临的共同课题。
近年来,围绕大数据治理这一主题及其相关问题,国际上已有不少成功的实践和研究探索工作,诸如在国家层面推出的促进数据共享开放、保障数据安全和保护公民隐私的相关政策和法规,针对企业机构的数据管理能力评估和改善,面向数据质量保证的方法与技术,促进数据互操作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等。然而,考察当前的研究和实践,仍存在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是大数据治理概念的使用相对“狭义”,研究和实践大都以企业组织为对象,仅从个体组织的角度考虑大数据治理的相关问题,这与大数据跨界流动的迫切需求存在矛盾,限制了大数据价值的发挥。二是现有研究实践对大数据治理内涵的理解尚未形成共识,不同研究者从流程设计、信息治理和数据管理应用等不同视角,给出了大数据治理的不同定义,共识的形成尚有待时日!三是大数据治理相关的研究实践多条线索并行,关联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不足。诸如,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和法律制定等较少被纳入大数据治理的视角;数据作为一种资产的地位仍未通过法律法规予以确立,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应用;大数据管理已有不少可用技术与产品,但还缺乏完善的多层级管理体制和高效管理机制;如何有机结合技术与标准,建立良好的大数据共享与开放环境仍需要进一步探索。缺少系统化设计,仅仅在已有的相关体系上进行扩展和延伸,可能会导致数据治理的“碎片化”和一致性缺失等等。
当前,各界已经普遍认识到了大数据治理的重要意义,大数据治理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大数据发展重点,但仍处在发展的雏形阶段,推进大数据治理体系建设将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需要持续努力的方向。
三是数据规模高速增长,现有技术体系难以满足大数据应用的需求,大数据理论与技术远未成熟,未来信息技术体系将需要颠覆式创新和变革。
近年来,数据规模呈几何级数高速成长。据国际信息技术咨询企业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报告,2020年全球数据存储量将达到44ZB(1021),到2030年将达到2500ZB。当前,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已经大大超过处理能力的上限,从而导致大量数据因无法或来不及处理,而处于未被利用、价值不明的状态,这些数据被称为“暗数据”。据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的研究报告估计,大多数企业仅对其所有数据的1%进行了分析应用。
近年来,大数据获取、存储、管理、处理、分析等相关的技术已有显著进展,但是大数据技术体系尚不完善,大数据基础理论的研究仍处于萌芽期。首先,大数据定义虽已达成初步共识,但许多本质问题仍存在争议,例如:数据驱动与规则驱动的对立统一、“关联”与“因果”的辩证关系、“全数据”的时空相对性、分析模型的可解释性与鲁棒性等;其次,针对特定数据集和特定问题域已有不少专用解决方案,是否有可能形成“通用”或“领域通用”的统一技术体系,仍有待未来的技术发展给出答案;其三,应用超前于理论和技术发展,数据分析的结论往往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对这些结论的使用仍需保持谨慎态度。
推演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较长时期内仍将保持渐进式发展态势,随技术发展带来的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将远远落后于按指数增长模式快速递增的数据体量,数据处理能力与数据资源规模之间的“剪刀差”将随时间持续扩大,大数据现象将长期存在。在此背景下,大数据现象倒逼技术变革,将使得信息技术体系进行一次重构,这也带来了颠覆式发展的机遇。例如,计算机体系结构以数据为中心的宏观走向和存算一体的微观走向,软件定义方法论的广泛采用,云边端融合的新型计算模式等;网络通信向宽带、移动、泛在发展,海量数据的快速传输和汇聚带来的网络的Pb/s级带宽需求,千亿级设备联网带来的Gb/s级高密度泛在移动接入需求;大数据的时空复杂度亟需在表示、组织、处理和分析等方面的基础性原理性突破,高性能、高时效、高吞吐等极端化需求呼唤基础器件的创新和变革;软硬件开源开放趋势导致产业发展生态的重构;等等。
三、大数据与数字经济
大数据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更是信息化进程的新阶段,其发展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形成与繁荣。信息化已经历了两次高速发展的浪潮,始于上世纪80年代,随个人计算机大规模普及应用所带来的以单机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信息化1.0),及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互联网大规模商用进程所推动的以联网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化(信息化2.0)。当前,我们正在进入以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阶段(信息化3.0)。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的大背景下,以“万物均需互联、一切皆可编程”为目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呈融合发展新态势。
在信息化发展历程中,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三条并行不悖的主线。数字化奠定基础,实现数据资源的获取和积累;网络化构建平台,促进数据资源的流通和汇聚;智能化展现能力,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呈现信息应用的类人智能,帮助人类更好地认知复杂事物和解决问题。
信息化新阶段开启的另一个重要表征是信息技术开始从助力经济发展的辅助工具向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转变,进而催生一种新的经济范式—“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化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业为依托,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经济形态。从构成上看,农业经济属单层结构,以农业为主,配合以其他行业,以人力、畜力和自然力为动力,使用手工工具,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社会分工不明显,行业间相对独立;工业经济是两层结构,即提供能源动力和行业制造设备的装备制造产业,以及工业化后的各行各业,并形成分工合作的工业体系。数字经济则可分为三个层次:提供核心动能的信息技术及其装备产业、深度信息化的各行各业以及跨行业数据融合应用的数据增值产业。当前,数字经济正处于成型展开期,将进入信息技术引领经济发展的爆发期、黄金期!
