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深刻把握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审时度势)

努力夯实数字中国建设的技术基础

2018-08-21 16:50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阅读:{{ pvCount }}

  习近平同志在致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贺信中指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设数字中国,需要深刻认识推动数字中国不断发展的技术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进入“大智移云”时代,信息产业正从产品驱动转向服务带动。从芯片消耗量来看,信息产业驱动力至少经历了三次变迁。上世纪70年代,收音机、电视机等消费电子是消耗芯片最多的产品;上世纪90年代,计算机成为芯片的最大单一出货产品;2012年前后,手机芯片出货量超过了计算机。当前,信息技术已从计算机和互联网这两个平台发展到以移动宽带、云服务、社交应用和大数据为标志的第三平台,未来信息产业收入的增长将主要由第三平台的技术所驱动。从这个角度看,当前信息技术已经发展到“大智移云”时代,即以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共同驱动的时代。而“大智移云”以服务运营为主要特征,这意味着信息产业正从产品驱动转向服务带动。例如,共享单车就是典型的通过服务带动原有产业重构的例子。可见,信息产业驱动力正从产品转向服务,并呈现横向扩展、多点驱动的趋势。

  摩尔定律明显放缓,横向新技术开始规模化应用。信息产业的基石是集成电路。摩尔定律认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摩尔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近50年来,集成电路产业高歌猛进,但是当工艺进入28nm(纳米)节点后,摩尔定律明显放缓。究其原因,一是芯片主频很难提升,工艺进步带来的主要是功耗优化和面积缩小,导致升级动力不足。二是半导体装备和工艺进步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一条10nm先进工艺生产线的投资达数十亿美元,一颗14nm芯片设计费通常也超过1亿美元。因此,许多公司转向了横向新技术、新应用的发展,注重拓展成熟工艺的应用而不是一味发展先进工艺,从而促进了硅基传感(摄像头、触控、指纹识别、雷达等)、SIP(系统级封装)、硅基光电子、功率半导体等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数据发生量变,作为生产资料的重要性日渐突出。伴随信息产品的大规模应用,数据得以快速积累。与此同时,数据的产生和应用表现出许多新特点。一是非结构化数据特别是图像、视频数据占比越来越大,并呈现大、快、多样性等特点,大数据应运而生。二是机器独自产生的数据超过人产生的数据,这与智能设备和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三是基于海量数据的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涌现,深刻改变着人们对数据的认识和使用,数据的重大价值开始得到广泛认可。

  信息技术与经济的关系从“工具”变为“平台”。以大数据的价值发现为标志,信息技术与经济的关系正从“工具”阶段走向“平台”阶段。在“工具”阶段,信息技术主要作为存储、计算和通信的辅助工具,例如办公自动化、会计电算化、智能卡、ERP(企业资源计划)等。而现在,信息技术的角色正从“站着帮忙”变成“躺下来做平台”。一方面,数字技术和信息网络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平台)的作用更为突出;另一方面,各种平台的商业模式更为盛行。经济活动的各环节正在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平台化,传统产业不断被重构,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例如,分享经济、网络直播等新业态多是以信息技术应用和大数据挖掘为中心,以平台方式重构交易模式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并给社会文化、政府监管、法律法规带来新挑战。未来,数字经济将深刻影响经济发展,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不数字,无经济”。政府和企业从现在开始就要预判信息技术和网络发展态势,并以其为平台重构自身的业务流程和竞争力。

  总之,当前信息技术已呈现明显的趋势性变化。特别是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用户消费习惯的改变,使得信息技术成为人类生产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的基础平台,数字经济也成为各国竞争的新舞台。为了提升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我们要抓住“大智移云”升级机遇,突破核心芯片、基础软件、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技术瓶颈,为建设数字中国夯实技术基础。(作者 王亚宏 )

  (作者为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