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如果说过去20多年,互联网高速发展引发了一场社会经济的“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现在可以看到,互联网革命的上半场已经结束。上半场的主要特征是“2C”(面向最终用户),主战场是面向个人提供社交、购物、教育、娱乐等服务,可称为“消费互联网”。而互联网革命的下半场正在开启,其主要特征将是“2B”(面向组织机构),重点在于促进供给侧的深刻变革,互联网应用将面向各行业,特别是制造业,以优化资源配置、提质增效为目标,构建以工业物联为基础和工业大数据为要素的工业互联网。作为互联网发展的新领域,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产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它通过人、机、物的深度互联,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链接,推动形成新的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当前,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拉开帷幕,在全球范围内不断颠覆传统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而我国正处于由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变的关键期,需要抓住历史机遇期,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形成竞争新优势。我国是制造大国和互联网大国,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具备丰富的应用场景、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推进动力。
数字经济未来发展呈现如下趋势:一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逐步演化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设施,并将对原有的物理基础设施完成深度信息化改造和软件定义,在其支撑下,人类极大地突破了沟通和协作的时空约束,推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模式快速发展。以平台经济中的零售平台为例,百货大楼在前互联网时代对促进零售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伴随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平台逐渐兴起。与要求供需方必须在同一时空达成交易的百货大楼不同,电子商务平台依托互联网,将遍布全球各个角落的消费者、供货方连接在一起,并聚合物流、支付、信用管理等配套服务,突破了时空约束,大幅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按阿里研究院的报告,过去十年间,中国电子商务规模增长了10倍,并呈加速发展趋势。二是各行业工业互联网的构建将促进各种业态围绕信息化主线深度协作、融合,在完成自身提升变革的同时,不断催生新的业态,并使一些传统业态走向消亡。如随着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成熟和应用,传统出租车业态将可能面临消亡。其他很多重复性的、对创新创意要求不高的传统行业也将退出历史舞台。2017年10月,《纽约客》杂志报道了剑桥大学两名研究者对未来365种职业被信息技术淘汰的可能性分析,其中电话推销员、打字员、会计等职业高居榜首。三是在信息化理念和政务大数据的支撑下,政府的综合管理服务能力和政务服务的便捷性持续提升,公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形成共策共商共治的良好生态。四是信息技术体系将完成蜕变升华式的重构,释放出远超当前的技术能力,从而使蕴含在大数据中的巨大价值得以充分释放,带来数字经济的爆发式增长。
四、我国大数据发展的态势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回顾过去几年的发展,我国大数据发展可总结为:“进步长足,基础渐厚;喧嚣已逝,理性回归;成果丰硕,短板仍在;势头强劲,前景光明”。
作为人口大国和制造大国,我国数据产生能力巨大,大数据资源极为丰富。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推进,各行业的数据资源采集、应用能力不断提升,将会导致更快更多的数据积累。预计到2020年,我国数据总量有望达到8000EB(1018),占全球数据总量的21%,将成为名列前茅的数据资源大国和全球数据中心。
我国互联网大数据领域发展态势良好,市场化程度较高,一些互联网公司建成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大数据存储与处理平台,并在移动支付、网络征信、电子商务等应用领域取得国际先进甚至领先的重要进展。然而,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还远不够,行业大数据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明显不足,生态系统亟待形成和发展。
随着政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各级政府积累了大量与公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并成为最具价值数据的保有者。如何盘活这些数据,更好地支撑政府决策和便民服务,进而引领促进大数据事业发展,是事关全局的关键。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其中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并明确了时间节点,2017年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基本形成;2018年建成政府主导的数据共享开放平台,打通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间的数据壁垒,并在部分领域开展应用试点;2020年实现政府数据集的普遍开放。随后,国务院和国务院办公厅又陆续印发了系列文件,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等,推进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政务信息系统整合、互联、协同和数据共享,用政务大数据支撑“放管服”改革落地,建设数字政府和智慧政府。目前,我国政务领域的数据开放共享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明显效果。例如:浙江省推出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以衢州市不动产交易为例,通过设立综合窗口再造业务流程,群众由原来跑国土、住建、税务3个窗口8次提交3套材料,变为只跑综合窗口1个窗口1次提交1套材料,效率大幅提高。据有关统计,截至2019年上半年,我国已有82个省级、副省级和地级政府上线了数据开放平台,涉及41.93%的省级行政区、66.67%的副省级城市和18.55%的地级城市。
我国已经具备加快技术创新的良好基础。在科研投入方面,前期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在大规模集群计算、服务器、处理器芯片、基础软件等方面系统性部署了研发任务,成绩斐然。“十三五”期间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实施了“云计算和大数据”重点专项。当前科技创新2030大数据重大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部署中。我国在大数据内存计算、协处理芯片、分析方法等方面突破了一些关键技术,特别是打破“信息孤岛”的数据互操作技术和互联网大数据应用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大数据存储、处理方面,研发了一些重要产品,有效地支撑了大数据应用;国内互联网公司推出的大数据平台和服务,处理能力跻身世界前列。
国家大数据战略实施以来,地方政府纷纷响应联动、积极谋划布局。国家发改委组织建设11个国家大数据工程实验室,为大数据领域相关技术创新提供支撑和服务。发改委、工信部、中央网信办联合批复贵州、上海、京津冀、珠三角等8个综合试验区,正在加快建设。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促进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政策、发展方案、专项政策和规章制度等,使大数据发展呈蓬勃之势。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大数据方面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补上的短板。
一是大数据治理体系尚待构建。首先,法律法规滞后。目前,我国尚无真正意义上的数据管理法规,只在少数相关法律条文中有涉及到数据管理、数据安全等规范的内容,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数据管理需求。其次,共享开放程度低。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将有利于打通不同部门和系统的壁垒,促进数据流转,形成覆盖全面的大数据资源,为大数据分析应用奠定基础。我国政府机构和公共部门已经掌握巨大的数据资源,但存在“不愿”、“不敢”和“不会”共享开放的问题。例如: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由于技术人员缺乏,政务业务流程优化不足,涉及部门多、链条长,长期以来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等问题,导致很多地区、乡镇的综合性窗口难建立、数据难流动、业务系统难协调。同时,由于办事流程不规范,网上办事大厅指南五花八门,以至于同一个县市办理同一项事件,需要的材料、需要集成的数据在各乡镇的政务审批系统里却各有不同,造成群众不能一次性获得准确的相关信息而需要“跑多次”。当前,我国的政务数据共享开放进程,相对于《行动纲要》明确的时间节点,已明显落后,且数据质量堪忧。不少地方的政务数据开放平台,仍然存在标准不统一、数据不完整、不好用甚至不可用等问题。政务数据共享开放意义重大,仍需要坚持不懈地持续推进。此外,在数据共享与开放的实施过程中,各地还存在片面强调数据物理集中的“一刀切”现象,对已有信息化建设投资保护不足,造成新的浪费。第三,安全隐患增多。近年来,数据安全和隐私数据泄露事件频发,凸显大数据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在采集、存储、跨境跨系统流转、利用、交易和销毁等环节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真假难辨,多系统、多环节的信息隐性留存,导致数据跨境跨系统流转追踪难、控制难,数据确权和可信销毁也更加困难。
二是核心技术薄弱。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的落后导致我国信息技术长期存在“空心化”和“低端化”问题,大数据时代需避免此问题在新一轮发展中再次出现。近年来,我国在大数据应用领域取得较大进展,但是基础理论、核心器件和算法、软件等层面,较之美国等技术发达国家仍明显落后。在大数据管理、处理系统与工具方面,我国主要依赖国外开源社区的开源软件,然而,由于我国对国际开源社区的影响力较弱,导致对大数据技术生态缺乏自主可控能力,成为制约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和国际化运营的重大隐患。
三是融合应用有待深化。我国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不够深入,主要问题表现在:基础设施配置不到位,数据采集难度大;缺乏有效引导与支撑,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缓慢;缺乏自主可控的数据互联共享平台等。当前,工业互联网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新领域,然而仍存在不少问题:政府热、企业冷,政府时有“项目式”、“运动式”推进,而企业由于没看到直接、快捷的好处,接受度低;设备设施的数字化率和联网率偏低;大多数大企业仍然倾向打造难以与外部系统交互数据的封闭系统,而众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和能力严重不足;国外厂商的设备在我国具有垄断地位,这些企业纷纷推出相应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抢占工业领域的大数据基础服务市场。
五、若干思考和建议
最后,我想基于自己在大数据领域的研究实践,汇报若干思考和建议。一家之见,仅供参考。
(一)大力发展行业大数据应用
当前,我国互联网领域的大数据应用市场化程度高、发展较好,但行业应用广度和深度明显不足,生态系统亟待形成和发展。事实上,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的行业大数据应用蕴含了更加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价值。以制造业为例,麦肯锡研究报告称:制造企业在利用大数据技术后,其生产成本能够降低10%—15%。而大数据技术对制造业的影响远非成本这一个方面。利用源于产品生命周期中市场、设计、制造、服务、再利用等各个环节数据,制造业企业可以更加精细、个性化地了解客户需求;建立更加精益化、柔性化、智能化的生产系统;创造包括销售产品、服务、价值等多样的商业模式;并实现从应激式到预防式的工业系统运转管理模式的转变。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一个国家竞争力背后的强大力量支撑。我国制造业位居世界第一,却大而不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高端和高价值产品欠缺,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中低端,大力推动制造业大数据应用的发展,对产业升级转型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不同行业领域正在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网络化重构、智能化提升,推动行业大数据应用,也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基础。
(二)建立系统全面的大数据治理体系
大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强大的信息技术产业和全面深度信息化赋能的传统行业无疑是数字经济的基础!大数据治理须从营造大数据产业发展环境的视角予以全面、系统化考虑!
我以为,在一国之范围内,大数据治理体系建设涉及国家、行业和组织三个层次,至少包含数据的资产地位确立、管理体制机制、共享与开放、安全与隐私保护等四方面内容,需要从制度法规、标准规范、应用实践和支撑技术等视角多管齐下,提供支撑。
在国家层次,重点是要在法律法规层面明确数据的资产地位,奠定数据确权、流通、交易和保护的基础,制定促进数据共享开放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促进政务数据和行业数据的融合应用,并且出台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保障国家、组织和个人的数据安全。在行业层次,重点是要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框架下,充分考虑本行业中企业的共同利益与长效发展,建立规范行业数据管理的组织机构和数据管控制度,制定行业内数据共享与开放的规则和技术规范,促进行业内数据的共享交换和融合应用。在组织层次,重点是要提升企业对数据全生命期的管理能力,促进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数据流通,提升数据变现能力,保障企业自身的数据安全及客户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信息。
在数据治理体系建设中,数据共享开放是大数据资源建设的前提,在现阶段重要性尤其突出。在平衡数据共享开放和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的关系时,我以为,还是需要强调应用先行、安全并重的原则。数据共享开放不应被孤立看待,可能需要综合考虑数据的使用场合及数据主体的权益。如,数据集中管理可能带来保管上的安全问题,然而数据融合才能产生价值,一定程度的集中是趋势所在,也更利于建立更强大可靠的保护机制;多源数据的融合可能导致信息泄露,然而在确知风险前,是否需要因其“可能性”而拒绝技术的应用?数据脱敏仍然可能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是否允许个体在知情前提下“用隐私换方便”、“用隐私换治疗换健康”?是否允许使用符合当前“标准”、但无法确保未来一定不出现信息泄露的脱敏方法,并对相关应用予以免责?当然,加强兼顾隐私保护、数据安全和数据流动利用的新技术研发,也非常必要。当前,如安全多方计算、同态加密、联邦学习等技术研发,希望允许拥有数据的各方在不向其他组织或个人公开数据中所含敏感信息的情况下,实现数据的融合利用。虽然这些技术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因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受到普遍关注。
另外,打破信息孤岛、盘活数据存量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而在此过程中,不宜过分强调物理集中,而应将逻辑互联作为打通信息“孤岛”的手段,逻辑互联先行,物理集中跟进。在数据共享体系建设中,需要在一定层级上构建物理分散、逻辑统一、管控可信、标准一致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在不改变现有信息系统与数据资源的所有权及管理格局的前提下,明晰责权利,即:数据应用部门提需求、数据拥有部门做响应、交换平台管理部门保流转。同时,集约化的政务云建设正成为政府、企业建设新的信息系统的首选方案,如何在新一轮建设热潮中,从规划、立项审批、建设、审计等环节以及方案指导、标准规范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给予全方位保障,尽可能避免新“孤岛”的产生,也是一项重大挑战。
(三)以开源为基础构建自主可控的大数据产业生态
在大数据时代,软件开源和硬件开放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掌控开源生态,已成为国际产业竞争的焦点。建议采用“参与融入、蓄势引领”的开源推进策略,一方面鼓励我国企业积极“参与融入”国际成熟的开源社区,争取话语权;另一方面,也要在建设基于中文的开源社区方面加大投入,汇聚国内软硬件资源和开源人才,打造自主可控开源生态,在学习实践中逐渐成长壮大,伺机实现引领发展。中文开源社区的建设,需要国家在开源相关政策法规和开源基金会制度建立方面给予支持。此外,在开源背景下,对“自主可控”的内涵定义也有待更新,不一定强调硬件设计和软件代码的所有权,更多应体现在对硬件设计方案和软件代码的理解、掌握、改进及应用能力。
(四)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并筹划布局跨国数据共享机制
2018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经之路”,“各国都是全球合作链条中的一环”。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应该积极推动在大数据技术和应用方面的国际合作,建立跨国数据共享机制,与其他国家一起分享数字经济的红利,同时也使我国获得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积极促进数字经济下人类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发展。各国在合作的各个领域都将产生大量的数据。建议积极推进跨国的大数据治理合作,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数据跨境流动,从而形成围绕国家合作各个领域的大数据资源,为数字经济领域的国际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一带一路”沿线大都属发展中国家,无论技术还是经济水平较之发达国家都有明显差距。而数字经济这一新经济形态的成型发展将带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期。经济后发国家有机会在新经济的全球垄断性格局形成之前,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并且由于没有“路径依赖”所带来的历史包袱,也有可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五)未雨绸缪,防范大数据发展可能带来的新风险
大数据发展可能导致一系列新的风险。例如,数据垄断可能导致数据“黑洞”现象。一些企业凭借先发展起来的行业优势,不断获取行业数据,但却“有收无放”,呈现出数据垄断的趋势。这种数据垄断不仅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可能对国家安全带来冲击和影响。又如,数据和算法可能导致人们对其过分“依赖”及社会“被割裂”等伦理问题。大数据分析算法根据各种数据推测用户的偏好并推荐内容,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人们只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信息,从而使人群被割裂为多个相互之间难以沟通、理解的群体,其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将是难以“亡羊补牢”的。
需要看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这场社会经济“革命”,在广度、深度和速度上都将是空前的,也会是远远超出我们从工业社会获得的常识和认知、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的,适应信息社会的个体素质的养成、满足未来各种新兴业态就业需求的合格劳动者的培养,将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唯有全民提升对大数据的正确认知,具备用大数据思维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才有可能积极防范大数据带来的新风险;唯有加快培养适应未来需求的合格人才,才有可能在数字经济时代形成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我的汇报结束,谢谢大家!
(主讲人:梅宏,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2019-10-31人大网
2018年7月31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在2022年底前,全面建成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一网办”。
然而当前,电子政务仍然面临数据孤岛、成本高昂、网络安全、效率低下、监管缺失等痛点,区块链可为电子政务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2019年5月15日,WIC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举办,本次大会主题为“链接世界,区动未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广乾研究员参加了活动,并发表了主题为“区块链在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应用思考”的演讲。
以下内容根据猎云财经现场采访情况及李广乾演讲内容进行编辑整理,经本人确认。
一、背景
比特币交易和代币业务被禁止之后,区块链在我国只能走向与实体行业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去金融化成为未来我国区块链发展的基本方向。
然而,区块链的实体化道路同样面临着艰难的局面:
一方面,人们对于区块链的技术性功能已经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创业企业也日益增多;另一方面,产业应用却仍然举步维艰,至今尚未出现让世人惊艳的企业和案例。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又很自然地将区块链的发展方向寄托到政府身上,希望加快电子政务领域的区块链应用,通过政府背书加快区块链在其他各行各业的应用发展步伐。
不过,区块链要应用到电子政务领域,却面临着比应用于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更多的困难和障碍,需要我们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并制定合适的政策措施。
二、区块链应用于电子政务领域可能遇到的一些基本问题
技术应用于业务发展,一般都有一个整合、适应的问题。区块链技术更加复杂,需要调适之处更多。人民银行在应用区块链技术时,也在对其技术进行改造创新,以适应货币金融管理业务,为此还设立专门研究机构。
区块链在应用到其他政府业务时,还会遇到更多的复杂问题。简要来说,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去中心化。电子政务的系统、制度设计,其底层思维是中心化(即使是电子签名),这与区块链的核心属性即去中心化是相反的。这给区块链的技术选择(公链、联盟链?)带来一定影响。
2.智能合约。智能合约适用于多数场景,但有些电子政务场景必须人工处理(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由于人们的法律观念一时无法改变,因此智能合约将带来一定的法律问题。
3.技术发展的不成熟状态。当前区块链技术仍然处在快速的迭代发展过程中,技术、产业发展尚存在很多需要规范的地方,这对政府部门应用区块链技术带来一定的风险和阻碍。
4.与现有的电子政务总体架构的融合。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电子政务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技术、业务、数据架构,区块链技术如何与这些架构进行有效融合,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
三、当前区块链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应用情况
当前,区块链应用于电子政务服务仍然处于很初级的阶段。不仅应用的政府数量少,而且应用的业务也相对简单。区块链要应用到电子政务领域来,仍然任重道远,还有许多基础性工作需要完成。
有一位嘉宾介绍了国外的情况,爱沙尼亚政府被认为是世界上首个采用区块链技术的政府。该政府采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居民身份管理,构建“电子居民”,可以使用范围广泛的在线政府服务,包括办理银行事务、注册企业等。
国内腾讯公司在跟深圳市政府做一些应用合作。2018年5月,深圳市国税局与腾讯公司联合成立“智税”创新实验室,研究开发基于腾讯区块链的数字发票解决方案,希望通过区块链打击税收欺诈行为。
2019年1月11日,深圳市政府推出了全市统一政务服务APP——“i深圳”,以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全国首创区块链电子卡证平台,实现证明汇聚、一码通行。
四、加快区块链应用于电子政务的政策思考
1、加强研究探索,加快电子政务应用区块链的顶层设计。
具体内容包括区块链如何融入当前的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架构、区块链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应用推广路径与政策等。
2、探索启动“政府上链”工程。
为推进政府部门应用互联网和加快电子政务发展,国家层面曾经在1999年实施“政府上网”工程,有力推动了这20年来的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当前,为推动区块链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应用,有必要探索启动“政府上链”工程。为此,有关部门应该联合区块链企业成立相应的推进联盟,建立完善相应机制,加强统筹推广步伐,加快相应的技术标准建设。
3、选择痛点应用。
(1)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实践,“一带一路”倡议等。
(2)重点领域应用:药品监管、证照防伪、重点业务追溯等。
(3)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如赣南脐橙、文山三七、杭州龙井茶等。
4、加强试点,推广沙盒模式。
区块链技术在地方局部应用时,问题相对简单,但要向更大范围推广应用,则可能带来很多法律法规上的问题,为此可以采取局部试点的方式去解决,同时参考应用“沙盒”模式。
沙盒模式目前主要应用于金融科技领域,但也可以向电子政务的一些重要领域拓展,以便从中发现更多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前进行改进(法律法规的或行政业务处理层面的)。
2019-10-28猎云财经
2018年7月31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在2022年底前,全面建成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一网办”。
然而当前,电子政务仍然面临数据孤岛、成本高昂、网络安全、效率低下、监管缺失等痛点,区块链可为电子政务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2019年5月15日,WIC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举办,本次大会主题为“链接世界,区动未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广乾研究员参加了活动,并发表了主题为“区块链在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应用思考”的演讲。
以下内容根据猎云财经现场采访情况及李广乾演讲内容进行编辑整理,经本人确认。
一、背景
比特币交易和代币业务被禁止之后,区块链在我国只能走向与实体行业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去金融化成为未来我国区块链发展的基本方向。
然而,区块链的实体化道路同样面临着艰难的局面:
一方面,人们对于区块链的技术性功能已经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创业企业也日益增多;另一方面,产业应用却仍然举步维艰,至今尚未出现让世人惊艳的企业和案例。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又很自然地将区块链的发展方向寄托到政府身上,希望加快电子政务领域的区块链应用,通过政府背书加快区块链在其他各行各业的应用发展步伐。
不过,区块链要应用到电子政务领域,却面临着比应用于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更多的困难和障碍,需要我们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并制定合适的政策措施。
二、区块链应用于电子政务领域可能遇到的一些基本问题
技术应用于业务发展,一般都有一个整合、适应的问题。区块链技术更加复杂,需要调适之处更多。人民银行在应用区块链技术时,也在对其技术进行改造创新,以适应货币金融管理业务,为此还设立专门研究机构。
区块链在应用到其他政府业务时,还会遇到更多的复杂问题。简要来说,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去中心化。电子政务的系统、制度设计,其底层思维是中心化(即使是电子签名),这与区块链的核心属性即去中心化是相反的。这给区块链的技术选择(公链、联盟链?)带来一定影响。
2.智能合约。智能合约适用于多数场景,但有些电子政务场景必须人工处理(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由于人们的法律观念一时无法改变,因此智能合约将带来一定的法律问题。
3.技术发展的不成熟状态。当前区块链技术仍然处在快速的迭代发展过程中,技术、产业发展尚存在很多需要规范的地方,这对政府部门应用区块链技术带来一定的风险和阻碍。
4.与现有的电子政务总体架构的融合。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电子政务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技术、业务、数据架构,区块链技术如何与这些架构进行有效融合,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
三、当前区块链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应用情况
当前,区块链应用于电子政务服务仍然处于很初级的阶段。不仅应用的政府数量少,而且应用的业务也相对简单。区块链要应用到电子政务领域来,仍然任重道远,还有许多基础性工作需要完成。
有一位嘉宾介绍了国外的情况,爱沙尼亚政府被认为是世界上首个采用区块链技术的政府。该政府采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居民身份管理,构建“电子居民”,可以使用范围广泛的在线政府服务,包括办理银行事务、注册企业等。
国内腾讯公司在跟深圳市政府做一些应用合作。2018年5月,深圳市国税局与腾讯公司联合成立“智税”创新实验室,研究开发基于腾讯区块链的数字发票解决方案,希望通过区块链打击税收欺诈行为。
2019年1月11日,深圳市政府推出了全市统一政务服务APP——“i深圳”,以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全国首创区块链电子卡证平台,实现证明汇聚、一码通行。
四、加快区块链应用于电子政务的政策思考
1、加强研究探索,加快电子政务应用区块链的顶层设计。
具体内容包括区块链如何融入当前的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架构、区块链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应用推广路径与政策等。
2、探索启动“政府上链”工程。
为推进政府部门应用互联网和加快电子政务发展,国家层面曾经在1999年实施“政府上网”工程,有力推动了这20年来的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当前,为推动区块链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应用,有必要探索启动“政府上链”工程。为此,有关部门应该联合区块链企业成立相应的推进联盟,建立完善相应机制,加强统筹推广步伐,加快相应的技术标准建设。
3、选择痛点应用。
(1)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实践,“一带一路”倡议等。
(2)重点领域应用:药品监管、证照防伪、重点业务追溯等。
(3)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如赣南脐橙、文山三七、杭州龙井茶等。
4、加强试点,推广沙盒模式。
区块链技术在地方局部应用时,问题相对简单,但要向更大范围推广应用,则可能带来很多法律法规上的问题,为此可以采取局部试点的方式去解决,同时参考应用“沙盒”模式。
沙盒模式目前主要应用于金融科技领域,但也可以向电子政务的一些重要领域拓展,以便从中发现更多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前进行改进(法律法规的或行政业务处理层面的)。
2019-10-28猎云财经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渗透,大数据日益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能量。数据是数字时代的核心要素。作为塑造未来的战略资源,谁掌握了大数据资源,谁就有可能成为全球创新价值链的主导者。当前,围绕海量优质数据的争夺战正在全面上演,深入影响企业发展、产业整合、科研合作等,是大国博弈的重要领域。
“大数据作为核心竞争力呈现发展新趋势”
在美剧《疑犯追踪》中,通过一台机器调度遍布全球各地的摄像头,能追踪到任何一个人的行动轨迹,识别这个人的身份信息和信用情况。当前,电视剧中的一幕幕正成为现实——人脸识别、步态识别等新技术新应用广泛铺设,叠加线上大数据和线下物联网的发展,个人线上线下的行为轨迹,被以数据形式收集起来,并进行分析、处理和运用。
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big data),是具有综合属性的海量数据集合,具有可反复使用、不断增值等特点,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对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乃至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正成为世界各国争相挖掘的“富矿”。目前,全球数据量增长速度惊人,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63ZB。
在商业领域,互联网巨头通过并购入股、共享数据等方式,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数据汇聚,进而提升商业价值。阿里通过深度挖掘月活跃用户的全周期消费行为,叠加算法推荐,推动用户频次和客单价的提升。
在科研领域,数据资源优势给产学研合作带来变化。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余振介绍,以往一般是企业委托高校进行基础研究或技术开发,高校占有较主动的地位。但如今,一些企业占据了更加主动的地位,许多高校科研人员需要向企业寻求数据和技术合作,也有大量高校科研人员直接选择加入大型数字平台从事科研,人工智能企业也开始发表大量科研论文。
在政府管理层面,一些地方政府积极布局,主动推进大数据战略落地。政府和公共部门是信息数据的重要生产、收集、使用和发布者。近年来,北京、上海、天津、广东、重庆、贵州等省市政府纷纷出台大数据战略。贵州、广东、河南、吉林等地在地方机构改革中设置“大数据局”,整合相关部门数据资源管理、大数据应用和产业发展、信息化等职责。
在技术层面,著名数据科学网站KDnuggets梳理出大数据发展十大趋势,包括迅速发展的物联网技术、可访问的人工智能、预测分析的兴起、首席数据官将发挥更大作用、量子计算、更智能、更严格的网络安全、边缘计算等。
“中国优势突出,但应避免“先污染后治理”
大数据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中国的数据总量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娱乐平台、联网设备、生产力工具和元数据等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国际数据公司(IDC)相关研究显示,2018年中国产生7.6ZB数据,2025年将增长到48.6ZB,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大数据基地之一。中国大数据发展技术基础和规模优势明显,海量优质数据向龙头企业汇聚。随着数据资源的开放、挖掘工具的进步、商业前景的清晰,数据挖掘成为新一轮市场热点。此外,中国数据资源集聚效应突出,通过并购企业、购买数据、资源交换等手段,可形成更为卓越的创新转化应用能力。
优质精准的海量数据,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基石。但同时,受行业发展迅猛、相关政策规范滞后、取证执法困难等因素影响,数据泄露成为大数据产业发展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一些专家学者担忧这一领域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在产业层面,大数据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些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不足、产业基础薄弱、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创新应用领域不广等。
在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层面,平台应用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现象大量存在,违法违规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十分突出,个人信息等数据成为一些企业交易谋利的工具。中央网信办、工信部等四部门2019年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过程中发现,宜人贷、拉卡拉等40款APP在个人信息收集方面存在问题。目前,相关部门通过出台政策法规、联动开展数据安全检查等,力图破除行业顽疾,搭建完善高效的治理体系。
“打好优质数据争夺战”
今年是阿帕网诞生50周年,也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5周年。公众期待将大数据机遇转化为发展红利,切实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首先,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应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集中优势资源突破大数据核心技术,推动大数据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大数据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系统。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统筹规划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完善基础信息资源和重要领域信息资源建设。
第二,坚持数据开放、市场主导。以数据为纽带,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造就一批大数据领军企业,打造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队伍。
第三,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机制。推动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构建覆盖全国、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数据共享大平台,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第四,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强化国家关键数据资源保护能力,加快制定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相关制度,完善数据产权保护制度。加大对技术专利、数字版权、数字内容产品及个人隐私等的保护力度。加强国际数据治理政策储备和治理规则研究,提出中国方案。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工智能的算法风险与伦理审查研究”(19BZX040)、中国科协高端科技创新智库青年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安全战略预见研究”(DXB-ZKQN-2017-025)研究成果
2019-10-16半月谈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渗透,大数据日益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能量。数据是数字时代的核心要素。作为塑造未来的战略资源,谁掌握了大数据资源,谁就有可能成为全球创新价值链的主导者。当前,围绕海量优质数据的争夺战正在全面上演,深入影响企业发展、产业整合、科研合作等,是大国博弈的重要领域。
“大数据作为核心竞争力呈现发展新趋势”
在美剧《疑犯追踪》中,通过一台机器调度遍布全球各地的摄像头,能追踪到任何一个人的行动轨迹,识别这个人的身份信息和信用情况。当前,电视剧中的一幕幕正成为现实——人脸识别、步态识别等新技术新应用广泛铺设,叠加线上大数据和线下物联网的发展,个人线上线下的行为轨迹,被以数据形式收集起来,并进行分析、处理和运用。
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big data),是具有综合属性的海量数据集合,具有可反复使用、不断增值等特点,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对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乃至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正成为世界各国争相挖掘的“富矿”。目前,全球数据量增长速度惊人,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63ZB。
在商业领域,互联网巨头通过并购入股、共享数据等方式,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数据汇聚,进而提升商业价值。阿里通过深度挖掘月活跃用户的全周期消费行为,叠加算法推荐,推动用户频次和客单价的提升。
在科研领域,数据资源优势给产学研合作带来变化。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余振介绍,以往一般是企业委托高校进行基础研究或技术开发,高校占有较主动的地位。但如今,一些企业占据了更加主动的地位,许多高校科研人员需要向企业寻求数据和技术合作,也有大量高校科研人员直接选择加入大型数字平台从事科研,人工智能企业也开始发表大量科研论文。
在政府管理层面,一些地方政府积极布局,主动推进大数据战略落地。政府和公共部门是信息数据的重要生产、收集、使用和发布者。近年来,北京、上海、天津、广东、重庆、贵州等省市政府纷纷出台大数据战略。贵州、广东、河南、吉林等地在地方机构改革中设置“大数据局”,整合相关部门数据资源管理、大数据应用和产业发展、信息化等职责。
在技术层面,著名数据科学网站KDnuggets梳理出大数据发展十大趋势,包括迅速发展的物联网技术、可访问的人工智能、预测分析的兴起、首席数据官将发挥更大作用、量子计算、更智能、更严格的网络安全、边缘计算等。
“中国优势突出,但应避免“先污染后治理”
大数据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中国的数据总量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娱乐平台、联网设备、生产力工具和元数据等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国际数据公司(IDC)相关研究显示,2018年中国产生7.6ZB数据,2025年将增长到48.6ZB,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大数据基地之一。中国大数据发展技术基础和规模优势明显,海量优质数据向龙头企业汇聚。随着数据资源的开放、挖掘工具的进步、商业前景的清晰,数据挖掘成为新一轮市场热点。此外,中国数据资源集聚效应突出,通过并购企业、购买数据、资源交换等手段,可形成更为卓越的创新转化应用能力。
优质精准的海量数据,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基石。但同时,受行业发展迅猛、相关政策规范滞后、取证执法困难等因素影响,数据泄露成为大数据产业发展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一些专家学者担忧这一领域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在产业层面,大数据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些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不足、产业基础薄弱、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创新应用领域不广等。
在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层面,平台应用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现象大量存在,违法违规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十分突出,个人信息等数据成为一些企业交易谋利的工具。中央网信办、工信部等四部门2019年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过程中发现,宜人贷、拉卡拉等40款APP在个人信息收集方面存在问题。目前,相关部门通过出台政策法规、联动开展数据安全检查等,力图破除行业顽疾,搭建完善高效的治理体系。
“打好优质数据争夺战”
今年是阿帕网诞生50周年,也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5周年。公众期待将大数据机遇转化为发展红利,切实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首先,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应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集中优势资源突破大数据核心技术,推动大数据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大数据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系统。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统筹规划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完善基础信息资源和重要领域信息资源建设。
第二,坚持数据开放、市场主导。以数据为纽带,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造就一批大数据领军企业,打造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队伍。
第三,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机制。推动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构建覆盖全国、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数据共享大平台,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第四,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强化国家关键数据资源保护能力,加快制定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相关制度,完善数据产权保护制度。加大对技术专利、数字版权、数字内容产品及个人隐私等的保护力度。加强国际数据治理政策储备和治理规则研究,提出中国方案。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工智能的算法风险与伦理审查研究”(19BZX040)、中国科协高端科技创新智库青年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安全战略预见研究”(DXB-ZKQN-2017-025)研究成果
2019-10-16半月谈
9月25-27日,由阿里巴巴主办的2019云栖大会Apsara Conference在杭州云栖小镇举行,本次盛会以“数智”(以数字化为基础向智能化迭代升级)为主题,包含了超过110场峰会和分论坛,20场云栖时间、2场云栖音乐会、1场程序员吐槽会,同时还有3天的极客密室活动。除精彩丰富的活动外,阿里巴巴旗下芯片公司平头哥在主论坛上发布了重磅新品,另外还对外展示了阿里云人工智能的整体性突破。“5G”、“ET时代”、“城市大脑”、“达摩院”等外界期待的话题,在此次会议上也得到了展示和讨论。
今天,超全大会PPT一次送出,供大家下载学习!
数智商业专场
数据+算法定义新世界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11
数智化运营中的数据中台构建解析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13
卓诗尼破局”数智“转型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14
大数据咨询方法论白皮书 & 360°数据管家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15
数智化时代下购物中心运营模式新探索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16
圆桌对话-Mall的数字化运营落地路径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17
基于图神经网络认知的智能计算专场
超大规模图神经网络实践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80
AliGraph- 大规模图神经网络系统架构剖析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79
图模型在阿里安全中的实践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70
Graph Neural Networks- Combing Deep Learning & Symbolic Reasoning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87
关于网络嵌入和图卷积神经网络的一些思考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81
基于视觉推理的视频理解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85
阿里云智能弹性计算技术专场
阿里巴巴神龙(X-Dragon)架构演进之路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84
万物互联时代的虚拟化技术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83
云上服务:超越硬件的稳定性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82
计算机视觉新探索专场
计算机视觉新探索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80
低成本自动三维室内重建系统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79
视频内容理解的研究与实践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77
深度学习在线下场景的探索与实践-云栖大会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76
MPEG和AVS视频编码标准最新动态圆桌会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75
人工智能赋能升级线下零售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74
图像搜索与识别在大规模场景中的研究与实践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73
OCR:图文结构理解探索和实践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72
elasticsearch开发者生态专场
阿里云Elasticsearch2.0发布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71
全面上云-企业敏捷创新之道专场
容器上云的守与攻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69
互联网中间件专场
互联网中间件的演进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6997
阿里巴巴在线应用的Serverless架构演进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31
运营商如何实现大型企业大型企业应用上用云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23
中间件助力云途时代应用上云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29
千万级用户-亿级请求的平台架构演变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30
阿里云链路追踪服务全面支持SkyWalking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05
开放智能化网络专场
混合云网络2.0:云网一体 助力企业平滑上云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68
云上应用生态全栈IPv6演进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67
云网络开放生态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66
集成智能接入网关APP:优化企业级移动办公网络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65
云网络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62
下一代云数据分析
下一代云数据分析展望和产品重磅发布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61
AnalyticDB-快数据时代的实时数据仓库技术内幕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60
分析型数据库标准发展与行业观察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58
TSDB-云边一体化时序时空数据库技术揭秘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57
全新的Greenplum 6.0内核优化解读和7.0展望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55
利用ADB打造游戏行业新一代实时数据运营平台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54
Tableau带来实时数仓产品全新的洞察能力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52
基于数据湖的精准广告投放系统技术解密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50
容器专场
拐点已至,云原生引领数字化转型升级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48
Future of CI_CD with Tekton and kubernetes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47
谐云科技阿里云联合新品解读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46
容器混合云趋势与展望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43
微博在线机器学习平台的K8S实践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41
安全容器的发展与思考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40
互联网企业数据智能云服务专场
数据增长时代下的数据融合实践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39
智能网络 智能运营 迅游高速增长的数据化运营实践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37
数据智能引爆用户增长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36
回归互联网数据科学的本质:客户&数据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35
SaaS加速器专场
关于中国企业的一些思考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27
企业级数据库最佳实践专场
企业级数据库敏捷研发模式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29
云时代,数据库容灾解决方案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31
企业协作与研发效能专场
业务引领的DevOps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72
一天发布 10 次-基于元数据的持续交付方法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71
阿里巴巴研发效能提升及业务创新实践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24
开发者进阶专场
在这里,找到开发者技术进阶的N种方案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56
程序员的成长攻略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57
技术影响力:从技术深度到产品广度的裂变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68
中断学业为创新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58
从技术人到CEO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62
高可用架构专场
面向失败设计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23
企业应用迁云的全链路评估方案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22
智能化压测-应用稳定性基石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21
云上应用高可用防护体系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20
数字金融技术专场
SQLFlow.连接数据和AI引擎的鹊桥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19
开源数据库专场
开源数据库在平安的应用实践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74
传统数据库到开源数据库迁移工具化流程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75
传统数据库DBA到开源的技能和心理切换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73
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链接回顾即可回看云栖大会演讲视频。
https://yunqi.youku.com/
2019-10-10云栖社区
9月25-27日,由阿里巴巴主办的2019云栖大会Apsara Conference在杭州云栖小镇举行,本次盛会以“数智”(以数字化为基础向智能化迭代升级)为主题,包含了超过110场峰会和分论坛,20场云栖时间、2场云栖音乐会、1场程序员吐槽会,同时还有3天的极客密室活动。除精彩丰富的活动外,阿里巴巴旗下芯片公司平头哥在主论坛上发布了重磅新品,另外还对外展示了阿里云人工智能的整体性突破。“5G”、“ET时代”、“城市大脑”、“达摩院”等外界期待的话题,在此次会议上也得到了展示和讨论。
今天,超全大会PPT一次送出,供大家下载学习!
数智商业专场
数据+算法定义新世界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11
数智化运营中的数据中台构建解析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13
卓诗尼破局”数智“转型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14
大数据咨询方法论白皮书 & 360°数据管家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15
数智化时代下购物中心运营模式新探索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16
圆桌对话-Mall的数字化运营落地路径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17
基于图神经网络认知的智能计算专场
超大规模图神经网络实践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80
AliGraph- 大规模图神经网络系统架构剖析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79
图模型在阿里安全中的实践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70
Graph Neural Networks- Combing Deep Learning & Symbolic Reasoning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87
关于网络嵌入和图卷积神经网络的一些思考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81
基于视觉推理的视频理解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85
阿里云智能弹性计算技术专场
阿里巴巴神龙(X-Dragon)架构演进之路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84
万物互联时代的虚拟化技术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83
云上服务:超越硬件的稳定性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82
计算机视觉新探索专场
计算机视觉新探索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80
低成本自动三维室内重建系统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79
视频内容理解的研究与实践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77
深度学习在线下场景的探索与实践-云栖大会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76
MPEG和AVS视频编码标准最新动态圆桌会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75
人工智能赋能升级线下零售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74
图像搜索与识别在大规模场景中的研究与实践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73
OCR:图文结构理解探索和实践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72
elasticsearch开发者生态专场
阿里云Elasticsearch2.0发布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71
全面上云-企业敏捷创新之道专场
容器上云的守与攻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69
互联网中间件专场
互联网中间件的演进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6997
阿里巴巴在线应用的Serverless架构演进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31
运营商如何实现大型企业大型企业应用上用云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23
中间件助力云途时代应用上云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29
千万级用户-亿级请求的平台架构演变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30
阿里云链路追踪服务全面支持SkyWalking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05
开放智能化网络专场
混合云网络2.0:云网一体 助力企业平滑上云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68
云上应用生态全栈IPv6演进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67
云网络开放生态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66
集成智能接入网关APP:优化企业级移动办公网络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65
云网络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62
下一代云数据分析
下一代云数据分析展望和产品重磅发布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61
AnalyticDB-快数据时代的实时数据仓库技术内幕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60
分析型数据库标准发展与行业观察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58
TSDB-云边一体化时序时空数据库技术揭秘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57
全新的Greenplum 6.0内核优化解读和7.0展望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55
利用ADB打造游戏行业新一代实时数据运营平台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54
Tableau带来实时数仓产品全新的洞察能力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52
基于数据湖的精准广告投放系统技术解密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50
容器专场
拐点已至,云原生引领数字化转型升级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48
Future of CI_CD with Tekton and kubernetes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47
谐云科技阿里云联合新品解读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46
容器混合云趋势与展望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43
微博在线机器学习平台的K8S实践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41
安全容器的发展与思考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40
互联网企业数据智能云服务专场
数据增长时代下的数据融合实践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39
智能网络 智能运营 迅游高速增长的数据化运营实践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37
数据智能引爆用户增长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36
回归互联网数据科学的本质:客户&数据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35
SaaS加速器专场
关于中国企业的一些思考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27
企业级数据库最佳实践专场
企业级数据库敏捷研发模式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29
云时代,数据库容灾解决方案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31
企业协作与研发效能专场
业务引领的DevOps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72
一天发布 10 次-基于元数据的持续交付方法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71
阿里巴巴研发效能提升及业务创新实践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24
开发者进阶专场
在这里,找到开发者技术进阶的N种方案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56
程序员的成长攻略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57
技术影响力:从技术深度到产品广度的裂变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68
中断学业为创新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58
从技术人到CEO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62
高可用架构专场
面向失败设计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23
企业应用迁云的全链路评估方案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22
智能化压测-应用稳定性基石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21
云上应用高可用防护体系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20
数字金融技术专场
SQLFlow.连接数据和AI引擎的鹊桥
https://yq.aliyun.com/download/3719
开源数据库专场
开源数据库在平安的应用实践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74
传统数据库到开源数据库迁移工具化流程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75
传统数据库DBA到开源的技能和心理切换
https://yq.aliyun.com/attachment/download/?spm=a2c4e.11153940.0.0.553ac88c1dAJ0s&id=7073
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链接回顾即可回看云栖大会演讲视频。
https://yunqi.youku.com/
2019-10-10云栖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